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在經濟日報當了三個月實習記者就決定離職,我第一份較正式的工作,是在一家本地廣告設計公司當客戶主任,廣告行俗稱的AE(Account Executive)。
那是90年代初,那個年候,除了金融地產,唱片公司可能是全港最賺錢的行業之一,而我打工的這一家廣告設計公司,基本上是包辦了寶麗金90%的唱片封面和廣告製作。
我大學本來主修音樂,但因為做不成全職音樂人,對廣告設計又有多少興趣,認為可以發展成為我的謀生技倆,於是,在誤打誤撞下,我便加入了這家公司工作。
當時,我對廣告公司的運作相當無知,我以為每個人都是三頭六臂,把工作一手包辦。
加入這家公司後,我才大概開始對廣告公司的分工有點概念,原來,有些人要負責做客戶管理、也有些人會負責做創作、然後,又有些人要負責媒體採購。
但說到底,因為這是一家小公司關係,工作崗位的分工,亦沒那麼的仔細。
那個時候,我除了要負責每天和客戶周旋,還要負責監督大量印刷的工作、做文字校對、間中更要客串撰寫廣告文案,當然,每個月尾,我還要負責出單。
我由開始時候的迷茫,到我做了差不多一年,我逐漸覺得,自己大概可以在廣告這一行做下去,雖然我不抗拒繼續當一名AE,但我的心底裏知道,自己還是想主力投入創作部。
而當時,我任職的這一家廣告設計公司,工作始終是以設計為主,如果我一心想做廣告,我便一定要加入一家較正規的廣告公司。
在廣告界,當時我沒有任何人脈關係,於是,我向當時在飛利浦當秘書的姐姐打聽,問她公司是用那一家廣告公司的。
明查暗訪後,她便把O&M的地址,以及當時的總經理的姓名給了我,但其實,我連人家有什麼空缺也不知道。
我寫了一封自問是妙筆生花的自薦信,希望可以獲得面試機會,而我嘗試應徵的,是最低入職的AE Traineer。
幾個月的期間,我也投擲了近一百封求職信。
事實上,那個年代,會在報章刊登招聘廣告的廣告公司,其實都是獨立小公司,你很少會見到4As廣告公司的蹤影。
最後,我獲得了兩次面試機會,第一次居然是O&M,第二次是一家大概有20個人的本地廣告公司。
兩次面試我都遇上滑鐵盧,O&M那一次,因為我的英語欠佳,基本上,我是被那位面試官即場KO。
在我在面試完畢,離開柏嘉商業中心的辦公大樓的時候,我卻湊巧地遇上當時在O&M China香港辦公室工作、大學同學的大嫂。
我和她不算稔熟,只是在同學家中見過一兩次,但她卻居然認得我是誰,我告訴她我其實剛剛在O&M面試完畢,以及我畢業後,一心想入行做廣告的一些來龍去脈。
同學的大嫂告訴我,她的部門剛好缺一名文案,於是,便替我安排了首次面試和筆試,印象中,事後,我好像又再多來了兩次面試。
兩個月後,我便正式加入了O&M China的香港辦公室,成為一名實習文案。
因為從前做過AE的關係,我每次去面試的時候,都是穿西裝打呔的,最近遇上當年時的舊同事,他們還在笑說,大家對我的印象,就是那個穿西裝打呔的Copywriter。
多謝你的耐性,多謝你讀到這裡。
暑假將至,又到了今年畢業的同學們的求職季節。
我把上述的入行經歷告訴大家,無非是想讓各位知道,其實想找到一份合適自己的工作,除了你自己要先有多少明確方向,作好準備,此外,或多或少,你還要經歷過大大小小的trial & error,正所謂好事多磨。
Hungry Digital是一家創立了四年的本地廣告創意小店,我是這家公司的創辦人,目前有11位同事。
其中,我們有兩位當Strategist的骨幹成員,他們除了要身兼文案、也要涉足廣告策劃、跟拍片、寫報告,是名副其實的多功能廣告人。
加入我們公司之前,他/她們分別在不同的4As廣告公司和公關公司,做過兩年左右。
而當初,他/她們畢業後的第一、二份工作,雖然算是入了廣告行,但其實都是和廣告創作有點距離。
期間,經歷了一段日子,認識自己更多之後,她們對工作的未來,卻沉澱出另一些想法。
最後,因為緣分,亦是我的幸運,讓我遇上了他/她們。
無論你當初的崗位是AE、Media Executive、或者是PR Specialist也好,又或者,你加入了出版媒體的廣告部。
我相信,一心想入行做廣告的當初,或多或少,你都會曾經蠢蠢欲動地,想參與廣告創作。
Hungry Digital正物色Strategist一名,如果你認為自己是這一類稀有動物,請把你的履歷、連同你曾經參與的作品、以及把你的薪金要求,直接電郵給我 rudi.leung@hungrydigital.com
我正期待,下一名稀有動物的出現。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I am going to apply the pos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