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毒物

Jabra Rox Wireless無線靚聲一身輕

年多前,試用過Plantronics Backbeat Go的那款無線入耳式藍牙耳機,雖然相當輕身亦夠方便,但音質一般,兼且電力的續航力欠佳,我又專揀出門前才發覺忘記充電,用了個多月,最後就放棄了。 最近,從公關公司收到了另一款藍牙耳機,今次是來自丹麥的品牌Jabra,型號名稱Jabra Rox Wireless。 說到底,聽歌始終是一種享受,所以,向來除了因為做運動這原因外,對這類藍牙耳機興趣不大,但誰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連續試用了兩個月,這一次,居然好用到唔捨得除下來。 是的,我對入耳式藍牙耳機的音響質素,向來有偏見,覺得總是音量大夠力水就算,很少講究音質,但這一次,我卻因Jabra Rox Wireless這套單元有所改變。 隨套裝附送了4對不同大小的矽膠耳塞,為了獲得較「充實」的隔音感覺,我選了較大的一對,再配合有3對大小尺碼選擇的耳翼,配戴上後,固定得很好,稍微的壓逼感,包圍感,剛好。 打開Spotify,選了些跑步常聽的快歌試聽,低音力度相當強勁,kick drum夠punchy,絕不含蓄,尚未流於粗枝大葉,細節尚可接受。 再聽了ColdPlay的新作A Sky Full Off Star和Magic,樂器層次逐步推進,分音玲瓏浮凸,人聲自然細膩,中音溫暖,音色之佳,有點喜出望外。 隨機還附送了一組Jabra Sound App密碼,下載iOS或Android的免費版後,輸入密碼就能夠升級,據稱配合Dobly Digital Plus技術,能自動提升音響效果。 我用剛幫襯iTunes買的Michael Jackson新專輯稍作試聽,覺得動態力度的確是明顯提升了,但音色卻有點喧染,重口味,不是我那杯茶,先多謝了。 北歐設計,向來簡約,同時強調功能實用強,這款Jabra Rox Wireless也不例外。 事實上,她除了在CES 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覽中,於耳機產品類別獲得了創新設計與工程獎外,在Red Dot 2014頒獎禮中,亦獲得優秀產品設計大獎,獲得業界的青睞。 Jabra Rox Wireless設計貼心特色之一,是在兩邊耳機各內置了一顆磁石,非使用時,將兩邊耳機互相貼上,單元就會自動啟動省電模式。 平日把耳機掛在頸項,反正很容易會跌下來,有了這個設計,兩邊一貼,馬上變成小頸圈。 有電話打入時,你就會知道多方便,是的,除了聽歌,我更喜歡用此耳機來打con call。 整組耳機單元,主要採用不銹鋼打造,接線方面,則以Kevlar強韌合成塑膠物料製造,因此不容易打結。 此外,物料更具有防塵防水功能,夏天的我,在戶外出沒時經常大汗淋漓,實在最合適不過。 但戴着來跑步的話,我就發覺,以這組單元的重量,舒適性一般。始終,金屬外殼兼內置磁石,「墜」手是必然,戴着來做運動,在下嫌它略重,不太自在。 支援藍牙4.0及NFC技術,連接相當方便,我上班沿途中用手機聽,回到辦公室轉用MacBook,二十秒左右,機過機無問題。 Jabra Rox Wireless一次充滿電後,一般來說,我斷斷續續地使用,大概可以用兩天半左右,電量尚可接受,與官方描述可連續使用5.5小時,備用時間18天,相差不遠。 此單元零售價大概$900(港幣),以音質而言,加上藍牙無線,算是物有所值,藍牙耳機,今後又多了一個選擇。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額外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iPad鍵盤戰士隨身利器 — Targus Versavu Keyboard Case

