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他他都是他,一個人的床頭歌 Jacob Collier

拜託,請先不要和我討論宗教,但我真的相信,歷史上曾經出現過的所謂天才或神童,他/她們像是與生俱來、近乎是超人般的才華與智慧,可能是累積自輪迴過不知多少回的人生旅程的成果。

當然,後天的努力,還是很重要的。

大概是五、六年前的2013年吧,第一次我在YouTube上,聽到Jacob Collier的獨腳戲音樂才藝表現,他重新編曲和演繹了Stevie Wonder的名作《”Don’t You Worry ’bout a Thing》,他除了施展了分身術,一手包辦所有聲部的Acapella(無伴奏合唱),還彈奏了超過10種樂器(琴鍵、結他、低音大提琴,以及大量敲擊樂),整個錄音錄影製作,都是在這位還是與父母同住的少年家中寢室中進行,所有的前期後期錄音錄影都是他他他和他,那一年,他只有18歲。

Jacob Collier’s multi-tracked YouTube covers, recorded and filmed in his room, showed musical sophistication and adventurousness. On his debut album, In My Room, he brings the same qualities to original songs.

最令最我驚訝的,除了是Jacob Collier演奏多種不同樂器的技巧,以及聲樂演唱的能力(是的,他14歲已經以全英國最高分數考穫聲樂8級文憑),就是他對和聲的敏銳觸覺,他有一股old soul。

YouTube上有不少自家製的Acapella影片,但在Jacob Collier自家製的音樂影片中,你卻會發現,他在那些多聲部的編曲上,花了很多心思,把原曲的和弦結構和進行,改頭換面、煎皮拆骨,反轉再反轉去重新組合。

若非對和聲學擁有相當深入的理解,以及除了古典音樂之外,對爵士及騷靈音樂也有廣泛認識,一般人很難會懂得爲旋律配搭到這麼結構複雜又到位的和弦。

或多或少,這相信與Jacob Collier成長於音樂世家不無關係。他的母親Susan Collier是在皇家音樂學院任教的小提琴手和指揮,他的祖父,亦是同校的小提琴教授。

Jacob Collier曾經在一篇訪問中透露,小時候,他在家中的娛樂之一,就是全家人一起「玩」無伴奏和聲合唱,Bach chorales就是其中之一(這正正是和聲學的寶典哦)。

話說在YouTube上發表的大批改編作品大概一年後,2013年,他被名監製Quincy Jones發掘 (一手捧紅Michael Jackson的就是他),形容他為Stevie Wonder的接班人,除了簽約他成旗下藝人,還邀請他遠赴瑞士,到Montreux Jazz Festival觀摩。

兩年後,2015年,Jacob Collier已經有機會踏足Montreux Jazz Festival舞台,這全球最多歌手雲集的爵士音樂節中,與兩大爵士琴鍵高手Herbie Hancock及Chick Corea同台演出。

期間,Jacob Collier亦因為成為了YouTube紅人的關係,受到當時還是在MIT Media Lab當PhD研究生的Ben Bloomberg注意,主動聯絡他,想為他的多聲部無伴奏和聲,研究出一套專屬的軟件和硬件harmonizer,好讓他即使在現場演出,依然可以一人分演多個角色。

這個音樂科技實驗的合作項目,最後在2016年,促成了一場在MIT演出的音樂會,整個演出的前因後果,亦被製作成紀錄片《Imagination Off the Charts: Jacob Collier comes to MIT》,如果你喜歡音樂又熱愛科技如我,這是一個值得欣賞的熱血音樂製作。

除了演繹人家的經典作品,Jacob Collier也有創作自己的歌曲,2016年,Jacob Collier終於推出了他的首張個人專輯《In My Room》,一如他過往在YouTube的所有演出,他依然是繼續一手包辦所有歌曲的演奏、演唱、製作和錄音。

這是名副其實的床頭歌,在Jacob Collier的音樂小天地裡,有數之不盡的樂器,Ukuleles、basses、tenor guitars、 bouzoukis、banjos、mandolins通通掛在天花板,唾手可得。

