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Chat|V記(李端嫻) x Rudi Leung

因為已經老早超過了20年,所以,近年我已經不會再告訴人家,我到底認識了V記有多久。

平日,我和她,各有各忙,甚少見面。

但老友就是這樣,每次見面,大家還是談得滔滔不絕,不愁沒話題。

我們只會愁,見面的時間不夠,又或者,當聊得興之所至,令人煩厭的餐廳侍應,又會不通氣地過來提提你,吃完飯的話,兩位麻煩可否埋單交枱。

很多年前,我還是一名活躍於各大音樂專欄的樂評人的日子,V記還未正式入行做音樂,又或者,她才剛剛開始在錄音室做小工。

現在,她已經是一位知名音樂監製兼演唱會樂手,我才猛然醒起,原來,我一直都沒機會以樂評人的身份,和她好好聊過一次。

在Wagazine開了這個MusChat音樂專欄以來,一直是一個愉快的經驗,因為,我除了可以重操故業,寫寫和音樂有關的事宜,更開心的,是我可以和一些熱愛音樂的朋友聊天,分享他/她們的故事。

既然大家都說,香港只有娛樂圈,沒有樂壇,所以,我希望我的這個專欄,能夠以純音樂的角度出發,只談音樂,其餘免談。

V記是在MusChat專欄第二位接受我訪問的香港音樂人,希望大家會喜歡。

wa002p11

李端嫻(行內人稱V記)--可能是全港首位女混音師,前人山人海成員,音樂監製、編曲高手,當年以古典樂風將「友情歲月」重新解構,並由黃耀明演繹,被喻為「踩場」之作。近年轉戰廣告及電影配樂,作品包括《富士相機|浪攝流》、《那夜凌晨,我坐上了旺角開往大埔的紅VAN》及近期新作《極光之愛》等。

V:V記 R:Rudi

R:發覺你近年主力參與電影和廣告配樂的製作,有沒有什麼特別原因?
V:大概是不安於室吧。一直以來,我花了太多時間躲在錄音室了,於是開始想接觸一些音樂圈以外的人和事,尤其是我對視覺配合音樂的創作愈來愈有興趣。既然機會來了,就好好把握吧。

R:就你的經驗而言,流行、廣告、電影三類音樂製作,最大的共通點和分別在那裡?
V:任何音樂製作,共通點都是源於人與人之間的溝通。我不會視【廣告配樂】為音樂,它其實是一些功能性的音符,而每一顆音符,都是要一針見血,不得浪費;【電影音樂】最重要的,就是可以靠音符帶動畫面中看不到的言外之音;【流行歌曲】重點就是要感動人,要率性自然。

R:手風琴好像已經成為了你的標誌性樂器,你覺得這樂器最迷倒你的地方在哪裡?
V:一個字,「靚」。

R:你平時錄音最常用的手風琴,是什麼牌子?什麼型號?
V:在錄音室内,我的最愛是一台捷克牌子Delicia白銀色的風琴,喜歡她就是因為她琴靚聲甜,至於出show,我主要用一部Roland的MIDI手風琴FR-3。

R:有沒有一位手風琴大師是你的啟蒙老師?
V:想當年Björk來港演出時,她的手風琴師Coba的演出,實在令我印象難忘,此外,當然還有一代宗師Astor Piazzola啦。

當年主修古典音樂,所學到的音樂知識,現在會否應用得到?
V:對於我來說,音樂是一門手藝,因此一定要透過專業訓練去浸淫。古典音樂訓練最大得著之一,主要在配器編曲方面,譬如我懂得編管弦樂,就是拜當年學習「樂曲分析」所賜。此外,一些和弦理論基礎,如要避免parallel 5th、inversion和弦結構,在編曲時我都會份外注意。

R:你覺得這個年頭,音樂在香港人的生活中,最明顯的變化是什麼?
V:最明顯的變化,就是CD的死亡,聽音樂的途徑和選擇都愈來愈多。

R:你經常遊走於香港與台灣音樂圈之間,你覺得兩地的製作人,區別在哪裡?
V:香港人比較講求效率,工作以搞定為先。台灣朋友則較注重溝通過程,工作需要更人性化。

R:對音樂充滿夢想的年輕人,想入行的話,你會對他們有什麼建議?
V:我希望大家不要把所有精力只放在音樂之上,生命中還有太多值得我們欣賞的事,張開眼睛,看看這個世界,反而會對音樂創作有用,這方面,近年的我體會至深。最後,「守時、守信」,就是我個人音樂人生的座右銘,也是不少成功的前輩們最值得學習的地方。

(原文刊登於2015年2月號Wagazine月刊,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出入)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