有段日子,經常要到廣州出差,一來一回,浪費時間太不該,於是,直通車上的兩小時,都成了我的流動辦公室時間。 例牌動作,甫一坐下,就是要打開電腦,做我的鍵盤戰士。 舟車勞頓,還要背著電腦,不知不覺間,弄得腰酸又背痛。 反正要處理的,主要都是文書工作,於是後來,放棄次次帶電腦,索性轉用iPad,雖然有點兒不方便,但夠用就好。 最近,雖然不用上廣州,但每次搭飛機或上下班坐船,用iPad覆email,又或者在Evernote上整理文書,基本工作,iPad完全已足夠取代電腦。 但在iPad屏幕上用virtual keyboard打字,無論是觀看角度,或者是鍵盤使用角度,始終還是不太方便,所以,一直想考慮找個鍵盤連外套的解決方案。 較早前,湊巧Targus的代理問我有否興趣試用其iPad Air保護套,其實我在買機的時候已經買了Apple原廠的Smart Case皮套,不想浪費,於是索性開口問問:「可否試試Targus專為iPad Air而設的Versavu Keyboard Case?」 事實上,近年來,Targus主力生產為電腦、平板電腦及手機而設的週邊產品,譬如包括手提電腦袋、背囊,以及一系列的手機及平板電腦保護殼。 老實說,由於設計老老實實,低調、簡約,基本上,我見使用Targus產品的,大多是我這類講求實際的商務用家為主,當中,香港地,當然也包括不少女強人。 說到Targus的iPad保護殼,經常見到朋友間有人使用的,主要都是皮套的款式,其一特色,就是其360度旋轉設計,除了橫向,也可以將iPad豎立起來。 今次我拿到的試用款式Versavu Keyboard Case,應該算是Targus出品的iPad保護殼中,最高階的款式吧。 這款iPad保護殼,內置一個可分拆出來的藍牙3.0 QWERTY 鍵盤,放在枱面或膝頭上打字,讓我想起當年大家都可能曾經經歷過的Netbook的日子,當然不可能與full size的電腦鍵盤比較,反正我覺得可以接受了,拍打鍵盤的觸感,反應尚可,但感覺還是有點怪怪的,可能需要多一點時間適應。 鍵盤亦可拖出拖入,方便調節iPad屏幕角度,360度旋轉的設計更不用多說,雖然不是我杯茶,但我發覺,的確有朋友會較喜歡讓iPad豎立起來去打email或文書的,你可能就是其中一個吧。 物料上,此Versavu Keyboard Case用上了防水的合成皮革,以及硬淨的塑膠殼(但初拿上手,感覺有點膠),18.2 ounces的重量尚可接受,如果在覺得不一定需要有鍵盤的日子,反正你就可以把鍵盤部分拆出來,輕身上路。 據官方數字,充滿電後,此藍牙鍵盤好持續使用30小時,待用也有90小時(唯充電需要使用mini USB插頭,作為iOS用家,感覺有點怪怪的)。 如此小鍵盤,沒可能持續使用這麼長時間,總之我每天都放在背包裡,上下班時在船上都會拿出來用半小時左右,兩個星期已過,還可以用,未有親身試過,但續航力相信足以搭一程長途機吧。 有了這個Versavu Keyboard Case,今後,相信我可以更加減少帶電腦出外工作了。 後記: 最近經常和朋友討論,如何善用iPad或其他平板電腦,逐步作為手提電腦的替代。 執筆之時,Microsoft已推出了整套Office365的iPad app,即是說,今後用家可以在iPad上使用由Word、Excel,以至是PowerPoint的工作。 最近,Google也急起直追,分別推出了Docs和Sheets for iPad,從今以後,大家可以offline編輯Google Docs和Spreadsheet了,實在是用家之福。 「那麼還會不會用Evernote?」朋友問。 當然會,始終Evernote還是用作生活及點子記錄/蒐集的最佳移動工具。 至於文書工作,暫時我就以Google Docs為主打吧,已經應付得綽綽有餘。如果我需要經常在路上編輯PowerPoint的話,曾經用過的幾款付費app如QuickOffice,十分不濟事,唯一的選擇,目前就只有Office365了。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額外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依然Quietly Brilliant的HTC One Max

