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我8小時,來睡一場轟轟烈烈的覺!

Max Richter的簡約派新古典 | Neo-classical Minimalist

連續忙碌了好幾天的工作,航班延誤了足足四小時,我帶著疲累的身軀上了飛機,在歸家的國泰航班上,本來打算馬上抱頭大睡,卻因為上機前拿了一份New York Times,無意中讀到《On the Mattress for ‘Sleep,’ an 8-Hour Lullaby》這段文章的標題,卻令好奇的我的倦意稍為遲緩。

這是一場別開生面的音樂會的報導,正如標題所講,這場長達8小時的音樂會,全場觀眾每人提供睡床一大張,陪眠音樂全程侍候,奏足8小時。各位觀眾,音樂期間,除必須關掉所有響鬧裝置,歡迎自行入睡。

音樂台上的主角,是旅居英國的德裔作曲家Max Richter,以及一班由American Contemporary Music Ensemble成員組成的室樂團。

入場奉旨任睡8小時,兼且承惠美金$250的這場音樂會,究竟是否值回票價?當然是見仁見智,但這篇報導的作者本人對這場音樂會的評價,卻似乎略帶cynical,認為Max Richter都是綽頭居多。

但說穿了,音樂會的舞台設在紐約,這裡是一個幾乎任何奇妙事情都能夠發生的城市,難怪,音樂會後,不少人在場聽眾都覺得這次的體驗實屬難忘。

Max Richter亦揚言,某程度上,這套鼓勵大家不用互動、投入冥想墮入睡網的音樂體驗,是他個人對數位資訊爆棚、消費主義主導這個時代的低調控訴。

事實上,《Sleep》(2015)當初創作的動機,是Max Richter對《Bach:Goldberg Variations》的致敬作品,話說當年Bach寫這一套鋼琴主題及變奏曲的時候,是為了幫助皇室成員解決失眠問題,這有可能是音樂史上的第一套安眠曲。

《Goldberg Variations》大概用一個小時左右可以演奏完,《Sleep》卻要超過8小時,剛好大概是一個生活規律正常的成年人,每晚所需的充足睡眠時間。

整套作品分為204段,其中大部份的音樂小片段,平均只有兩分鐘左右,音樂段落之間,幾乎零起伏,除了最後接近黎明的時段,音樂有多少許的陽光感,8個小時內,幾乎都是靜如止水。

實不相瞞,我是在剛剛入到大學,開始「扮」文藝青年的時代,才開始接觸《微模主義》(Mimimalism)的音樂,當時我聽了大量如Terry Riley、Steve Reich、Philip Glass等作曲家的作品,後來也逐漸被Brian Eno的《氛圍音樂》(Ambient music)所薰陶。

老老實實,無論作品本身如何充滿知性的動機,聽這類作品而不被催眠入睡,或多或少,你需要超乎一般音樂聆聽者的耐力和專注力。

但請不要誤會,我還是十分欣賞這類音樂的,而我個人認為,Max Richter可說是新一代的《微模主義》新古典音樂人中的佼佼者,只是,他卻更懂社會運作的潛規則,很有商業頭腦,以這場《Sleep》音樂會為例,音樂部分絕對「平平」,但概念說起來卻甚有睇頭,難怪獲得了不少紐約曼克頓知識分子們及媒體的支持,在社交網絡上的曝光和正評,更是不在話下。

事實上,Max Richter的作品,在老牌德國古典音樂品牌DGG發行,某程度上,已被標籤為可登大雅之堂的嚴肅古典音樂類別。而他的作品,亦不乏被電影、電視及廣告採用,主題曲、插曲和配樂都有。平時打開Netflix、HBO或YouTube,你就會在無意間聽到他的作品,耳朵很難錯過。

Max Richter作品中,要數最為人所熟悉,首推《Recomposed by Max Richter: Vivaldi – The Four Seasons》(2014),Max Richter把這首大家早已聽得耳熟能詳的小提琴協奏曲,重新解構後,重新拆建改寫,好些似曾相識的音樂材料被重新烹調,可謂古典音樂的二次創作。

