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usChat

MusChat|黎曉陽(Michael Lai) x Rudi Leung

黎曉陽(Michael Lai) — 香港新生代Folk Rock歌手,無論去到那裡,都總抱住一支木結他,邊彈邊唱已成其標誌,曾於【MOOV與你音樂同路】廣告中與組合“傻喇士多” (Sollasedo)演繹《我的快樂時代》而備受注目,及後以個人歌手身份,於2014年9月發表首支派台單曲《天行者》,初出道適逢雨傘運動,有感而發,寫下了《撑著》一曲,作為時代印記。 M:Michael R:Rudi R:選擇結他這樂器,除了方便隨時在街頭演唱,還有什麼原因? M:從前總覺得,學樂器,一定要年紀小小就開始,直至我在YouTube上看到一些結他教學影片,才發覺「臨老學吹打」並非是想像中那麼困難,加上我一直都希望能夠隨心四處去自彈自唱,於是在三、四年前,我便選擇了結他成為我的拍檔。 R:你心目中的Guitar Hero是誰? M:John Mayer和B.B. King,他們好像能夠用結他唱歌,明明是沒歌詞的旋律,卻可以給我超越語言的感動,那一份真誠的感覺,就像一種獨特的語言。 R:誰是你的音樂啟蒙老師? M:除了YouTube上的結他老師 “Marty Schwartz”,還有現實世界中的老師,樂隊《秋紅》的結他手Andrew。 R:你的現任結他情人是誰? M:2011年情人節,媽媽送了一支結他給我,她名叫Taylor 114E 。 R:為何那麼喜歡在街頭演唱? M:我享受在街頭演唱時與觀眾的近距離交流,不像在舞台上有高低之分,那種感覺很親切。 R:有沒有什麼難忘的街頭經歷? M:基本上,每次演出都是一趟不同的歷程,更可看到人生百態。但要數最值得回味的,還是觀眾們的人情味,譬如,間中會有人會買東西給我吃、買飲品給我喝,我更試過,在唱悲慘情歌時,有人上前給我一個擁抱。 R:香港人對街頭音樂人的態度是怎麼樣的? M:他們普遍是相當友善的,有些朋友,即使沒有停下來聽,但路過時也總會對你帶着微笑。 R:你心目中的「紅館」在那裡? M:有太多個地方哦,無論是在火車、coffee shop、的士、巴士,或者是機場,只要需要我的音樂,那裡就是我的「紅館」,想唱就唱。 R:你認為最能夠代表這一刻的你的主題曲,是哪一首歌? M:是我的新歌《快樂很慢》,因為這個階段的我,需要急速成長,但成長即使可以很快,快樂卻往往來得很慢。感謝林日曦為我填上這甚有意思的歌詞,相信成長中的聽眾們,會份外有所共鳴。 R:音樂能夠帶給你什麼?如果沒有學過音樂,你現在會做什麼? M:透過音樂去分享一些情感,如果對方能夠感受得到,大家的關係一下子間就會變得很親切,像在進行深度對談一様,這就是音樂為我帶來的滿足感。如果做不成音樂人,我大概會做社工吧,因為我喜歡人與人之間的親切交流,也喜歡聆聽對方的經歷。 R:相信你的樂迷中,不少都是在社交網絡成長的一群,於你而言,社交網絡在你的音樂路途上扮演著什麼角色? M:她像在是扮演一個月老的角色吧,可以幫我和觀眾穿針引線,讓大家互相認識,但我還是比較喜歡和樂迷面對面交談,或者在演出現場和他們互動,那才是最真實的溝通,就這方面,社交網絡無法代替。 R:在《用音樂換靚湯》一支YouTube片中,你提及過黎媽媽笑說你做音樂不能夠「搵食」,那麼你現在已經可以靠音樂「搵食」了嗎? M:其實,從來任誰都可以靠音樂「搵食」,只是,能否足以溫飽,才是真正的難題。我經常會提醒自己:「溫飽只會令人變得懶惰,只有饑餓才可以令人清醒」。說不定,趁年輕,饑餓就是一種推動力。 R:2015年已經過了第一季,接下來你有什麼「搵食」大計? M:今年年中我會推出首張個人專輯,錄音已進行得如火如茶,《快樂很慢》是我今年的第一首主打歌。現在香港人的生活節奏很快,根本慢不下來,而我每天會踏滑板代步,本來希望可以悄悄地追回一些時間,但有時,站在滑板上,我反而可以隨着時光溜走的瞬間,讓心情靜下來,慢慢地去享受思考。 (原文刊登於2015年4月號Wagazine月刊,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出入)