大碼版HTC One 作為2013年年底推出的主打機款,HTC One Max雖然未至於石破天驚,但一如上一台HTC One,勝在細水長流,眼見身邊用家朋友的正評不絕,所謂路遙知馬力,難怪我還是念念不忘品牌昔日的那一句廣告標語—-Quietly Brilliant。 顧名思義,單憑外表,HTC One Max徹頭徹尾就是HTC One的大碼版,CPU同樣是採用Qualcomm Snapdragon 600 四核 1.7GHz,就連比例也是一樣。加上HTC One Mini的話,就是一門三傑,大中細碼都齊全了。 先前用過HTC One一段日子,認為那是實用性最強、表現最全面的Android機款之一,我更尤其喜歡它的鏡頭拍攝質素,以及多個在系統軟件上的優化功能。 事實上,除了硬件上的競爭,Android手機市場有趣之處,就是廠商在系統軟件上的優化,也是其「軟」實力的格鬥場,這一方面,HTC自家客製化的Sense系統,一向是口碑不俗。 兩個多月用家體驗 我認真地試用了HTC One Max差不多兩個多月,是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用家體驗。 老實說,初拿上手,真的覺得HTC One Max「墜手」了少許(重217克),尤其是相比起較早前我試用過的Samsung Note3,這台手機的「份量感」很明顯,像一枚「小鐵餅」,想瀟灑地單手操控,有點難度。 幸好,用過一段時間後,開始逐漸體會到「小鐵餅」的多方優點。 先體會下它的設計。 上回合,HTC One採用的,是Unibody的一體式鋁合金構造,今一回的HTC One Max,面板首尾的揚聲器部份以及背部整個板塊,皆為鋁合金鑄造,整部手機中間的結構部份,則採用了聚碳酸酯合成塑料。 我手上的這台機是銀白配搭,相對起Unibody的一體式,今回這設計當然不夠乾淨俐落,可是,兩側白色的合成塑料,卻給予用家較有安全感的防滑手感。 再者,由於用家再三要求,今趟HTC終於讓我們可以自行加入microSD記憶卡,方便擴充存儲。 HTC One Max機旁就有一個小小的按鍵,按一下,機背就可以自動解體,非常方便。雖然,我們還是期待著,HTC可以設計出一個既不用拆除機殼,又可以保持microSD擴充存儲的Unibody設計。 雖然機殼背部可以拆除,可是,HTC One Max卻不能更換電池,這方面就有點令人不明所以。可是,話須說回來,本機款擁有一枚3,300mAh的鋰離子電池,續航力相當高。 啟動了省電模式後,平日主要用作電郵、閱讀Flipboard及Feedly等訂閱內容、間中上一下社交網絡、再兼顧日常生活拍幾張照片等,在一般情況下,使用足足一整天,也能夠相當安心,它的續航力,能給我一定的安全感。 如果再刻意地省一點電,譬如不要過於頻繁上Facebook或拍照,我最高的紀錄是,大概可以用上超過一天半左右。 iPhone 5S開創了手機應用指紋識別先河,相信不久便會成為各大品牌新增的「基本」功能,HTC也不甘後人,今回這台One Max最大賣點之一,就是追加了這指紋識別的開鎖/啟動功能。 iPhone 5S的指紋識別啟動,用戶需要將指尖緊貼手機的Home Button,從而進行掃描確認,情況就有點像,我們平日看過有關科學鑑證或特務等一類的電影或電視劇場面。 HTC則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指紋識別技術,你只要把指尖輕輕掃過置於機背鏡頭下面的掃描器(有點像在超級市場的條碼閱讀器),就能夠啟動手機的不同預設功能。譬如,除了解鎖之外,你更可以設定以指紋直接啟動指定的應用程式,合共最多可以設定三個指紋,啟動三個不同的指令。 表面上,這是一個十分貼心的設計,可是,當然在應用起來的時候,一如iPhone 5S,其實還是會間中失靈。再者,可能我的手掌較小,要單手解鎖,有點難度,更有點危險,加上我經常有手汗,遇上潮濕季節,對於我來說,這個指紋識別功能便有點得物無所用。 此外,除了解鎖之外,我還是覺得,在啟動其他應用程式方面,實在是可有可無的。譬如在以指紋啟動相機時,即使是相機應用程式已直接用指紋啟動,手機還是處於未解鎖的狀態的。 當然,這情況,與平日使用快速按鍵啟動相機或其他應用程式一樣,手機解鎖,還是要多另一重的動作。如果可以改善這方面,將手機解鎖及啟動應用程式兩個指令一起執行,就更加方便了。 …

依然Quietly Brilliant的HTC One Max Read More »

