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河流,是文明的起點,也是記憶的通道。
從馬六甲河的舊港口、吉隆坡的 Klang River 和 Gombak River,到瓦拉納西的恆河(Ganges River),再一路蜿蜒至美國 West Virginia 的 Monongahela River,這些河流穿越了歷史、文化、童年與夢境,也流進了這張名為《River 川》的爵士專輯。
它們不是地理名詞,而是記憶的坐標。是載着故事的水脈,是流動着鄉愁與思念的聲音。
每一條河的名字背後,都藏着 WVC Jazz Ensemble——這個來自馬來西亞的爵士樂團——的一段集體回憶與情感流動。
真正讓我們着迷的,往往不是河流的壯麗,而是它的靜謐——那種不聲不響地流動,卻能攜帶萬象的沉穩與深意。

我一直很喜歡那句話:「Still waters run deep」。越是平靜的河流,越藏着深不可測的情緒與故事。
就像駐檳城作家 Gareth Richards 在本專輯的前言中提到:「我們總是把河流視為資源,卻忘了它也是智慧的容器。」
是的,河流教我們慢下來,不再以佔有為本,而是以謙卑的姿態去感知——時間的節奏,土地的呼吸,文化的低語。
WVC 在這張專輯裡,以爵士鋼琴三重奏為骨幹,融合馬來本土民謠、民族音樂、流行旋律、文學意象與世界的河流經驗,建構出一條橫跨地理與內心的聲音之河。
14 首作品,就像沿河撿拾的碎片——有些熟悉,有些模糊,有些還在等待我們重新發現。
你不需要懂爵士,也不需要懂「河語」。
只要你願意停下來,聆聽——你會發現,其實音樂跟靜止中的河流一樣,從來沒有沉默過,只是我們太久沒好好傾聽。

1. Melaka River
這首溫柔的開場曲,就像是一條通往記憶的河。
Tay Cher Siang(鄭澤相)原創的旋律緩緩流動,如午後陽光下閃着微光的河面。
他的鋼琴彈奏輕盈而深情,右手如細水長流般描繪童年河畔的輪廓,左手則穩如河床,為旋律奠定溫厚安定的節奏基礎。
Double Bass 手 AJ PopShuvit 飽滿的聲音像是主體的呼吸,他的 touch 細膩得像水波輕拍岸邊,常在和聲末端灑落微光般的泛音,讓整體氛圍像畫卷慢慢鋪展。
當主題旋律再次響起,節奏悄悄活絡起來,walking bass 輕盈跳動,像舢舨劃開的弧線,靜靜地推動着整首曲子前行。
鼓手 Adriel Wong 的表現最為克制。他的鼓聲幾乎像是呼吸中的節奏,在鼓皮與鈸之間輕拍出的聲響,營造出的是河面上的空氣感,而非節奏主導的存在感。
整首曲子無人搶鋒頭,三人像共用一支水墨畫筆,揮灑出一條歷史與童年交疊的馬六甲河,緩緩滲進我們的思潮裡。

2. Burung Kakak
來自東南亞的童謠旋律,經 Tay Cher Siang 的轉化,成了一場優雅又幽默的「主題與變奏」三重奏對話。
他保留原曲輕快跳動的精神,透過明亮的音階與不規則節奏,創造出像鸚鵡蹦跳般的趣味感。
即興段落 Tay 像是對 Oscar Peterson 的致敬,透過通透的音色與精巧和聲,建構出充滿內省的張力。
AJ PopShuvit 的 Bass 彈奏穩健而不失俏皮,riff 雖簡單,每個音卻落得恰到好處。進入即興段落,他靈活滑音與延音交錯,像是用低音講述一場抽象的對話。
鼓手 Adriel Wong 則讓節奏「說話」。他的 rimshot 節拍像鸚鵡般一開一合,hi-hat 中段的、刷奏更像一場熱帶午後驟來的雷雨——潤物細無聲,又戲味十足。
這是一首三人默契滿滿的對話曲,就像他們圍坐在河邊,接力講着一個童年笑話,只不過語言變成了音符。

