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與品牌體驗之間的距離

Photo by Florian Klauer on Unsplash

經營品牌,先要有故事,幾乎任誰都會說。

的而且確,建立一個可持續發展的品牌,你先要找到你品牌故事的重心,而你的故事,又能否打動別人。

話說我最近惠顧了一家餐廳,這家店在網絡上發佈了很多動人的品牌故事,也有媒體的曝光,故事打動了我,於是,趁周末長假期,我便和太太,專程從愉景灣的家,老遠跑到九龍的鬧市光顧。

第一身體驗後,我發覺這家店的產品質素與整體體驗,與我期待中的品牌體驗,落差實在太大,於是,第一印象就大打折扣。

因為有期望,所以更容易失望,再動人的品牌故事,到頭來卻幫助不到產品的平庸。

回家的路途上,我又再次提醒自己,無論你的品牌故事多動聽,建立品牌前,你實在要先好好地下苦功,把產品/服務的品牌體驗經營妥善,不要錯過與消費者建立品牌關係的每一個機會,尤其是,第一次的機會。

事實上,所謂產品內容,除了實體產品,還包括了整個消費產品的整個體驗。

產品體驗,由決定購買前的一刻,第一次與產品的相遇開始。

Photo by Free To Use Sounds on Unsplash

品牌第一類接觸 First Moment of Truth

FMCG(快速消費品)界的龍頭P&G,對此尤其注重,過去十多年來,他們便奉行所謂的First Moment of Truth (FMOT) 和Second Moment of Truth (SMOT) 兩大教條。

所謂的First Moment of Truth (FMOT) ,就是當消費者第一次在實體店舖,或者是網店上接觸到你的品牌的那一個關鍵時刻。

這個時刻,一般可能只有數秒,按照一些學術硏究,就認為一般消費者對產品的第一印象,時間決定於5秒前後之間。

我有位大學老師說過,你給人家的「第一印象」就是「第一印象」,顧名思義,第一次的機會,就只有一次,所以你要好好掌握,因為,這個世界,未必會有第二印象這回事。

產品包裝是基本功夫,當然要做得大方得體辨識分明,其次,在大型連鎖商店出售的特別推廣包裝,更是促進銷售的重要工具之一。

隨便走入一家超市或連鎖店舖,你更隨時會察覺到,如P&G或Unilver這類FMCG龍頭大公司旗下的產品,可能是最重視店舖內陳設的品牌。

他們旗下多不勝數的品牌,即使是同一類產品,也隨時可以充斥了大半個貨架,因為有足夠的資源,地盤霸位也霸得最多位置又最搶眼。

Photo by Charles Deluvio on Unsplash

網絡世界的品牌第一類接觸

來到網絡世界,你的網店,售賣產品的虛擬貨架,同樣不能掉以輕心。

此外,店舖內及產品上標籤的POSM(Point of Sale Material),也同樣地做得分外搶眼球,同時,更重要的是,這些細眉細眼的POSM,其實亦扮演著引導或誘導顧客選購之目的。

品牌網店,我向來是崇尚使用現成template的簡單設計的,雖然可供客製化的空間較細,但因為這些大部分都是經歷過用戶體驗(User Experience)實證的介面,站在普羅用家立場,一般體驗較佳。

網店要花的功夫,除了背後系統是否流暢,能否提供足夠數據改善購買體驗及追逐潛在買家外,其次,就是產品圖片、文案或圖表解說等等。

我見過不少大品牌,就連一張產品照片,似乎也不捨得花點錢給專業攝影師拍攝,寒寒酸酸地把產品展現在網絡平台上,這個FMOT,就已經馬上被大打折扣。

除了產品照片,展示產品的標題設計,文案描述等等,和實體店內的POSM一樣,都是考功夫的工作,要在云云海量的產品中突圍而出,一定要花點心思。

正因為是在網絡世界,品牌管理更要一絲不苟。

「只是放上網,何必這麼講究?」

我聽過不少廣告客戶,或甚至是做一些所謂的網絡營銷專家,都表達過類似的看法。

如果大家堅持做差不多先生,我也沒興趣和大家爭論。

我所持的看法就是,經營品牌,其實就是要這麼講究,那管那只是一些表面上微不足道的細節,這裡一點,那裡一點點,加起來,品牌才能成形,更何況,這是與消費者建立品牌關係的第一次機會。

更何況,在網絡世界,我們不能依靠銷售人員在旁向潛在買家即時推銷,或者是進行跟進解說。

消費者瀏覽網店,都是在自助的模式下,進行選購,品牌難以主動地影響消費者一舉一動的決策變化,從而作出主動引導他/她的消費選購及埋單。

但我相信,經歷過近期網購大熱的洗禮,品牌會陸續開始,好好地重視這個網絡世界上的FMOT。

Photo by Daily Nouri on Unsplash

品牌第二類接觸 Second Moment of Truth

那麼Second Moment of Truth (SMOT) 又是什麼?