MusChat|林一峰(Chet Lam) x Rudi Leung

MusChat|林一峰(Chet Lam) x Rudi Leung 林一峰(Chet Lam) — 香港最具才華的Singer Song-writer之一,行事作風低調,熱愛旅遊,近年更愛上慢煮烹調,由音樂舞台走到廚房。2015年2月,與友人成立「音樂蜂」(MusicBee.cc),是為音樂版的Kickstarter.com,除了上期的「雙林」封面故事,我也和林一峰就音樂市場的何去何從,作出了深度討論。 CL:Chet Lam RL:Rudi Leung RL:音樂是人生的必需品,抑或只不過是奢侈品? CL:問我,我一定會說是必需品,但當你想深一層,當一個市民走進一家沒有音樂的商店,通常都不會逗留很久,就算是快餐店,也會播放背景音樂;而且,有說學音樂的小孩不會變壞,那麼大家認為,培養品德休養的事情,是必需還是奢侈呢?音樂,我會說是必需的奢侈品。 RL:你如何看習慣了免費「獲取」音樂的這一代? CL:這是有關世界消費習慣改變的大趨勢,音樂工作者首先要想的,並不是在音樂產品上挖盡心思掙錢,而是教育大家知識產權在文明社會運作上的重要,其他的好事自然會發生;現在已經不需要付出金錢去得到音樂,會讓聽眾願意付錢去買的,並不是盛載音樂的媒介,而是音樂或音樂人本身的精神。 RL:你認為音樂專輯還需要有如黑膠碟或CD等實體形式出現嗎? CL:2014年黑膠唱片在美國本土上的銷售增長是54%,其他除了串流音樂之外一概下跌;看看歷史,音樂媒介一直改朝換代,黑膠唱片卻一直生存著;我相信黑膠會細水長流,畢竟從消費體驗與音色兩方面看,最好的始終是它。 RL:我已經聽過有不少音樂人已放棄了靠售賣專輯這收入,認為那只是Marketing工具,你認為這是音樂專輯的唯一出路嗎? CL:可以肯定的是,依靠售賣實體CD來歸本,只會越來越艱難,但黑膠唱片連Download Code則相反;我仍然相信音樂的價值,亦相信很多人明白購買專輯的重要。 RL:對於成為了獨立歌手的妹妹,你仍不斷在她背後發功支持,是對她太過關心還是不放心? CL:關心就一定的了,我支持她是應該的,總之她有需要我就會盡能力幫忙;只是,究竟她需不需要呢?那就要問她了;有時候,我更需要妹妹,因為我常常不在香港,有她陪伴父母我就更放心了 RL:林一峰如果不彈結他,你還想學懂哪一種樂器,為什麼? CL:鋼琴;小時候一家七口住三百呎公屋,沒錢沒地方;長大後太多其他我更想接觸的事情,沒時間;對於創作人來說,樂器其實都是一種工具,最重要的還是用腦,一個滿載音樂的腦袋,才是我們最重要的一件樂器。 (原文刊登於2015年5月號Wagazine月刊,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可能略有出入)