KEF M500,真正的Head-Fi。

有位自稱抽獎遊戲小王子的朋友告訴過我,那些平日在某某品牌facebook page舉辦的有獎遊戲活動,其實中獎易過借火,唔試下就真係走寶。 較早前,見英國音響老字號品牌KEF的香港facebook page,聯同時尚雜誌Bazaar,舉辦了一個徵文比賽。 於是,我也膽粗粗寫了幾十隻字參加,最後,居然有幸地成為勝出者之一,獲得了一台KEF M500。 中學年代,沒能力擁有昂貴的Hi-Fi,我卻差不多隔天在下課後,流連於旺角的音響店舖。 那個時候,開始沉迷古典音樂的我,獨愛音色斯文淡定的英國音響,KEF、TANNOY、B&W、Mission等,都是我印象最深刻的喇叭品牌。 家中擁有好幾款大耳牛On-ear耳筒,AKG、Bose、Sony、Ultimate Ears等,當然各具特色,但還是覺得,以聲論聲,這類大耳牛耳機,一般音質還是比入耳式優勝。 說回這款新入手的KEF M500,其實是該品牌推出的第一台耳機。 初拿上手,覺得它的銀色鋁合金素材,雖然做工細緻,但有點高科技的冰冷,感覺像部MacBook Pro,佩戴起來,巖巖巉巉,我懷疑會否不舒服。 當然我沒有笨得戴著它去跑步,我只是安坐家中,靜心聆聽。 由於其框架的靈活折疊旋轉設計,戴在頭上,居然十分貼服,我也很快適應,比我先前擁有過的大耳牛On-ear耳筒,佩戴上的舒適度,更高。 事實上,那雙大小適中的仿皮耳墊,柔軟度不俗,亦不會如大部分大耳牛On-ear耳筒般焗耳,之不過,隔音效果,我認為一般。 M500耳機製作落足用料,採用40mm大口徑單元高分析力單元,支援20Hz~20kHz頻率響應,阻抗亦有32±15%ohm,可是,單純用一般智能電話或甚至是iPod Classic推動的話,相信未能發揮得淋漓盡致。 我先用iPhone後用MacBook Pro招呼M500,整體音響質素相當平均,播送古典樂章。 每次試機必用的Arturo Delmoni版Songs My Mother Taught Me,小提琴弦聲細膩,鋼琴作品有甜潤的堂音,斯文淡定,聽後令人意猶未盡,餘音裊裊。 繼續試聽主流搖滾音樂,效果不過不失,有點侷促,未見強勁澎湃。 連接家中的Onkyo 5.1擴音機再試, 播送了U2的360° at the Rose Bowl藍光碟,現場感之澎湃,音場之遼闊,終見真章,由此可見,此耳筒其實頗為大食。 對音響有所要求的朋友,KEF M500是真正的Head-Fi,但她卻絕對不是霎眼嬌,花多一點耐性,你才會慢慢地體會到她優秀的過人之處。

