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能Gym鞋品牌—LANE-EIGHT

認識LANE-EIGHT這品牌,大概始於兩年前,我無意中在SCMP讀到一篇有關品牌創辦人James和Josh兩兄弟的訪問。 有點意想不到,這個成功打入美國市場,獲得國際媒體報導的運動鞋品牌,居然是來自香港的本地薑。 但正所謂「天涯何處無波鞋」,全世界在等我入手的運動鞋,無論品牌與款式,都多如天上繁星,多一個,真的都可能嫌多。 更何況,LANE-EIGHT這個新品牌,居然夠膽獨沽一味走天涯,只有Trainer AD 1這款式。 驟眼看,鞋帶的綁法,靈感疑似是來自Nike Presto,鞋底的構造,又疑似Nike Lunar的東施效顰,還有鞋身採用的一體化網織纖維物料,整體加起來,就像是一對無印版的adidas Ultraboot。 人總是先入為主的,因此第一印象,LANE-EIGHT未能勾起起我的興趣,令我認真地對她了解更多。 後來,某天路過LANE-EIGHT的Pop-up Store,拿過實物上手,發覺做工不錯,售貨員又使力解說此乃環保物料又沒有使用任何皮革云云,是名副其實的一雙Vegan鞋。 一如近年不少國際大品牌所走的ESG企業方針,LANE-EIGHT雖然只是一個初生之犢的新品牌,在製作原材料的選擇上,卻同樣講究,一律都是取諸天然的循環再造物料,當中,更把大量人為廢物升級再用。 譬如,LANE-EIGHT的鞋身,採用再生聚酯紗線製作,材料來自廢棄膠瓶;而鞋底部份的物料,則是取材自大量充斥會對海洋有害的藻類,整個生產過程,當然亦講究減碳。 說到這裡,不期然會令我聯想到,在美國名人界中大熱的AllBirds,品牌同樣走DTC(Direct-to-Consumer)和持續發展概念,兩者都是象徵著新世代品牌的特色,除了是時尚,同樣亦是吸引新一代消費者,或甚至是投資者的熱門概念。 但說到我對LANE-EIGHT這個品牌開始產生興趣,其實是由我的健身教練開始。 過去一年,我開始逐漸留意到,我慣常去的那家Gym,身邊都總有幾位Gym友穿著這款運動鞋,此外,更包括了好些健身教練。 也許你會問,做Gym穿哪款運動鞋,是否真的需要這麼講究? 純個人體驗分享,先由我家的鞋櫃說起,我的運動鞋,大概可分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平日上班襯衫穿的便服鞋,功能性較弱,未必合適穿來認真做運動。 第二類,是我每個星期行山時,穿來踢石踩沙的行山鞋,功能性很強,但做Gym穿的話,可能會有點笨重累贅。 第三類,就是跑鞋,除了跑步時會穿,因為上述兩類運動鞋都不太合適做Gym鞋關係,於是,跑鞋就成為了我平日的Gym鞋。 跑鞋作為Gym鞋,其實我覺得還可以,當然,還要視乎你穿的是那類款式的跑鞋。 由於某些款式的跑鞋以輕巧先行,往前跑絕對可以,但當在Gym要做一些需要左右走動或跳躍的動作,甚至是要做一些負重運動時,間中就可能會感到有點缺乏安全感。 話說某天做Personal Training的時候,我和教練J閒聊,問他有那款Gym鞋推介。 二話不說,他就向我推介了兩個鞋款,其一就是Nike的Metcon,其二就是上述的LANE-EIGHT Trainer AD 1。 前者款式,教練認為鞋身結構會較為硬淨,習慣柔韌度較高的跑鞋的我,未必會習慣,的而且確,我目測另一邊廂正穿著一雙Metcon的一位教練,走起路來,確實有點像Robot Cop。 後者鞋身造型雖然同樣紮實,但鞋身在穩定性與柔韌性之間,卻取得相當好的平衡,除了合適做Gym,做較短途10K左右的跑步訓練都不錯,加上款式較接近休閒鞋,平日上班行街也可以。 教練J於是說。 當我還在考慮,應否入手一雙Trainer AD 1的時候,卻剛好遇上LANE-EIGHT終於推出的第二款運動鞋—HIIT Trainer。 驟眼看,造型和上一代Trainer AD 1好像分別不大,設計風格依然是簡約的休閒鞋,細心看,發覺鞋身鞋舌不再一體化,獨立鞋舌之外,鞋繩亦改為較接近傳統的穿法。 設計稍作調節的鞋身結構,在鞋身與鞋底整體的穩定性上加持,為應付需要快速切換左右動作的體能鍛鍊,亦強化了內外結構的支撐力,種種細節上的改良,都是為了更切合以健身為重點的日常穿著。 Trainer AD 1鞋身相對包腳,鞋身結構較像穿襪,腳掌厚肉的話,著起來亦會較緊,教練J建議,一般人可能要穿大半個碼。 但HIIT Trainer就有點不同,因為穿鞋繩的方式,雖然依然包腳,但腳掌貼腳程度較有調節空間,因此穿起來,沒Trainer AD 1那麼緊,腳趾亦有較多鬆動空間。 因此,有朋友建議,最好選擇平日最合適的貼腳尺碼,由於鞋身柔韌度極高,新鞋穿一次就可以break in,所以尺碼來說,愈貼腳,愈好。 穿上HIIT Trainer後,入到PURE的Gym場,我真的是「自信心返晒嚟」,尤其做負重兼且要走動的鍛煉時,馬步比平時穩,安全感亦大增。 我也嘗試穿HIIT …

高效能Gym鞋品牌—LANE-EIGHT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