3. Alive(Huózhe 活着)
這也許是全專輯情感最內斂、也最富詩意的一首。
靈感來自日本詩人谷川俊太郎的名作〈生きる〉,Tay 取其中那句「突然想起某段旋律」,轉化為本曲的核心動機。
旋律由客席歌手 Izen Kong 唱出,把詩意層層推進。
Tay 的鋼琴聲如細雨初降,從低音區緩慢升起的旋律,像是沉默中逐漸亮起的晨光。他讓琴聲「呼吸」,不只是「演奏」,每個音都像是對「活着」發出的低語。
AJ PopShuvit 的 Bass 彈奏極簡,偶爾的長音彷彿一位靜靜陪伴的人,在角落為你點一盞燈,不言語,卻存在。
Adriel Wong 則幾近「抽身」,他的 brush work 舖成一層透明空氣,不刻意勾勒節奏,卻營造出自由流動的情緒場域。
這是一首「會停頓的音樂」,每段樂句之間都在呼吸,而每個停頓都在問你——你還記得活着是什麼感覺嗎?
4. Jauh Jauh
「Jauh」,在馬來語中是「遠方」的意思。
這首 Jimmy Boyle 的馬來經典,是一首關於思念與分離的叮嚀之歌。
Tay Cher Siang 的鋼琴編排極具電影感,讓旋律像東南亞季風裡的一場雨,有時細碎下墜,有時船搖浪湧。
Junji Delfino 的歌聲自帶煙韻,如薄紗輕罩,低吟間藏着一種熟悉又遙遠的情感。她的 phrasing 節制不造作,把離別唱得像夢。
Bass 手 AJ PopShuvit 像說書人般穩住整體情緒,在適當位置加入滑音與休止,讓旋律更有起伏。
鼓手 Adriel Wong 的節奏設計更富戲劇感,brush 和 ride cymbal 的運用如船划過水面留下的痕跡——淡淡的,卻令人難忘。

5. River Man
來自 60-70 年代英國唱作歌手 Nick Drake 的這首作品,是一場存在主義的漫遊,也像是在暮色中緩緩進行的一場散步。
Tay Cher Siang 並沒有選擇還原,而是用低語般的方式,將這首歌化作一場鋼琴與 Double Bass 的對話。
他在鋼琴上的觸鍵極其溫柔,節奏刻意模糊,旋律和和聲之間留下許多空白,那些空白,像迷霧,也像夢。
你可以聽出 Brad Mehldau 和 Bill Evans 的影子,但 Tay 的語言是自己的,就像
他手中那杯早已冷卻的黑咖啡,一樣的寧靜與深邃。
AJ PopShuvit 的貝斯,像在河岸邊踱步的獨白者,一邊走一邊自言自語。他的音色收斂、乾淨,像是替鋼琴那些未說完的話加上句號,或省略號。
這是一首關於靜默的曲子,說得越少,聽得越多。
6. The Water Is Wide
這首來自英國的古老民謠,被 Tay 和團員重新編排後,變成一首充滿空氣感與節奏呼吸的爵士抒情曲。
前奏的鋼琴彷彿水面蕩起的漣漪,主旋律像時間流過肌膚般滑過,一切都那麼不急不緩,就像一段錯過的戀情。
Junji Delfino 的嗓音輕柔如風中搖曳的燭光,尤其唱到那句 “But love grows old and waxes cold, and fades away like morning dew” 的時候,讓人想起那些曾經溫熱、如今只剩餘光的感情。
AJ 的 walking bass 承接整首歌的情緒波動,他像掌舵者,把這首歌穩穩地引向內心的深處。Adriel 的鼓刷輕巧如霧,尤其 cymbals 濺起水花的那一瞬間,像是愛情最後一次輕拍你的肩膀。

7. Ganges
這是一首像儀式,也像祈禱的作品。
在印度恆河邊誕生的旋律,彷彿混合了晨曦的微光、香火的煙氣與水面反射的神話。
Tay 的鋼琴在這裡像一位古文明的守護者,時而像是印度祭師的誦唱,時而又帶出東亞樂語的殘響。他與中國樂器、Tabla 的交錯,不是炫技,而是一種跨文化的低聲對話。
AJ 的 bass 進入了 mantra 狀態,低音像是來自大地深處的呢喃,一次次地提醒我們:萬物流轉,水亦如此。
這首作品沒有高潮,卻讓人靜靜被吞沒在某種更大的時間感裡。
8. Dendang Perantau
P. Ramlee 的經典名曲,換上 Alwagera 的歌聲,像是多年前離家的女孩,突然在異鄉唱起童年的搖籃曲。
Tay 用三顆音符開場,就像一步一步走入異地。整首曲子簡約得像素描,卻藏着無限深情。
AJ 的 bass 帶點 fuzz 音色,那是一種沾滿塵土的低音,像旅途中鞋底的細沙。
Adriel 的鼓聲節制得近乎靜默,但你知道它一直都在,像記憶裡那口廚房裡永不熄滅的火。
Alwagera 唱這首歌時,彷彿眼裡閃着光,但那不是燈光,是思念在轉身時偷偷留下的眼淚。