Galaxy Note 3和他的朋友號Galaxy Gear

「呢款機,係師奶煲劇嘅妙品,妙品。」 男又好、女也好,我就是如此這般,恥笑過不少用Galaxy Note的朋友,想到這裡,我還是猶有餘悸,罪過罪過。 是這樣的,這一次Galaxy Note 3推出,第一次拿上手,用了一兩天後,已經令我愛不釋手。 於是乎,今天的我,推翻了昨天的我。 雖然,我還是不會在手機上煲劇,但即使我要冒住被同事翻舊帳,或者自己笑自己是一名師奶這個險,如今,我也不太計較了,大芒機,真的有大芒機的好。 原來,這個尺碼的大芒機,在手機上網閱讀時,觀感真的很不一樣。更何況,Note 3不是只得一個「大」字。 最近Galaxy Note 3 + Galaxy Gear這組合,市面很多大台都有上台優惠套餐。小弟作為1010長期客仔,透過公關公司,居然獲得試用兩個月,簡直是雙喜臨門。 智能電子Gear  Note 3朋友號 先談一下Galaxy Gear。 有關Galaxy Gear的廣告,先前我已有另一篇博文介紹,現在終於拿了上手,雖然我並未能夠用這智能電子錶召喚鐵甲人出來,但原來,用手機接電話,感覺其實也相當HIGH。 Galaxy Note 3與Galaxy Gear這對拍檔,其實就有點像鐵甲萬能俠和朋友號。 與主機一樣,你也同樣可以透過聲控指令,當有電話打進來,你可以對著你的Gear說聲”Answer”或”Reject”。 之不過,你要有心理準備,遇上不知此Gear為何物的朋友,見你你對住隻手錶OVER OVER,自言自語,絕對有可能,你只會引來途人訕笑。遇上查身份證的阿sir,可能會更麻煩。 雖然,Galaxy Gear好玩的地方,不單止是聽電話,其實此機本身已有多款Samsung自家及第三方推出的智能手錶app。 譬如你可以透過Galaxy Gear內置的相機進行拍攝任務。當攝影app在主機啟動時,說聲”Cheese”或者”Smile”,就可以自動拍攝,更厲害的是,你還可以透過Evernote的Galaxy Gear app,直接上載雲端。說到這裡,是否覺得有點像占士邦或職業特工隊的特務偷拍橋段? 既然是來自泡菜國產品,試問怎可以少得LINE?是的,LINE也有一個Galaxy Gear版的app。 當然,你可能會和我爭拗,這,其實是多此一舉的,明明身旁有一部大芒的Note 3,何苦還要在這個小熒幕上搞東搞西? 不過,以我認為,手上戴著Galaxy Gear時最實用的,還莫過於你不需要把手機拿出來,就可以在手錶上接收到Notification。遇上開會或運動期間,不方便下下把手機拿出來的時候,這其實是一個最實用的功能。 至於有什麼需要通知閣下的事件,譬如來電、短訊、電郵、日程表等等,你也可以預先設定。 Galaxy Note 3大芒  色澤飽滿文字細膩 再來品評一下Galaxy Note 3。 此機採用5.7吋Super AMOLED熒幕,比上一代的Note 2大了0.15吋,解析度亦由1,280×720升級至為1,920×1,080的1080P Full HD。 雖然熒幕比上一代略寬,機身卻變得更薄,厚度為8.3mm,重量更降至168g,無論拿在手上閱覽,放在褲袋裡,感覺也自在輕鬆。 …

Galaxy Note 3和他的朋友號Galaxy Gear Read More »

呢盞燈實在太Hue了。

有好幾個做美術指導,或者是做電影製作的朋友都和我說過:「室雅何須大,至緊要打燈。」 香港一般家居地方淺窄,想間中來多少變化,弄一下情調,就要略懂燈光配合的重要。 一直有留意Philips的Hue燈光系列,從前擁有的一台Philips LCD電視,就是採用類似技術作為Ambient背燈,較早前,我亦讀過在外國雜誌如WIRED的報導,直至最近,居然給我透過新工作,遇上了相關的客戶。 秉承該客戶的優良傳統(我廿年前初入行做廣告,其中一個客戶就是Philips),第一次開會就有見面禮,有產品給貪玩的廣告公司人員(如我)試玩。 拿了回家,將書房吊燈的三顆燈泡換上Hue燈泡,Hue系統小盒連接了家中網絡的路由器,下載了Hue的iPhone app。 啟動搜尋網絡,拍一下Hue系統按鈕,正式打通任督二脈,我已經開始可以透過iPhone「打燈」,感覺,實在太Hue(囂)。 全程不超過十分鐘,你不用是電車男如我,都一定會懂得安裝哦。 見書房燈光像在開派對,老婆嚇得花容失色,問我是否在書房做什麼實驗,想扮愛迪生乎?我說,愛迪生發明的電燈膽那個招牌叫General Electric,我正在實驗的,來自Philips。 實驗還在進行中,詳細試玩報告,待續。 (如果你急不及待,已經打算買一套回家安裝,告訴你,Hue系列已經靜悄悄地於Apple Store內發售,不要讓太多人知道哦,shhhhhhh)