SMOT是指當消費者選擇購物/服務後,接觸產品/服務期間的體驗。

除了產品/服務本身,品牌需要有過人質素或獨特功能外,事實上,還有很多細微的環節,也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的品牌體驗。

簡單及基本如,打開產品包裝的過程、使用期間的感受、產品文字說明是否容易理解、產品質素是否合乎期望(喜出望外當然更好)等等。

Apple可能是第一家最重視產品開箱體驗的電子消費品公司,這個年頭,即使在不同的產品界別,不同的廠商,幾乎也在努力參考Apple的手法。

來到網絡購物世界,SMOT可能就是由消費者收到產品的一刻開始算,於是,收到網購產品時的包裹,就成為了品牌非常重要的一環。

包裹也是品牌體驗的一部分

暫時最願意在這方面花工夫的,主要還是那些出售奢侈消費品的外國網店,譬如MR PORTER或NET-A-PORTER等,收到產品包裹的一刻,作為顧客,你馬上便有種備受重視,賓至如歸的感覺。

我試過網購某大品牌的護膚產品,收到的包裹,幾乎與淘寶的山寨店不相伯仲,包裹未打開,已經對這個品牌大打折扣。

也有好些因為是用的順豐快遞服務,於是便直接使用了人家的紙皮箱作包裝,其實亦錯過了與消費者建立品牌體驗的機會。

打開包裹後,裡面的貨品有沒有過度的包裝,有否令消費者感到不符合環保及浪費等等,對於較成熟的消費品市場來說,更加重要。

會否再次光顧,由品牌第二類接觸開始。

雖然,你可以又和我爭拗,說到底,包裝只是花拳繡腿,價廉物美才是王道。

但不可不知,進入了網購時代,其實,SMOT應該更值得被品牌持有者重視,打價錢牌,永遠難以建立品牌。

除了收到包裹的一刻,使用產品的體驗過程,幾乎每個細節,都會直接影響消費者的下一次購買。

同樣重要的,還有對產品的口碑,當中包括消費者私底下與朋友分享,或者是在社交網絡或品牌產品評價平台上發表的意見。

如果你售賣的是電子產品類別,SMOT更會直接影響到,消費者會否在下一次升級的時候,再次考慮你的品牌。

售後持續對話,保持長尾關係。

此外,很多營銷人亦忽略了,網購後,除了成為會員,消費者為什麼要登記你的宣傳eDM?甚至是,下載你品牌的手機App?

是否因為你會為他/她度身訂造一些有用資訊,而並非單純賣廣告或推廣的垃圾郵件?

又或者,你有否把eDM的內容,視為你與他/她建立品牌關係的長尾策略,而並非每次都是即時的購物促銷?站在消費者的立場,你會願意接受那一類的品牌eDM?

你的品牌手機App,是否為與忠誠消費者建立長期關係而設?你會如何獎勵他們對你品牌的忠誠?

消費者主動找上門來,品牌的零度接觸。

可能由於大部分香港地區的品牌,經營網店還是起步階段,FMOT好,SMOT也好,即使經營實體店或零售已甚具經驗,來到網絡世界,一下子間,由實體店到網店,卻好像突然變得連照版煮碗的招架能力都沒有。

FMOT和SMOT被不少營銷專家研究多年,已經是老掉牙的營銷基本功,來到網絡世界,大概在十年前左右,Google再次把這舊酒配上新瓶,推廣了所謂的Zero Moment of Truth(ZMOT)這概念。

