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奔浪流,上海灘黯然告別中環。

看到上面這個標題,希望大家沒有跟著哼照著唱。我所說的上海灘,其實是鄧永鏘先生創辦的上海灘(Shanghai Tang),與發哥(周潤發)無關。 「中環畢打街的那家上海灘Shanghai Tang旗艦店快要遷走了,換來的將會是美國時尚品牌Abercrombie & Fitch。」 同事K按捺不住她的雀躍心情,連忙告訴我A&F廣告內的年輕男模身段多麼誘人,說時彷彿讓我以為,A&F會直接把這批美國男模引進來香港當售貨員。 說起來,其實我也稱不上是上海灘的粉絲,但暗地裡總覺得,上海灘好歹也稱得上是少數能代表香港的時尚奢侈品牌,如今其旗艦店原址也要被這個來自美國的連鎖成衣品牌取代,任我身邊有多少位朋友再喜歡A&F,實話實說,我就是有點兒不爽。 令我覺得更嘩然的,還是最近讀到華爾日報的有關報導,據稱,A&F將一擇千金,付出每月7百萬港元的租金,讓原本頂多只付得上這租金一半的上海灘無奈離場。 當然,這個不排除是有人刻意誇大的江湖傳聞,但無可否認,由於香港近年來的零售業持續向好(2011年首季升幅達百分之二十),三大遊客旺點—中環、銅鑼灣和尖沙咀的商舖租金亦同步瘋狂攀升(過去兩年升幅平均達百分之三十以上),它的連鎖效應什麼?就是一個普遍現象,我們看到只有國際級的巨無霸大品牌,才能夠在這些黃金地段駐紮。 香港向來以奢侈品牌的旗艦店舖林立而馳名,近年快餐式的大眾化時裝品牌風靡歐美,香港亦被視重點海外市場之一,因此,來到香港,你只要去一趟中環、銅鑼灣或尖沙咀,任你隨便數得出來的國際品牌,就會像我們當年7-11連鎖便利店的廣告標語一樣:「總有一家在附近。」 但每次有朋自遠方來,老外朋友問我在那裡可以買到一些具備香港特色的產品,我總是覺得有點為難,因為在這方面我們香港又愈來愈真的乏善可陳。我得承認,我這份人其實是頗小心眼的,一般的情況下,如果這位老外是老闆級數講體面的,我會陪他/她去中環畢打街的上海灘,較年輕或追求時尚的,我又會帶他/她去銅鑼灣的GOD住好啲,雖然選擇來來去去也是這兩個,幸好,每次大家都尚能滿載而歸。 但說到底,我還是最喜歡帶我的老外朋友去中環畢打街的上海灘,即使什麼也不買,那都能夠是一個愉快的櫥窗購物(window shopping)體驗。我獨愛這地段帶點超然的雍容氣派,正是因為四周被五光十色的玻璃幕牆商廈包圍,這富饒一股香港殖民地時代特色的建築,顯得更帶點我行我素。 即使在光天白日下,路經此地,我也會聯想到「花樣年華」內,身穿旗袍步姿婀娜的張曼玉,手挽兩個購物袋,徐徐步入這條車水馬龍窄巷中。所以,我真的很難想像,將來她走進的,居然會是一家Abercrombie & Fitch。 (想到這裡,眼淚在心裡流) 趁上海灘的中環畢打街旗艦店還在,快去走一趟,然後幻想一下,追踪著身穿旗袍的張曼玉倩影這情景。 (原文刊於2011年5月刊登於中國版Esqui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