此外,他的upright鋼琴面上,又有一堆民族敲擊樂器如Bengali ektara、balafon、tablas和djembeles等等,他那一套drum set的旁邊,又放著一支double bass,其他還有一疊疊排排坐的電子合成琴鍵。

專輯主題曲《In My Room》是改編自The Beach Boys的名作、《You and I》則來自他的偶像Stevie Wonder、60年代的經典卡通主題曲《The Flintstones》亦反映了他的童心,整張專輯洋溢著愉快純真的音樂氣氛。

《You and I》和《The Flintstones》這兩首改編歌曲,後來更為他摘下了格林美獎的兩項最佳編曲大獎,Jazz FM 頒發了一個《Digital Initiative of the Year》獎項。此外,Jacob Collier憑《In My Room》這專輯,登上了Billboard Contemporary Jazz Charts的第一位。

《Hideaway》是專輯內我最欣賞的,同時亦是Jacob Collier原創的歌曲,但不要被Verse 1的平鋪直敘騙了你,事實上,此作品的曲式、節奏、及和弦都同樣是複雜多變,是首技巧相當成熟的作品,很難想像,製作期間,他只有21、22歲,而且還在求學階段,是皇家音樂學院的學生。

一舉成名後,Jacob Collier開始出席不同大小的爵士音樂節,以及在電視節目中亮相,此外,憑藉他的人氣,他亦被邀成為TED Talk的演講嘉賓。

當初,我會以為這位娃娃面的大男孩,終日躲在寢室內做音樂,理論上應該是很內向的,但有趣的是,看過Jacob Collier不少的現場演出、訪問和演講,發覺他居然很善於表達,談吐亦相當得體。

2018年,Jacob Collier宣布他正籌備他的《Djesse》音樂企劃,目標是要收錄最少40首歌曲,並且分四張專輯發行,他宣稱,希望能夠製作太陽之下可以找到的任何音樂品種。

由於有了和MIT與不同樂手合奏的經驗,這他亦一改初期的獨行俠作風,走出家中寢室(雖然有很多和音部份據稱還是在他的家庭式錄音完成),進入錄音室與多名歌手,以及不同單位的樂手合作,當中包括其他清唱樂團Take 6和Voces8,以及大型管弦樂團,溫情驚喜,還也有他的媽媽Suzie Collier負責拉小提琴。

Jacob Collier創作力旺盛,第一張專輯《Djesse Vol. 1》於2018年年底推出,《Djesse Vol. 2》亦於大半年左右的時間內完成,除了改編作品,也有更多他個人曲詞編演包辦的作品。

這兩張專輯與他首張作品《In My Room》最大不同之處,是可以聽得出的豪華製作與樂隊陣容,作品的編曲野心很大,無論是一貫結構複雜的和弦搭配,以及令人難以猜透下一步的節奏變化,老實說,部分歌曲很難令人可以一下子消化。

音樂風格,除了他個人DNA內的Classical、Jazz和Funk,亦加入了一些中世紀歐洲、非洲或甚至是印度的民族音樂元素,音樂色彩,無疑是豐富得像個萬花筒的。

把Police樂隊的經典作品交響樂化的《Everything She Does Is Magic》,以及把經典流行曲聖樂化的《Moon River》,編曲都是令人聽得賞心悅目;《Djesse》像是一首帶點新古典味道的交響詩,曲式及和弦進行或暗或晴,歌曲後半段卻加入民族色彩的敲擊;《Home is》用純人聲無伴奏清唱,勾劃出一幅如天籟般的空靈美聲構圖;《Make Me Cry》和《Time To Rest Your Weary Head》又令人聽起來像沉思冥想。

兩張專輯的野心很大,歌曲可長達9分鐘,也有不少在6分鐘以上,編曲有少許略嫌過度炫技,在這個音樂串流的時代,聽眾愈來愈缺乏耐性,Jacob Collier的部分作品,篇幅既長又需要多點時間鋪排的作品,要流行起來的,無疑是有點難度的。

但如果可以給多少許耐性,站在非消閒式的心態,以音樂精品的角度去欣賞的話,Jacob Collier的作品實在有太多值得咀嚼之處,感覺上,這位年輕音樂人,似乎還有很多團火等待爆發。

(原文刊載於MR雜誌2019年9月號,我是本文作者)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