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樂2018-2019樂季個人心水推介

霎眼間,港樂(香港管弦樂團)已經踏入第四十五個樂季了,今屆樂季開鑼,一連兩個星期,首兩場開幕音樂會,我都有進場欣賞,坐在文化中心內,聽到樂韻飄揚,悠然勾起了我的美好回憶。 說港樂是伴我成長的一個重要部分,其實一點也不過份。 那個時候,我剛成為中學生,可以自己一個人由九龍坐天星小輪過「大海」(我印象中當年的維港真的是大海哦),去到那個對於我來說像是聖殿般的香港大會堂,拿著儲零用錢買的學生票,一個人進場去聽港樂演出,那一刻,我覺得,自己已經是一個大人。 還清楚記得,那是董麟老師領軍的時代,之後又來到施明漢的大時代。作為一名中學生的我,到大會堂聽港樂,已經是我能力可負擔最昂貴的娛樂。 雖然,我可以透過唱片中聽到來自世界各地一流樂團的精彩演出,但也總也不及聽到整隊樂團現場的澎湃聲響般震撼。更何況,港樂當時給我的印象,就是一隊很國際化的樂團,來自五湖四海的每位成員,都具備鬼斧神工的能耐。 當然,港樂也經歷過高山低谷,水準有時會強差人意,但近年,自從梵志登上任音樂總監後,港樂在他的嚴厲「鞭策」下,團員都顯然發揮到各自的小宇宙,經常都保持著巔峰狀態,就連曾一度被抱怨令人聽得提心吊膽的銅管樂器組,演奏力拔山兮的馬勒交響曲時,都依然能夠穩如泰山。 事實上,梵志登尤其拿手演繹大型編製的浪漫派樂章,他的指揮棒一揚起,港樂的成員都紛紛像被啟動起馬力強勁的引擎,全力以赴,毫無保留地發出表情豐富、充滿凝聚力、兼且鏗鏘有勁的聲音,作為座上客,很難以不為之動容。 香港黃牛黨肆虐,除了四大天王及棟篤笑王子,令人意想不到,去年港樂一場久石讓的音樂會居然也曾經遭殃。但相信這個只是個例外,老老實實,香港實在還是文化沙漠,平日,港樂的音樂會雖未至於場場爆滿,但只要早點入手,即使是世界一給獨奏家客席演出的音樂會,撲飛都絕對不難,一般情況下,大家都不用幫襯黃牛黨。 今年樂季第二場音樂會,入場前,湊巧給我遇上我的MBA同學,他已是某大上市公司的CFO,但再忙也要抽時間,在週末和太太一起聽音樂會。話說他本來對古典音樂毫無興趣,但卻因為十年前一齣日劇交響情人夢,開始迷上古典音樂,之後成為了港樂的常客。為了不想錯過任何精彩節目,他和太太會先預訂整年樂季的套票,我問他今年的心水是那幾場,他說:「凡是梵志登大師操刀的,他都會必定奉陪到底。」 雖然我未至於如我這位同學般,是梵志登大師的粉絲,但當我翻閱今年樂季的演出目錄,想做定功課訂飛時,也發覺不少心水節目,都是由大師操刀。 綜觀今個樂季的音樂會,選曲上都下足功夫,一場音樂會,上下半場都有相當份量的曲目,作為樂迷,覺得簡直是可大快朵頤的音樂盛宴。當然,各人有各人的口味,建議大家還是要自己做好功課,同時提早上網訂票。 本文刊登之時,可能已經接近9月尾聲,我會直接向大家推薦10月打後,七場我個人一定不會錯過的演出。 《梵志登 | 布拉姆斯與柴可夫斯基 | 2018年10月19-20日》 港樂的樂團首席王敬,將會擔綱演出《布拉姆斯 | D大调小提琴協奏曲》的獨奏,這首百聽不厭的四大小提琴協奏曲之一的名曲,肯定聽出耳油。同場還有《柴可夫斯基 | 第四交響曲》,梵志登曾經與達拉斯交響樂團於2012年現場灌錄此曲的演出,對這類「能量型」的交響樂作品,應該駕輕就熟,實在期待第四樂章,港樂臨場時的爆棚效果。 《馬勒 $200 | 第七交響曲 | 2018年11月16-17日》 《馬勒 $200 | 第九交響曲 | 2019年4月26-27日》 《馬勒第二交響曲 「復活」 | 2019年5月17-18日》 為了把港樂成員操練至頂峰狀態,今年樂季馬勒交響曲依然是重點曲目,三套交響曲各有精彩之處,任何一場都值得聽。但今年有趣的是,港樂在票務上作出了特別安排,其中兩場的票價,一律為$200,此舉無疑讓平日較少機會因票價而未有在心儀的「皇帝席」上欣賞音樂會的樂迷,可以感受音樂廳不同位置的聆聽體驗。如果真的要我只揀一場,我的心水選擇,還是壓軸的第二交響曲 「復活」。此外,我也實在期待,能夠聽到第九交響曲第四樂章,弦樂組如何在慢板樂章中,緩緩地散發出悠揚而悲愴的氣息。 《風格配樂大師 | 馬克斯 . 李希特 Max Richter | 2018年11月30日 | 12月1日》 即使你未必知道馬克斯 . 李希特是何許人,但你也可能有機會透過電影或電視配樂,聽過他的大作,我總覺得,他的作品有點像用傳統管弦樂器演奏電子音樂,反過來,又會用電子樂器演奏傳統古典音樂。他是目前最備受推崇的新古典樂派作曲家之一,今次與港樂合作,當然少不了他的首本名曲自,重譜韋華第的《四季協奏曲》,此外,演出作品還會包括他的另一名作《記憶之屋》,相信這場音樂會,必定會吸引到一些非古典音樂的樂迷進場。 《祈辛的李斯特 …

港樂2018-2019樂季個人心水推介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