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fessions of an ex-advertising man (by David Kan)
本文是一個過氣廣告人自作聰明的創作實錄 (作者:簡兆明) What’s wrong? 小聰明取代大意念? 以前的 big idea 買少見少, 廣告行普遍認為是因為沒有 big budget。有錢先有諗頭? 即係車要擺在馬前面? 香港廣告人誤將小聰明當作大意念, 互相吹捧, 已不是一朝一夕。 抽水廣告橫行, 一個鞋抽廣告在綱絡傳為勁抽, 試問賣幾多隻才可以令營業額增長? 弊在新入行者奉為聖經, 買弄小聰明容易, 判定市場策略難, 瞄準目標創作大意念更難。 試看當下社交網絡上最多人讚的 meme 營銷帖文, 究竟有沒有長遠的 brand building 策略? 點讚的人有幾多人真的付鈔購貨? 無奈小聰明已經植入新世代廣告人及客戶腦袋, 被視為創意指標、接觸 potential customers 的平靚正捷徑, 背離 brand image 越行越遠。 這個現象被視為廣告行業自然進化的新規則, 沒有人敢坦誠相告, 因為不能傷害年青一輩創作人, 輕視他們的努力, 小聰明都要捧到變大成就, 加油! 試看最近的杜蕾斯文字廣告, 「戴咗。我真係已經戴咗。」那一輯, 先不論廣告本身是否真的不露骨, 它觸發不少粗鄙意淫留言, 那倒確實清晰地反映了網民心目中塑造的 brand image。 以後, 如果我在香港拿着盒杜蕾斯去 …
Confessions of an ex-advertising man (by David Kan)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