新一代小露寶--UE BOOM 360音箱

「我墮入情網,你卻在網外看,始終不釋放。」 八十年代的飛仔飛女去沙灘派對或者郊外巴別橋,晒碼頭「炸機」必備,除了唔少得嘅「愛情陷阱」,當然就是那台重到抬死人、號稱「小露寶」的雙卡式手提收音錄音機。 最難忘的情景,還有每位男士們要輪流做咕喱抬機,還有每次播不夠個半鐘就沒電,卡式帶越播越慢兼又走音,張學友變夏金城,大家急急腳換6粒1A大電速速搶救。 今時今日,「小露寶」已經變了歷史文物,之不過,和一班大朋友出動進行戶外活動,「炸機」依然是指定動作。 如果你的那台「小露寶」還在,不妨找這部UE BOOM 360音箱來挑一挑機,兩代「炸機」利器,相信可以一較高下。 至於我,雖然已經由沙灘飛哥變成行山阿伯,但在戶外地方「炸機」,依然是一件我自以為是地覺得非常爽的賞心樂事(雖然我老婆最憎)。 不要少看UE BOOM 360音箱的小水壺身材(比一個650ml的水壺略小),它的最大音量可達88 dBA,頻率範圍90 Hz – 20 kHz。 我第一次把它響起來,為了懷緬當年,我就真的是播了「愛情陷阱」,唔開聲尤是可,一開聲,我的青春,就馬上回來了。 每部UE BOOM 360音箱內含兩個 3.8 公分4 歐姆單元,另備兩組 5.0 公分被動輻射器,我嘗試把它放在共鳴較強的書房木枱上,便立即體會到它如何地中氣十足,渾圓雄厚的中低音,飽滿地散放於整個房間內。 用Micro USB叉電,叉足3.4個小時,每部UE BOOM便可以連續炸機炸足15小時,玩毅行者的話,未必夠用,但一般行山巴別橋遊船河,就一定夠用了。當然,那誰負責背著這1.2磅,就可能要「猜包揼」決定了。 嫌單筒不夠?玩大一點的話,你可以索性一口氣買夠一對UE BOOM 360音箱,用藍芽配對,雙劍合壁,到時,便可以玩立體聲了。此外,你也可以和最多8位朋友輪流做DJ,用藍芽控制,負責點歌。 當然,這都是廣告裡面的完美畫面吧,你猜我在哪裡用這台UE BOOM 360音箱用得最多? 當然不是類似沙灘派對這場合,信不信由你,那其實,是我家的廚房。 (筆者按:本文評測器材由Logitech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HTC One的攝像力

買部智能手機回來,最重要的是什麽? 「影相」。 問過很多個朋友,居然都給了我這答案。 用手機玩Snapshot隨拍,已經是我們生活的一部份,小相機市場日漸式微,要怪,就要怪各大智能手機。 在這個像素動不動就過千萬的年頭,400萬像素,可以肯定是一個極之趕客的數字,可是,HTC卻是藝高人膽大,在這部HTC One及剛推出的 Butterfly S 所配備的,居然就是400萬像素的鏡頭。 HTC稱此技術作UltraPixel,即是說,雖然表面上是400萬像素,但輸出的照片,每一個像素點的可用單元面積,都比一般智能手機相機的面積大最少兩倍,感光元件尺寸,等同800萬或甚至是1300萬像素。 所以,明明是400萬像素,清晰細緻度不僅可媲美過千萬像素的相機,更可能會有過之而無不及。 每個UltraPixel鏡頭背後,都有一個1/3 吋的背照式感光元件,以及ImageClip 2影像處理晶片,配合F2.0 光圈和28mm廣角鏡,在日光下拍攝,自然色彩、高層次感,無難度;微光中,HTC One對光線的敏感度很高,即使在預設的基本拍攝模式(同時備有夜攝模式),依然能夠捕捉到不俗的影像。 數字遊戲非我強項,還是有圖有真相。我在Flickr開了一個HTC One的Photo Set,全部照片由手機直接上載,中間無添加、無執相。 所拍攝的照片,除了夜景,也有幾張日出日落的照片,色澤的還原度很高,層次感亦很強,作為隨拍的相機,小相機可以退役。 此外,HTC One的拍攝軟件配備,還包括了一個名為Zoe的三秒拍片功能,表面上是拍片,其實是把20張高像素照片連拍的合成短片。 在手機中打開Gallery檔,用Event瀏覽模式,你就會見到一個一個以Event歸類的檔案夾,並且會有一支早已自動編輯好的30秒短片,將你某天日程的照片、Zoe短片或高清片合成,選擇你喜歡的預設濾鏡、音樂、剪輯風格(可惜選擇不多,只有六大款),不費吹灰之力,短片搞定,即可分享。 除了將整個檔案夾的照片分享,這類30秒的slide show分享模式,其實也不失為一個旅行照片分享的好方法,尤其是,當配合Zoe的三秒短片,可觀性便更高了。 (筆者按:本文評測手機由手機商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HTC Sync Manager幫你無痛轉會