9. Solitude
簡約到幾近透明的詩作,變成一首靜得能聽見自己呼吸的音樂。
Tay 的鋼琴像一張留白的紙,每個音都是輕描淡寫的字句,有的像句點,有的像逗號,有些甚至只是空白。
Izen Kong 的歌聲像幻影,在你耳邊飄過,卻從未真正離開。
AJ 的 bass 在這裡選擇極簡,每一下都像時鐘滴答,或者某人正輕關房門。
Adriel 幾近無聲的鼓刷,彷彿不是在演奏,而是在陪你一起靜坐,在孤獨的房間裡,等待日出。
10. Blind Spot
這首曲子像是音樂版的自我觀察筆記。
旋律像在主調邊緣徘徊的思緒,一下迷路,一下又拉回正軌。Tay 的鋼琴聽來像心跳加快的深夜時分,情緒緊繃,但從不崩潰。
AJ 的 bass 線條像壓力鍋內的蒸氣,偶爾釋放,偶爾緊鎖。他懂得張力在哪裡該放,在哪裡該藏。
Adriel 的鼓點像是數層情緒疊加的結果,他讓這首歌保持着「快要崩塌但還沒崩塌」的狀態,像人生某段你咬牙挺過來的混亂時期。

11. The Endless Spring River Flowing Eastward(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李煜的詩被唱成一首歌,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的輪迴。
Izen Kong 用男中音唱出這首千年詩詞,像穿越了幾道朝代的月光。
Tay 的鋼琴是水,是風,是時間的舊船票,東方的五聲音階與 impressionist 的和聲交錯,旋律就這樣一路向東,再不回頭。
AJ 的低音如古琴一般,一音入耳,餘音繞梁。最後主旋律重現,像那句「多少恨,昨夜夢魂中」,輕輕一句,卻像河水長流,沖不走的回憶。

12. Moon River
這首歌無需多言。
Tay 用鋼琴獨奏,帶我們走進月夜下那條永不乾涸的河流。旋律依舊熟悉,但和聲和轉調之間,卻閃現新意,如夢似幻。
AJ 的低音走線極簡,卻總在你不注意的時候,踩進你心裡某個未曾打開的抽屜。
Adriel 用鼓刷創造出的空氣感,像你在電影慢鏡頭裡,看見了青春自己正站在橋上,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
這首歌,不只是懷舊,更像是一封寫給自己青春的情書。
13. Mustard Flowers
簡單的旋律,伴着3三拍子的搖曳節奏,藏着遠行中的靈光。
Tay 在印度公路上的那段旅程,被轉化成琴鍵上跳動的黃色芥菜花。簡單的主題,不炫技,卻動人。
Soprano Saxophone 的旋律像花田裡的一陣風,溫柔卻帶方向。
AJ 的貝斯有泥土的味道,他不是在彈奏,而是在種植,一顆顆音符都是等待發芽的種子。
這首作品沒有高潮,卻像午後靜靜望着窗外的陽光一樣——很日常,很美好。

14. Bintang Malam
專輯以一首節奏充滿南洋風情的馬來經典流行旋律作為謝幕曲。
曲名 Bintang Malam 在馬來文意指「夜之星」,由音樂人 Ahmad Nawab 所作,最經典的版本來自 Saloma 在電影《Do Re Mi》中的演唱,一首為夜空而寫的歌。
Ahmad Nawab 的經典作品被 WVC 重新編排後,有了銀河系的浪漫氣息。
Tay 的鋼琴如流星閃爍,細碎卻有重量。他借用〈Stardust〉的片段,像是在夢中遇見舊情人,一笑了然。
AJ 的低音有如深夜寫好的情書,沒送出去,卻依然有重量。
Adriel 用鼓刷與 cymbals 的細膩,擦亮出一片可以讓思念漂浮的夜空。
這首歌,是夜晚的尾聲,也是整張專輯最美的告別。它像一顆閃爍的星,悄悄留在你的記憶深處。

結語:河流,是一種流動的安靜,也是一種驀然的傾聽
這不是一張只關於河流的專輯,也不只是馬來西亞的風景紀錄。
這更像是一封寫給時間的情書,一段關於記憶、故鄉與內心流動的聲音筆記。
WVC Jazz Ensemble 用 14 首充滿文學性的作品,繪畫出一條從地圖流進心裡的河。
你可以是岸邊的聽者,也可以是汪洋中泛舟的旅人。
只要你願意放慢腳步,閉上眼睛,讓音樂帶你走——你會發現,每一條河,其實都通往自己的內心深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