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沃琪

I’m dreaming of a SWATCH Christmas

(資料圖片來自這裡) 80年代尾90年代初,SWATCH開始在在香港橫行,不,是SWATCH炒家開始在在香港橫行,一隻原本才三數百元的透明膠錶Jellyfish也可炒高至數千元(現在更加是天價),簡直喪心病狂,累得我等用家難以入市,幾乎每次都是只可望門輕嘆。 幸而炒家後來紛紛轉行炒樓,於是我等用家才有機會入市,擁有一隻又一隻,好像買來買去都買不完的SWATCH手錶。 當然,炒樓之風期間在香港又經歷大上大落,禍延至今,至令一眾80後90後買不成樓娶不到老婆,可能都與當年SWATCH炒家大舉轉行炒樓有關。 實話實說,當年我也一度沉迷過SWATCH,但我從來都不是什麼收藏家更枉論炒家,只買不戴是浪費。 我沒這麼奢侈,我擁有過的SWATCH,都是平日配戴居多,尤其喜歡戴來游泳,因此戴爛了很多隻,但後來,買來送給人家作小禮物的,有更多隻。 試問,只需付出數百至千多元,你便能夠買來一件瑞士製造的名牌精品,已算體面,遇上是限定版的,你更可以告訴人家要視為珍藏哦,隨時價值連城,真的一舉兩得呢。 雖然,近年我已經愈來愈少入手買SWATCH自用,但作為物輕情意重的小禮物,這早已成為一個慣性選擇。 送了這麼多年SWATCH給朋友作禮物,今年聖誕老人好像聽到我的禱告,居然跟我玩「回贈」。 剛收到從SWATCH送來的聖誕禮物,是2010聖誕限定的男女套裝手錶,兩個名字頗具詩意,分別為Winter Sun(冬日)及Winter Moon(冬月)。 每年聖誕,我們都會見到五光十色的花樣燈飾,因此這一金一銀,兼且簡約風格的設計,正好又與這個嘻嘻哈哈的熱鬧節日,形成強烈對比,這股優雅態度,有點隱世高人的感覺。 錶帶和錶身,採用一金一銀的磨沙色彩,不落俗套,我份外喜歡銀錶身金錶針的配搭,這類款式,耐看。 聽聽遠方的聖誕鈴聲,聖誕老人已駕著他的雪橇和雪鹿準備起行,是時候將你的這份禮物放進去聖誕襪裡去,還等?

品牌故事:SWATCH之父Nicolas Hayek

我第一次真正留意Nicolas Hayek這名字,大概是十年前在美國PBS電視台看到某一集的CEO Exchange,那一集的嘉賓之一,就是這位素有SWATCH之父之稱的Nicolas Hayek,同場也有GUCCI Group的Domenico De Sole,主題是”Building Multi-Level Global Brands”,兩位品牌教父,排排坐大談營銷心得,好不精彩。 兩位講者共通點之一,就是他們如何把一個老態龍鐘的工業/品牌,重新注入新氣象,並發展成一個多品牌戰略的跨國企業,當中亦涉及了討論一些歐洲人獨有的營商文化,內容極具啟發性。 當中,我對Nicolas Hayek這位老頑童尤其印象深刻。 瑞士日內瓦,這個在鐘錶業界雄霸了幾個世紀的國度,到了本世紀的60、70年代,卻迅速被來自日本像Seiko或Citizen等這些後起之秀打得落花流水,價廉物美的電子產品,漸成鐘錶市場的新主流。 瑞士籍黎巴嫩裔的Nicolas Hayek,早以其顧問公司Hayek Engineering(成立於1957年)在歐洲工業界頗負盛名,其公司亦多次令多家企業起死回生,80年代初,這位企業醫生受幾家投資銀行委託,為兩家債務纏身的老牌鐘錶企業ASUAG和SSIH,進行清盤監督。 基於一貫不服輸的企業家精神,加上不甘目睹瑞士鐘錶業被這歷史洪流所淹沒,不僅是拯救ASUAG和SSIH這兩家老店,Nicolas Hayek更以振興整個瑞士鐘錶業為目標,銳意改革整個行業。 Nicolas Hayek深明經營品牌的重要,於是先打造出Second Watch這定位,認為佩帶腕錶,已不應只針對日常時間功能,除平日上班以外,就像休閒服裝一樣,消費者也應該擁有第二、第三隻或是更多隻的腕錶,作為休閒佩帶之用。 (根據Nicolas Hayek最早的概念,SWATCH這品牌命名正是源於Second Watch的縮寫,但後來,亦有不少人詮釋此為Swiss Watch的縮寫。) 但無論如何,Nicolas Hayek此舉的確為全球的鐘錶業,開創了一片藍海。難怪近年世界各地商學院經常討論的藍海戰略(Blue Ocean Strategy),亦會奉SWATCH這品牌為經典案例。 SWATCH特別注重設計能否緊貼潮流,經常與不同單位的設計師和藝術家合作,可謂cross-over的始祖,同時,價錢定位亦與日本腕錶看齊(平均定在40美元左右),期望將購買腕錶這消費活動,演變成一種一如選購時裝般的生活習慣,將腕錶打造成時裝飾物,實為SWATCH所創先河。 Brooklyn N.Y.’s Pratt Institute的藝術及設計教授Bruce Hannah便曾經說:「SWATCH出現之前,你看一枚腕錶往往是先看時間後看品牌;SWATCH出現之後,大家都開始更留意一枚腕錶的款式和設計。」 自1983年面世以來,打著瑞士製造,並以像「買件襯衫」般便宜的時尚設計這策略,SWATCH由第一年的100萬枚銷售到第二年的250萬,到了80年代尾,這品牌已成為一股風靡世界各地的潮流時尚,世界各地都出現了SWATCH的珍藏版腕錶炒家。 這枚當年只受$30美元的Jellyfish型號,便曾一度被炒高至$17,000。 而對於瑞士鐘錶業革新而言,SWATCH這品牌的出現,更重要的,是其開拓全自動組裝的生產線,以及把腕錶配件由91件大幅減至51件,節省成本高達80%。 時至今日,由Nicolas Hayek統領下的SWATCH集團,除了SWATCH這時尚品牌外,更進行多個品牌的收購整合,目前為止,旗下便擁有Blancpain、Omega、Longines、Rado、Tissot、Certina、Mido、Hamilton、Pierre Balmain、Calvin Klein、Flik Flak、Breguet及Lanco等名錶品牌,佔全球鐘錶市場的25%。 2010年6月28日,Nicolas Hayek因心臟病發而猝然離世,他所擁有淨資產達39億美元,全球富豪榜排232位。 但他遺留下來的,當然不止於這億萬財富,更重要的,是他一手重振瑞士鐘錶業這傳奇故事,還有他那堅決反對墨守成規的創新精神。 “I never follow advice, That’s because whenever I …

品牌故事:SWATCH之父Nicolas Hayek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