HTC客製化的Android體驗,向來對用家十分體貼。 為了照顧由iOS或其他平台轉會的朋友,於是,htc設計了一個簡單易用的Sync Manager軟件。 譬如我目前使用的是iPhone 5,只要先把檔案如常於iTunes備份,然後把HTC One連接,啟動Sync Manager,兩家人就會自動「傾計」,將所有檔案,包括Contacts及照片等等,全部過戶。 先選擇手機平台 然後選擇型號 先前已備份的檔案,就可以直接過檔到新手機。 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向來是使用iTunes管理音樂檔的,今後也可透過Sync Manager,和iTunes連繫,打通任督二脈。 於是乎,即使是Android機,以後也可以用iTunes作音樂檔管理,過歌落手機了。 (筆者按:本文評測手機由手機商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HTC One初體驗

「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好靚。」 把玩著我剛入手的HTC One,友人A居然陳振聰上身,連環講了幾乎十次「好靚」。 老老實實,我覺得HTC One的設計,的確算是不賴,但我這位朋友,可能真的見得那些番梘膠盒太多,反應實在是浮誇了少許。 看圖片未必感受到,拿過實物上手的朋友就會明白,HTC One的確「好靚」,尤其是銀色機身那一款,放在一部MacBook旁邊,情況就有點像如果搵靚佬王敏德飾演靚仔吳彥祖老豆,像一對失散多年的靚版父子。 說他們像是父子,其實有出處,事關兩者的機身框架都是採用了一體化的Unibody設計,加上鋁合金磨砂的物料,難怪,由代理方面得悉,銀色的那款,一推出,即缺貨。 雖然我手上獲得的那款是啞黑色的,打了個小折扣,但拿上手,這無縫一體化Unibody的機身,做工精細,任刮唔花,依然令我眼前一亮。 拿上手,有點兒墜手,與同級競爭對手哎瘋輝銀河四齊齊上磅秤一秤,厚9.3mm淨重143g,該煨,比人厚又重過人。 沒辦法,針無兩頭利,要擁有金屬機殼的質量感和手感,墜手少許是必然,這是常識啊。 上網找資料,得悉原來這個機背呈微微弧形的外殼,框架設計採納了零間隙結構,製作時更採用了鑽石切割及電化學蝕刻等技術,打磨拋光,注塑紋理,做工一絲不苟。 先奪去我目光的,是機身上下各一的長方形蜂巢,相信大家也會猜得到,這對其實是揚聲器。 原來,這些鑽孔上下各有188個(4×47),每個大小均一0.4mm,大小經多番測試決定,太大會堵塵,太小會影響音色播放質素。 這對喇叭,霸氣深藏不露,其立體聲音響的聲量,響得令我有點詫異,即管開盡volume聽Eason的「重口味」也未見「拆」聲。 如果帶著它去開會,用來播片做示範的話,以後,就不用帶多對小喇叭了。 所以,拜託拜託,各位HTC One機主,千萬不要在搭地鐵搭巴士搭天星小輪的時候不戴耳筒打Candy Crush或者看蘋果動新聞,平時這樣做已經夠討厭,用這手機的話,我保證,你會更神憎鬼厭,隨時會被車長/船長趕出車/船的。 要數另一亮點,當然還有它的4.7吋的屏幕。 雖然比同級對手略小,但屏幕像素密度卻達到468ppi,分析力亦爲1080p高清級數,屏幕色彩還原力甚高。 播放Pacific Rim的高清電影預告片,發覺暗部細節仍未能充份展現,但可視角度十分廣闊,接近水平,亮度適中,色澤的味精味不濃,眼睛看得舒服。 當然,你硬要說喜歡吃味精的話,我阻不了你。 (有關此機大家可能更關心的拍攝力,下回會集中討論和分享更多) 以下是有關HTC One設計的官方影片,看後除了令你更加明白背後心思,更會覺得付這個價錢購買,真的是值回票價的哦。但話說回頭,這個年代,產品設計師越來越能夠從幕後走到幕前,真的又不得不多謝Apple。 (筆者按:本文評測手機由手機商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