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rbour city

Greyhound Cafe—Fusion泰國菜

Greyhound Cafe 在香港初來報到的時候,在網絡及坊間聽到劣評如潮,但據聞後來已大有改善,於是一直蠢蠢欲試。 週末飯局,本來打算拜會在我地頭ifc的那一家,但約了的中學波友都是九龍人,最後決定轉陣,去了尖沙咀海港城。 去過泰國旅行的香港朋友,大多會去過Siam Centre或Paragon購物,對Greyhound這個泰國國民潮牌,當然不會陌生。 用Greyhound這個品牌攪飲食,走的依然是既有泰式特色,亦有國際大都會時尚感的路線,「行」一點的講法,就把她稱之為Fusion泰國菜吧。 禮拜五晚上到訪,抵達時人多得離譜,幸好我預先一天已預訂,時間一到,六人大檯,未齊人都即可入坐。 朋友們先拿了檯,自己則遲到了十五分鐘,見一眾老友已經差不多KO了兩、三碟招牌小吃。 老友們都算夠義氣,各留了一件給我,脆炸單骨雞翼頗惹味,但我覺得太過乾身,有點失望,但薄切三文魚配泰式辣汁,卻馬上挑起食慾,餐前小吃,這款不可不吃。 熱身小吃後,開始點菜,我們都是第一次到Greyhound吃飯,望著餐牌苦惱之際,餐廳經理立即親自走過來作店長推介,先前不是有人說招呼強差人意的嗎? 明明客似雲來,伙計都忙得頭昏腦脹,我們居然也獲得如此特別招待,看來今晚走運了。 經理Henry向我們推介了幾款不單單是最受歡迎,而是同事們自己都最愛點的菜,上菜速度極快,六名大漢吃完一round,再來一round。 先點飲品,店長再三推介,幾乎要說沒點會後悔的,就是Greyhound Cafe 特色凍檸茶。 杯中那幾塊大大的冰粒,全部其實都是錫蘭紅茶加香草精製的茶膽,加半顆清檸,喝到底,酸甜適中,茶味依然香濃。 第一碟上檯的,是泰式銀魚柳意大利麵,用泰式銀魚柳的海鮮鹹味吊味,混合了鮮茄、少許辣油來炒意粉,這個組合頗新奇。 最吊詭的,是當中帶點綴作用的綠色小胡椒粒,嚼下去真有點「中伏」的感覺,這味菜,我建議要用啤酒伴吃才爽。 馬沙文咖哩汁配牛膝,咖哩汁惹味而不辣,味道相當溫和,牛膝炆得極腍兼入味,但份量頗細,看見時已想獨食。 後來不出所料,我們幾兄弟玩了一圈五餅二魚,即發覺骨多過肉,每人可以分到的份量,少得實在可憐。 吃了這麼多重口味的美食,於是來一個越式鮮蝦雞肉米紙卷。薄薄的春卷紛皮,再加一層生菜,內裡包著鮮蝦、雞絲,還有少許爽口豬皮。 口感清爽而有嚼勁,再點少許甜酸醬吊一吊味,更是開胃,是當晚最有驚喜的一道小吃。 期間我們還叫了一大堆像泰式炒河及沙爹等一類的例牌菜,水準不俗,只可惜,都好像是給減肥OL吃的份量,一班大男人,狼吞虎嚥,快閃清碟。 於是,我決定要獨食了,問店長有什麼好介紹,他推薦了同事下班宵夜的最愛,泰式燴牛肉及牛丸湯河粉。 湯底有濃郁牛肉味,鮮甜絕頂,當中又混雜了好些惹味的泰式香料,味覺層次,吃得我再三回味。 當我把湯河連湯嚥下去,不得了,帶點嚼勁的小爽脆口感偷襲到來,問店長那是什麼?哦,原來是炸豬皮,很含蓄又古惑的味覺享受呢。 這,可能就是泰國菜最迷人之處了。  

先賞海上夜,再嚐夜上海(ye shanghai)

