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torola

iPad2為何平得有道理?

iPad2終於來了,在香港,近日大家除了議論紛紛應否用財爺退稅的港幣$6,000來入貨外,更多人討論的是,2011年的平板電腦市場,將如何進入戰國市代。 在3月2號的發佈會上,蘋果教主揚言,2011年將會是iPad2年,同時也可能是Copycat湧現的一年。 是抄襲貓也好,是白貓黑貓也好,據諮詢公司PRTM統計,截至2010年前,市場上本來大概只有30款平板電腦(當中相信不包括國內的山寨機),及至最近,才剛剛踏入2011年的第三個月,市場上已有來自64個品牌出品的102 款平板電腦,已經或即將推出市場。 但據從事投資調研的公司Bernstein Research內,專門研究蘋果這企業的首)分析師Toni Sacconaghi表示,蘋果公司在生產平板電腦的成本控制上,佔有獨特的優勢,雖然蘋果向來以高定位的品牌自居,以同一規格的產品,訂價一般亦較競爭對手為高,可是在平板電腦的市場而言,iPad卻罕有地在訂價上充滿競爭力。 蘋果能夠以更合理的價格取勝,據Toni Sacconaghi分析,箇中原因有三: 在觸控面板和顯示屏的製作成本上,蘋果動用了公司大量現金儲備,作為預先及大批採購部件之用。 自家設計A4處理器,此垂直整合的科技開發,將為企業節省平均每台iPad2的10美元成本。 起碼有33%的 iPad,是直接透過蘋果的網上商店或蘋果旗下的店舖出售,大大節省與第三者銷售通路合作時所需付出的佣金。 到底2011年是否會如蘋果教主所言,將會是屬於iPad2的一年,暫時仍屬未知之素,但可以肯定的是,今年將有更多不同品牌不同作業系統的平板電腦陸續登場,到時肯定花多眼亂,同時,新一輪的減價戰,或大品牌低規格的平板電腦,預料亦會於下半年推出。 iPad想繼續維持90%的市場佔有率?看來要問問Samsung、Motorola、BlackBerry、HP或Dell等各大品牌,其次,當然還有幕後黑手Google吧。 伸延閱讀: As Second iPad Looms, So Does Talk of Tablet Price War Three Reasons Why iPad Is the Cheapest Tablet

Android來勢洶洶?

近年的手機市場,可說已進入了作業系統之爭的白熱化年代,型號已略成次要,作業系統是否夠多用戶,支援系統的app(應用軟件)之市場是否夠蓬勃,都會直接影響到個別手機型號,能否在市場中站得住腳。 在美國的智能手機市場,多年來都是R.I.M(Research In Motion)BlackBerry黑莓手機獨步天下,近年多了iPhone染指,地位已略為動搖,最近多了急起直追的Android平台,挾多個品牌來共同打造,來自四方八面的攻勢,已於短時間內成功搶灘。 最近,市場調研公司Nielsen發表了有關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最新數字,顯示出Android系統已成為美國霸主,市場佔有率達29%,主要由HTC、Motorola及Samsung等三大品牌瓜分。此外,Apple的iOS與BlackBerry各佔27%,微軟的Windows Mobile加上最近推出的Windows Phone 7平台,共佔10%。 值得留意的是,Android系統在年輕一族18-24歲的群組分佈中,佔有率達6%,是眾平台中最高。 相信,這是由於Android在多個品牌的上中下線產品強攻下,是唯一能照顧到低價位智能手機用家的系統,難怪最近針對年輕人而設的facebook手機,也是採用了Android系統。 大家不要看扁這專攻年輕人的低價位市場,因為他們都是市場的未來,一旦習慣了同一系統,將來升級的話,繼續沿用同一系統的機會其實甚高,以長戰線產品而成功一統江湖的,便有在亞洲手機市場依然是一哥地位的Nokia Symbian系統。 面對國內迅速崛起的山寨Android手機市場,相信各大品牌及平台都不能忽視,假使有朝農村能包圍城市,Android系統這股勢力,將可能蔓延亞洲,不容忽視。 當然,我更希望見到的,就是市場上會有更多出色的品牌,能夠百花齊放,受惠的,就會是我等的消費者。 伸延閱讀: The Android is Going to Explode in China Nielsen: Android Pulls Ahead Of RIM And iOS For U.S. Smartphone Share Who is Winning the U.S. Smartphone Battle?

抽水廣告之唔抽你水對唔住自己

廣東話教室:「抽水」者,在人家的事件中借題發揮從中取利,或者是趁機引人注意製造話題。 較早前(至目前為止仍未解決)的iPhone 4「天線門」事件,可能見群情洶湧,於是很多人亦人罵我又罵,iPhone的死對頭借故趁火打劫順勢抽水當然亦無可厚非,都怪你Steve Jobs當日強行自辯時硬要拖其他同行落水,先撩者賤,你不仁我當然不義。 率先搶閘抽水的,是為近期靠Android成功反彈的Motorola,廣告標題取材自1985年Phil Collins的著名唱片名稱”No Jacket Required”。 這招「抽上抽」我覺得有點兒眼低手低,本身這件事已經是抽人家的水,就連廣告標題也要多抽一重,哎唷,但你即使要抽也抽些近期一點的好不?除非你Motorola打算只賣手機給我這類老餅,不然的話,我猜這一代的80後90後年青人,十居其九是不會get到你這個爛gag的。 緊接而來「抽水」的,還有Samsung,這個廣告,表面上平舖直敘,大大個字”Hello”然後用少許graphic上的處理,將兩個L字變成顯示接收強弱的條碼,告訴你我們的手機接收無問題。 表面上,這招指桑罵槐,雖牽強但尚可吧(接收強弱其實也與用什麼台有關吧,這是否其實在諷刺AT&T還是Apple?),不見得有什麼新意,再加上,玩signal bar做graphic的稿,印象中見過太多次了(Cingular連TVC都拍過了)。 但如果你是Apple Geek如我,見到這個稿的話,便會覺得”Hello”此字用得別有用心,作為Apple粉絲,心裡總會有一條刺,為什麼呢?因為”Hello”雖然並非Apple專有,可卻是Apple廣告中常見的標語,最經典的,莫過如當年的第一個Macintosh廣告,就是簡簡單單和你Say “Hello”,之後在不少Apple的廣告中,”Hello”已成為Apple 新產品的品牌式標語,其中,當然包括了iPhone。 向來討厭任何抽水廣告,這兩個廣告也不例外,我認為如果Motorola和Samsung認為自己是足可與Apple平起平坐的大品牌(除非他們覺得不是),做這類廣告只會顯得自己小家,有膽量的話就來個正面「隻揪」,你看老Steve不是直接拖你們落水嗎?那會如此投鼠忌器? 我覺得,這兩個廣告除了可以讓非iPhone用戶能有點沾沾自喜外,其實他們的效用不大,看過了,大家都是笑完就算,要買iPhone 4的,始終會不顧一切繼續排隊。就正如下面這條短片中,嚷著要買iPhone 4的那位朋友一樣,任你用盡最理智的方法去說服我,”I don’t ca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