Netflix的人氣美食紀錄片《Chef’s Table》,就是廣泛採用了來自此專輯的音樂選段,搶耳的開場曲,已令不少觀眾聽得滾瓜爛熟。協奏曲中的春、夏、秋、冬四個樂章既畢,還有追加的《Shadow》組曲,以電子音樂、大自然環境聲及《氛圍音樂》等音樂素材,把四季協奏曲再次進行二次創作,商業與實驗性並重。

Max Richter也有為Netflix另一人氣電視節目《Black Mirror》譜寫第三季的配樂,第一集《Nosedive》講述在某個冷酷異境,當人類在社交媒體人氣度,會直接影響到你我的日常生活。《Reflection》一曲在故事尾聲出現,重複了八個小節和弦的大循環,既優雅,亦平靜,卻令人徐徐沉溺在一池無奈的靜水中。

另一套值得留意的作品,是為《The Blue Notebooks》(2004),這是當年Max Richter對美國出兵伊拉克的無聲抗議,整張專輯像一套組曲。樂曲風格沉鬱恬靜,鋼琴、弦樂和電子環境音樂,令你徘徊於失落與希望、幽暗與光明之間,專心聆聽,會隨時把你帶進一個沉思的國度。

15年後的今天,這作品重新混音發行。一如Max Richter的大部分作品,當中富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內容亦以日記的形式創作,部分樂段,更襯托著來自捷克詩人Franz Kafka和Czeslaw Milosz的作品,並且由型格荷里活女星Tilda Swinton擔綱詩詞朗讀。

開首點題的《The Blue Notebooks》,氣氛有點像法國作曲家Erik Satie的作品,簡約的鋼琴旋律,遙遠的背景傳來的隆隆火車聲,寢室中啪啪啪啪的打字機鍵盤聲,Tilda Swinton的朗讀,娓娓道來。

《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可能是專輯中最多人認識的作品,亦尤其令導演們情有獨鍾,最少曾經在五齣荷里活電影中出現,當中包括Martin Scorsese的Shutter Island(2010),以及較近期Denis Villeneuve的Arrival (2016),其餘還有不能盡錄的電視廣告和紀錄片。此曲以弦樂奏出悠揚的樂韻,旋律如微風在海邊泛起的小小浪花,平淡卻不乏味,而且又會細膩地牽引你投入一個接一個情感深淵,每8個小節,把你牽往更遙遠的情感世界,讓你不能自拔。

除了使用傳統樂器,Max Richter也有使用不少電子聲效營造的聲音氣場,《Shadow Journal》是一首整套作品中最長的歌曲,超過8分鐘,憂怨的提琴聲,被像細胞不斷分裂開去的電子籠罩,再加上Tilda Swinton的朗讀,可能是當中最有畫面張力的聲音。

《Vladimir’s Blues》是只有一分鐘多一點的鋼琴作品,我卻覺得是整張專輯中的神來之筆,像個中場休息的「透氣位」。

最後的一首《Written On The Sky》,某程度是《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的純鋼琴變奏。

15年後重新推出的《The Blue Notebooks》,追加了差不多一倍的樂曲內容,有些是新作,亦有些是重新混音編曲的版本,《On The Nature Of Daylight》便多了三個弦樂合奏的新版。

若果你15年錯過了Max Richter,今次是重新認識他的音樂世界的一個好機會,這本小藍本,值得擁有。

剛剛寫完這篇文的時候,我正好準備上床入睡,臨睡前,我打算找Max Richter的《Sleep》,伴著我到明天早上。

(原文刊載於MR雜誌2018年6月號,我是本文作者)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2 thoughts on “給我8小時,來睡一場轟轟烈烈的覺!”

  1. Li-Hsiang Huang

    Dear 作者
    你這篇寫得好有詩意
    看得無法有一絲睡意

    謝謝你的文字
    @ 黃莉翔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