小時候常光顧好些平民上海菜館,基本上是填飽肚就算的那種,所以一直以來,對上海菜的印象,難免就是肥膩多油,想起怕怕 。 但此上海菜當然不同彼上海菜,位於海港城馬哥孛羅香港酒店內的夜上海,除了獲米芝蓮一粒星的殊榮外,夜上海的賣點,更不是獨沽一味的傳統上海菜,更包含江蘇及浙江兩地菜式,也有不少中西合璧元素。 這一晚, 我從中環搭天星小輪到九龍尖沙咀,先欣賞海上夜景,然後再往夜上海赴會。 甫一進門,見餐廳格局顯出一派Art Deco風格,現代與懷舊兼備,裝潢頗有氣派,單單是吃氣氛的話,已贏最少半個馬位。 光顧的當晚,其實是由海港城的公關T姐與香港旅遊發展局設宴,同行還有多名旅遊及食家Blogger,招呼當然份外好,但菜式方面,應該都是餐牌上的例牌,相信沒有特別為我們而設,所以可以作準。 先來的涼菜拼盤,水晶肴肉及花雕醉雞是我的重點至愛。水晶肴肉做得頗精緻,味醇厚,嫩爽口;醉雞的酒香調味恰到可處,唯獨雞肉可以更鮮嫩,我覺得這方面可以改進一下。 然後上菜的海鮮類連發,帶子海鮮湯充滿魚香鮮甜,龍鬚桂魚絲口味不太濃,干燒蝦球的甜酸味恰到好處,蝦身爽口。 每道海鮮小品也出奇地清淡,份量剛好,吃得出的層次感,較合我口味。 然後來的寧波肋骨,我覺得口感和味道都是一般,沒吃多口,反而跟著上菜的奶油津白,奶油味帶出津白嚼勁,乾煸鮮筍四季豆又鹹得有道理,餸飯一流(哈,我的白飯在那裡?) 最後的壓軸,當然就是招牌名點小籠包,肉汁餡料固然是重點,但小包包的皮面實在做得韌度適中,筷子夾起不易破漏,一口吃進去湯包即破才是考功夫,席上的食家說比鼎泰豐更有水準,說時太遲,我已經沒機會添吃(殘念)。 甜品有兩款選擇,分別是椰汁西米布甸和黑芝麻烘奶布丁配花生雪糕,因為當晚有太多新朋友,我一直都斯斯文文,但到了此刻,我終於按捺不住,主動出擊,一手拿了面前黑色的那碗,就連照片沒拍就開始吃。 Crème brûlée吃得多,這中西合璧的製法,是全晚的最大驚喜,薄脆的焦糖面,混和了黑芝麻的味道,微涼的芝麻布丁與花生雪糕左右配對,一粗糙一滑溜的口感極之曖昧,味覺充滿暗湧。  

海港城社交媒體發展之旅

相信沒有多少個營銷團體,膽敢以「社交媒體發展之旅」此題目來設英雄宴。 在香港,可能只有一個海港城。 很多朋友問過我了,但我還是要重申個人利益。海港城不是我的客戶,我只湊巧有一個客戶是他們的租戶,但我卻經常以多個不同的身份,和他們有點兒交流,算是成了朋友。 作為一個本地老品牌,我覺得,海港城在市場營銷上,不僅進取,手法也十分創新,所以一直以來,我也十分欣賞。 大概一年多前,Facebook品牌紛絲頁在香港尚在起步階段,當我的大部份客戶還是打聽行情,問多做少的時候,海港城便已經在Facebook插旗,與紛絲打成一片。 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如大部份Facebook的品牌紛絲頁般,一味只放促銷及產品訊息,反而是透過密集式的對話與交流,再穿插不同的單位合作及名人現身,積極拉攏紛絲,目前,海港城的Facebook紛絲頁,已累積了5萬8千人,為眾多商場之冠。 累積了在Facebook的社交媒體營銷經驗,今年年初,海港城亦到新浪微博插旗,以更進取的步伐,向國內市場搶灘。憑他們與國內媒體及中港台名人的人脈關係,短短幾個月內,海港城的新浪微博帳號 @香港海港城,已坐擁13萬名粉絲,是中港台企業帳號中最人頭湧湧的單位。 有見近月來iPhone 4成了城中寵兒,海港城亦再下一城,於上個月乘勢推出了iPhone app 海港城Guide,透過手機發放資訊和大派優惠。這個iPhone app剛剛滿月,暫時派出的第一張成績表,是為已有來自20個國家的朋友下載。 知我與海港城稔熟,於是經常有朋友向我打探人家軍情。 其實,當中沒有什麼秘密,以下是三個我經常被朋友問的問題和答案,我相信海港城的朋友亦不會介意我和大家分享。 (一)「海港城的社交媒體團隊有多少人?」 全部人,事實上,他們的整個營銷團隊,都是全民皆Facebook和微博的,就連他們的營銷大隊長@Lady嘉嘉 也有落場,寫得也很落力(其實接近沉迷) ,這一點,與大部份廣告客戶希望將整個社交媒體運作外判很不一樣,出來效果的分別,閣下自行判斷。 (二)「海港城有用社交媒體廣告公司幫他們嗎?」 當然有,但其合作的形式(香港市場由CMRS負責/國內市場則為Brandtology),主要在策略上給意見,其次就是進行網絡口碑監察,制定更精準的策略。日常的執行,責任主要仍落在整個營銷團隊身上。 (三)「如何能像海港城般,大部份活動都能獲得海量轉發?」 其實沒有一條成功方程式,只可以從反覆實驗中,找出屬於自己的成功訣竅。反應欠佳時亦不要太在意,反而要從中汲取經驗,不斷嘗試,不斷改善,就有機會愈做愈好。在網絡做營銷,一般廣告客戶會很在意數字,純為追數而追數,海港城其實很少會如此刻意,事前勇於嘗試,事後認真評估,更形重要。

Holy KAWS!! 5米巨KAWS現身Harbour City!!

