口琴結他牛仔褲 |Ryan Adams Live At Carnegie Hall

91eOp-WPbPL._SL1500_

我很少會羨慕或妒忌任何人,但對於住在紐約朋友M除外。

她和我都一樣,年紀不小,都可以稱得上是資深樂迷,她單身,在投行當顧問工作,一個人住了在紐約接近廿年,多年來,在這城市,知道她連較親密的朋友也沒有多少個,問她為什麼對紐約不離不棄?「這裡最多gigs看哦」,一句到尾,然後就是聽到她笑得像卡通人物的歡樂笑聲。

看她的臉書更新,你會以為是一個廿歲出頭的小groupie,很難想像,這其實是一位在華爾街工作的職業女性,她幾乎把大部份收入,都消費在音樂之上。

是的,她平日其實很節儉,她人生第一部智能電話(公司逼她用的Blackberry不算),已經是到了iPhone 5S出現的時候。

話說這個星期,見到她的臉書更新「曬命」,是她事先預訂,一套6張的Ryan Adams Live At Carnegie Hall [6 LP Box Set]。

這個年頭,買黑膠唱片或家裡還可以享受聽黑膠的樂趣,某程度而言,已經是一種奢侈,更何況,是一套6張的黑膠唱片?

在網上訂購黑膠唱片(譬如較流行的Amazon),賣家相當體貼,不少都是黑膠與數碼檔(Digital Rip)同步送遞的。大家還記得黑膠唱片盛行的年代,新唱片買了回家,我們都會第一時間,把整張唱片的處女首播,錄進一盒貴價的Maxwell或TDK卡式帶嗎?

這套碟也不例外,送給樂迷的,不是普通的MP3,而是HD Audio,雖然要多等幾個月才收到,但已經令死忠粉絲,像我的朋友M,已第一時間訂購。我在網絡版的Rolling Stones雜誌看見這套錄音推出的消息,立即上網看看,已經只看到SOLD OUT兩隻大字,網購原價只是美金$89.99,這亦很難怪。

HD Audio未收到,黑膠唱片套裝又未捨得打開,於是,朋友M說她唯有在iPhone,透過Spotify暫時望梅止渴。

“If my heart had a geography, it would look just like walking down Fifth Avenue”(如果我的心靈有一片地圖,看起來那應該像走在第五街的路途)。

2014年11月,在收錄於此現場錄音的演出裡,Ryan Adams身處在卡內基音樂廳於席間如是說。

紐約就像一塊磁石,吸引了很多外來人,有不少從其他國家來,就像我的朋友M一樣,也有好些像Ryan Adams般,來自北卡羅萊納州或其他美國州份。

已經搬離了紐約,但在紐約生活了一段頗長的時間,在多首作品中,譬如”New York, New York”、”Off Broadway”及”Avenues” ,Ryan Adams都赤裸地流露了他對紐約這城市傾慕之情,今次回到這城市演出,除了一般的樂隊全體上陣,之前,還煞有介事地,單拖上陣,開了兩場純acoustic的獨唱會。

Ryan Adams很討厭被冠上另類鄉謠搖滾歌手的標籤(他曾經不止一次高聲疾呼他個人其實最討厭鄉謠音樂),雖然,聽罷這張現場演出的專輯,你有很難不會有這樣的聯想。

基本上,我覺得他這個人可能就是有雙重性格,平日面對傳媒,態度火爆,但從這張現場演出的錄音,卻可聽到他與現場聽眾互動時風趣幽默的一面(連Angry Bird和Terminator一類的Geek Joke都出埋),當然,少不了的,還有他一貫的口沫遮攔,不羈任性的粗口浪花。

回到歌曲本身,專輯合共收錄了42首,當中有重複的歌曲,但演繹卻大不同。部份歌曲,亦比原曲降了調,可能因為這樣,Ryan Adams唱起來也變得少了一點聲嘶力竭,多了一點沉鬱內斂。

“Gimme Something Good”是他去年同名專輯《Ryan Adams》的大熱歌曲,acoustic的演繹,曲調就變得溫和得多,專輯中兩個版本的調都不同,演繹也有不同,但都是較溫和的版本。只不過,話說回頭,雖然降了調,歌曲像”Kim”,結他部份同樣辛辣,仍然充滿怒憤。

演出中有3首苦情歌,”Oh My Sweet Carolina”、“Damn, Sam”和”Call Me On Your Way Back Home”,都是來自他的第一張個人專輯《Heartbreaker》,那是他的事業低潮,一個人在紐約時的浪子心聲,如今再次演繹起來,依然黯然神傷。

來自2001年《Gold》專輯的”Nobody Girl”,這個acoustic的演繹卻來得比原曲情深,便聽得令人更心碎,Ryan Adams的歌聲,來得有一種懾人的傾訴魅力,作為聽眾,你不可能不專心聆聽。

另一首同樣是來自《Gold》專輯,值得留意的”Sylvia Plath”,令我驚訝地覺得,這個同樣是鋼琴伴奏的重新演繹,歲月在Ryan Adams的聲音上留下了痕跡,這個更成熟的演繹,苦澀依然,卻多了一份滄桑感。

事實上,整張現場錄音專輯就是有這種魅力,舊曲新唱,歌者卻賦予了歌曲的另一種生命力,另一個層次的交流。

此外,還有兩首從未收錄過的歌曲,”This Is Where We Meet In My Mind’及”How Much Light”,算是一個熱愛他早期作品的樂迷的一個小驚喜,尤其是後者,有點像他在《Suicide Handbook》時期的作品,小品的旋律,卻有一股懾人的情緒。

我一口氣地,把這收錄了兩晚演出的錄音聽罷,幻想自己就坐於紐約Carnegie Hall後排角落位置,遙遙地聽身穿牛仔褲抱着木結他吹着口琴的Ryan Adams吟唱着憂怨的情歌,空氣裡帶著人生的苦澀味,歌曲與歌曲間的現場人聲和對話,卻又感到,人生但求有一兩位知音人,其實就不愁寂寞。

(原文刊登於MR雜誌2015年6月號,本網誌版可能略有修改)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