除了ZMOT,也有營銷人會把類似概念稱為Inbound Marketing,其實,兩者都是Pull Marketing概念的進化版和變種。

事實上,ZMOT建立於FMOT之前,但往往又與SMOT緊緊相扣。

當消費者正式接觸某品牌的產品/服務前,因為有相關的產品/服務的需要,又或者,因為接觸到廣告及其他消費者口碑、博客評論等的誘因(Stimulus),從而主動地透過網絡搜尋(Google Search Engine或YouTube都是消費者最常用的搜尋器),尋找相關的資訊。

期間,品牌透過內容營銷(Content Marketing),或者是其他用家網絡分享(很多時候也包括Influencer Marketing與品牌合作創造的內容),於是在搜尋的過程中,被消費者在網絡發現,此為之ZMOT。

最理想的情況,這個ZMOT,能夠在品牌的官方網頁發生,即是說,消費者想尋找的答案,你的品牌,剛剛好為他/她們提供了答案。

當然,這也並非必然,因為,有些消費者,還是會較為相信由其他的消費者,甚至是一些資訊平台發表的內容,多於企業或品牌。

於是你就會開始想,如何令消費者在正式接觸你的品牌前,已經透過不同的渠道,接觸到他們需要的訊息?

更重要的是,這些訊息,能否讓消費者,對你的品牌帶來正面的印象?

近年,幾乎任何一位營銷或廣告業內人士,都會告訴你內容營銷的重要,但執行有效的內容營銷,很多品牌持有人都會墮入一個經營困局,做了一大堆始終未有被消費者發現的內容出來,品牌繼續在網絡世界的孤單角落裡,自說自話。

Photo by Roberto Cortese on Unsplash

內容營銷不僅是內容,體驗也很重要。

事實上,內容營銷的世界,當中還涉及很多技術因素,譬如,你的SEO做得有否比你的競爭對手好?

搜尋結果首頁上,你的品牌內容能否名列前茅?

以上都未能做到之前,你的SEM關鍵字策略又是如何?

又譬如,當你的品牌資訊比消費者發現的一刻,消費者在閱讀你的資訊時,有否遇上任何技術障礙?

網頁的下載速度,手機閱讀的體驗等等,都是一大堆經常被營銷人忽略的問題,可是,這方面,卻會直接影響到品牌網頁在Google的排名。

到最後,你的網頁或資訊內容,是否方便讓消費者分享給他/她的親朋戚友?

以上等等,都是技術因素,空有創意或精彩的內容,卻沒有在體驗上下苦功,到頭來,會令你的努力功虧一簣。

結語:成功非僥倖,創意非無敵。

讀到這裡,也許你會問,那麼廣告在品牌體驗這旅程中,角色是什麼?

在這個網絡營銷的時代,廣告所扮演的角色,已經和20年前的世界大不同,不少的消費者都變得更主動,對廣告的免疫力亦大大提高,單靠小聰明,在創意上出位,未必轉換成能品牌的生意。

直白一點說,在大部分的情況下,我會建議我的客戶,打廣告前,先要把本文討論的工作認真處理好。

作為一名廣告從業員,我甘願冒丟飯碗之險,花這麼長的篇幅去和大家解釋,因為我真心相信,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廣告在消費者決定消費的旅程上的角色,而一些傳統的營銷概念,來到網絡世界,其實同樣適用。

ZMOT好、SEO好、Inbound Marketing也好,其實都是品牌意圖透過製作對目標消費者有用的內容,又或者是在SMOT時刻,引發消費者成為你的忠實客戶,並且主動為你發表網絡口碑,當下一位消費者在主動搜尋的時候,就會與你的品牌,在網絡世界遇上。

每一次的品牌邂逅,其實都是經過悉心安排,每一個環節,同時亦緊緊相扣,成功非僥倖,亦很難靠小聰明而找到捷徑。

最近,因為要和一些沒有營銷或廣告學習背景的年輕同事,解釋以上的基本概念,我說完好幾遍,還是覺得自己解釋得不夠詳盡,不夠淺白。

於是,我唯有班門弄斧,嘗試把自己透過書本學習到的應用知識,以及實質工作的體驗,重新進行梳理,再和大家分享一下,雖然我並非文中所述的每個範疇的專家,但這些基本概念,希望你也會感到有用。

伸延閱讀: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2 thoughts on “品牌故事與品牌體驗之間的距離”

  1. 多謝Rudi你咁花心機嘅分享,每次都從你身上可以大開眼界又長知識!:)

  2. 我只是梳理一下自己的思緒而已,都不是屬於我的知識,大家覺得有用就好了。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