踏進海港城的正門入口,經常會有些讓大家看得「嘩嘩聲」的燈飾或展覽,可是這一次,相信我還是第一次「O」了咀而說不出任何半句話來。 「各位觀眾,屹立在我面前的這具KAWS Figure,高5米,真正宇宙最強。」 什麼?就算面前放了一具高5呎的Figure,有朋友可能已經會尖叫,或甚至暈倒,5米高?今次真的是Holy KWAS!! 昨天有幸被邀出席了〈KAWS:PASSING THROUGH.跨派對〉,除了聽到KAWS創作人Brian Donnelly和一眾天比高及設計學院的同學仔分享創作心得外,更有機會偷步參觀了在海港城美術館的〈KAWS: PASSING THROUGH Exhibition〉。 各位請恕我大鄉里出城,我還是第一次見都這批KAWS Figures的真身,其數量之多,更令我真的不知「嘩」了多少聲。 不想再錯過第一手的消息?不要等我告訴你了,勸你最好還是自己去密切注視海港城的Facebook粉絲頁。 〈KAWS: PASSING THROUGH 〉展覽今日起至10月24號,快點去「潮聖」,Let’s KAWS! 【特別通告】今晚(10月4日),7時至9時,KAWS將會在海港城美術館舉行簽書會,不想排長龍的話,5點鐘就要去掃貨啦。

海港城的best kept secret

一般不會為看煙花而出外和人家迫,但今次例外。 上個月,有朋友為參加我的婚宴,專誠遠道從美國回港,我這位移民廿多年,已有資格自稱老華僑的老友,為了想給他今趟旅程一個美好回憶,我便趁適逢東亞運動會開幕典禮這盛事,託在海港城工作的朋友拿了幾張貴賓券,借花敬佛,到了海港城的天台停車場,以無敵靚境欣賞這次開幕禮的煙花盛典。 想當年,海港城(從前是還是叫海運時)的天台停車場,其實是不少我輩的香港人的best kept secret。還記得中學時我們的壘球隊拿了聯賽冠軍,慶功宴飲飽食醉後就是跑到上這裡,對著無敵的維港景,成班細佬傻更更地吵吵嚷嚷,就是這樣便開心地過了一整晚,當時在那裡正在拍拖的情侶們,真係多得我地唔少,要知道,這裡也是他們的best kept secret哦。 一覺醒來,這已是廿多年前的事情了,今非昔比,我最懷念的海運戲院已經不在,海運大廈已由一座「大廈」擴充成為了一座「城」,幸好那個對著無敵海景的天台停車場,維港夜景依然漂亮得教我等香港仔份外自豪;而我幾乎每年必到,對著五支旗桿的海運正門的聖誕燈飾,依然一年比一年閃得燦爛。 這兩個海港城正門的位置,可能是每年聖誕全港謀殺了最多菲林的地方(這個數碼化的年代,我們要改口”數碼相片記憶體”了)。 今年海港城的聖誕燈飾以花仙子為主題,最讓人興奮的,是當這些花蕊打開後,內裡的花仙子會演奏起樂器來。 「當年我和你媽咪就是在這裡拍拖的」我就是最喜歡偷聽帶著小朋友來拍照的父母們,甜絲絲地說著類似的話。 今天的海港城,除了依然是我們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外,近年更成了國內遊客的購物熱點,看見他們來港支持我們的經濟,我們當然歡迎,但如果有機會,我也想告訴他們,嗨同胞們,這裡哦,除了那些Gucci呀LV呀,請不要忘記欣賞一下我們這漂亮的海港哦,每晚華燈初下,你將腳步稍為停下來,到海運碼頭、五支旗桿或天台停車場那邊眺望維港,真的較那些名牌手袋,更加美不勝收呢。 面向燈光璀璨的維港,你會深深體會到「一個海港,只有一個海港城」這句佳話,全香港,這裡的維港最美。(這就是我們的best kept secret) 後記:如果你對在海港城的貴賓區欣賞煙花這類活動有興趣,海港城在Facebook其實設了個一個Fan Page http://www.facebook.com/HarbourCity,成為他們的Fans後,以後你就有機會可能像我一樣,參加他們這類粉絲獨享的活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