MusChat|李拾壹 x Rudi Leung

80年代水尾,我第一份拿到稿費的文章,就是馮禮慈老師主理的TOP音樂雜誌(Size和號外一樣的超霸氣音樂雜誌) ,馮老師找我負責了的一個樂手訪問,當時的被訪者,是已故著名爵士樂手James Moody。 之後,我以一個音樂學院學生的身份,走訪過不少音樂人和樂手,由流行到古典、由古典到爵士,由Tori Amos、Wynton Marsalis、Lorin Maazel、Janos Starker、Dip In The Pool、Tuck & Patti、西村由紀江、倫永亮、區丁玉等等,要數起來的話,有排數。 總覺得和音樂人及樂手的對談,是一個十分愉快的經驗,2015年,我又重拾這習作。 WagazineHK是一本新雜誌,針對的相信都是90後的年輕人,我這位大叔有幸在這裡有個新專欄,專門做音樂人專訪,是的,大致上我都應該不會訪問薛凱琪或者是周柏豪。 第一個被我接受訪問的,是李拾壹,他可能是目前香港最火爆的新進音樂人,我個人更覺得,他是香港樂壇的新希望。 李拾壹--90後新晉本土Alternative Rock音樂人,曾參與《春嬌與志明》、《低俗喜劇》及《飛虎出征》等電影主題曲及插曲演出,成名作有為林宥嘉譜寫的《自然醒》,最近剛推出首張個人專輯《大膽小鬼》。 L:李拾壹 R:Rudi R:你幾歲拿起第一件樂器? L:如果不包括小學人人都有一支的無敵牧童笛,就要數小學五年級爸爸買給我的木結他了。老爸當年自己沒機會學樂器,於是就希望讓我來繼承衣缽,木結他可以拿到那裡都自彈自唱啊,既方便又環保。 R:你一共懂得玩多少種樂器? L:主打都是結他、bass、鼓和琴,牧童笛算唔算?其實都是為了方便編曲吧。 R:你與結他形影不離,你的最愛又是誰? L:我對Gibson情有獨鍾,目前手頭上的J45木結他和Firebird電結他就是我的最愛,我喜歡它們什麼?三個字:厚、肥、有character。 R:你的Guitar Hero是誰? L:一定是MUSE樂隊的Matthew Bellamy。基本上,他就是我的結他老師,我從他身上學曉的,就是如何運用結他及電子音效,去創作不同的聲響,更厲害的,是有些時候,結他到了他手上,可以隨時變成一件敲擊樂器。 R:你有否以某隊樂隊的音樂為榜樣? L:MUSE(技術)、Radiohead(精神)、Arctic Monkeys(能量),都是對我目前所做的音樂,影響最深遠的榜樣。 R:你口口聲聲說你是英倫樂迷,但我覺得你的音樂裡有一陣日系indie搖滾味,你又有沒有哪一隊心水日本樂隊? L:東京事變當然是宇宙最強啦。另外我也頗欣賞來自仙台的兄弟樂隊Monkey Majik,既有日本主流流行味,又有少許歐美indie風格,音樂平衡得很有趣。 R:作曲編曲填詞唱歌彈結他,如果有一日上天只留給你其中一種能力,你會選那一項? L:可不可以是作曲加編曲呢?對我來說,寫歌不是單純的旋律,而是一個接一個的段落,而這些方塊,是旋律配合編曲而成的。 R:第一張專輯《大膽小鬼》,你期待能夠帶給大家一個怎麼樣的訊息?你會不會有一些特別的主題想講? L:我會視這張EP為我的個人名片,而這張名片正代表新生代的香港聲音,香港音樂,會不會有另一個可能性。 R:你音樂中有股很獨特的energy,那是否一種情緒上的宣泄? L:作為一名師承自MUSE的音樂人,我大概會歸類自己為「躁鬱搖滾」系,音樂中難免會有點對生活不滿的宣洩,或者是觀察到的東西的展示,但我卻總會把情緒宣洩於編曲上,而不一定在歌詞或旋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