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迪士尼有一座名叫 Fantasyland 的夢幻國度,那麼陳致逸也以音符,在自己的宇宙裡建起了同名樂園。
不同的是,他的遊樂設施沒有實體,卻能在耳朵裡一個接一個亮起來,彷彿腦袋才是最豪華的樂園地圖。
我把這張專輯想像成一座主題樂園:每首作品是一扇小門,打開就是新的光影、空氣、顏色與風景。你永遠不知道下一秒會遇到什麼,但每一次轉彎,都比上一次更驚喜。
坦白說,如果不是知道他成為首位與古典音樂大牌 DG 簽下獨家合約的中國作曲家,我未必會立刻留意到這個名字。直到翻查資料,才發現自己有眼不識泰山——他在遊戲音樂界早已一鳴驚人。
動作角色扮演遊戲《原神》內的音樂,在全球累積了無數狂熱聽眾。甚至在此之前,他已加入陳光榮的 Click Music,參與多齣電影配樂,獲得大量提名與獎項,包括《大上海》和《建軍大業》等。
大約十年前,我曾在 CBS 的報導裡看到:不少遊戲公司開始願意豪擲成本製作配樂,不再只靠電子合成器,而是聘請樂手、甚至整隊交響樂團錄音。那一刻我便確信——遊戲音樂的格局,將來絕不會比電影配樂小。
所以,當後來知道陳致逸經常動用大型樂團、甚至與倫敦愛樂合作,在 Abbey Road 錄音時,我其實一點也不意外。
《原神》的成功不是帶起風潮,而是把早已有跡可循的趨勢推得更前。他從來不把作品當只是功能性的背景,而是當「音樂」本身來寫。
浪漫派底子 × 東方旋律 × 世界樂器
一套精彩絕倫的管弦交響詩
第一次把《FANTASYLAND》的粉紅膠唱片放上唱盤,我是以「零想法」的心情去聆聽。
沒想到第一個印象,就是那種會把耳朵取悅到輕輕地笑出來的大旋律,而更驚喜的,是他在管弦樂配器(orchestration)的技巧和細緻度。
我想這與他早期主修單簧管不無關係,長年在樂團浸泡過的音樂人,對管弦樂各聲部的理解,往往比從鋼琴起家的作曲家,更有俯瞰式的視野。
他不是只靠弦樂鋪美,或只讓銅管在宏大段落裡發光,那些常被忽略的樂器,如巴松管或敲擊樂,他同樣安排得極有存在感。
他的和聲語法深受晚期浪漫主義影響:有 Rachmaninoff 的柔情密語,有 Richard Strauss 的華麗色彩,也有 Ravel 般透明、縹緲的質地。
最關鍵的是,他寫得出一些朗朗上口、如歌般的旋律,這在當今偏向氛圍型、音響設計型配樂的年代,已越來越罕有。
作為在樂團長大的我,《FANTASYLAND》裡好幾首作品第一次聽,就讓我有種「好想坐進樂團裡演出哦」的衝動。
加上他對民族樂器的掌握:笛、簫、二胡、古箏、琵琶、馬頭琴,甚至印度的班蘇里笛與西塔琴、日本的三味線,再加上他顯然對手風琴有偏愛,配上合唱、室內樂語彙、東方五聲音階、調式(modal)音階……這些全部混合起來,就是他獨有的一種 hybrid sound,一種當你認識他多一點之後,他一出手你就聽得出來的 signature。
你可能會聽到久石讓式的溫馨鋼琴、John Williams 式的敘事氣派,但整體卻仍然是陳致逸:更溫柔、更東方、更帶著一點屬於中國作曲家的纏綿鄉愁。
錄音陣容包括來自中國、日本、印度、中東的音樂家,以及遠赴英國錄製的倫敦愛樂管弦樂團,規模宏大,但更難得的是,它帶著獨特的情感。
《FANTASYLAND》:一首曲就是一個景點
1.〈A New Journey〉
鋼琴的溫柔旋律像一扇剛推開的門,乾淨明亮,像黎明第一口深呼吸。弦樂悄悄鋪開,木管接力,手風琴暖暖亮起,整個畫面像陽光慢慢爬進房間。第一首曲就告訴你:這不是史詩級的冒險,而是作曲家的私人旅程。
2.〈Welcome to Fantasyland!〉
真正的「入園曲」。3/4 圓舞曲輕巧的步伐,鋼琴在湖面上泛起漣漪,法國號與木管暖意登場。兒童合唱團一亮聲,整個入口瞬間被點亮,那種清亮、帶風、沒有成年人重量的聲音,就是幻想世界最原始的快樂美聲。
3.〈Towards the Blanks on the Map〉
弦樂與木管先建立進行曲的節奏脈動,銅管隨即衝鋒陷陣。那種「前往地圖上空白處」的期待與腎上腺素,很像 John Williams 筆下的光輝榮耀感。敲擊與金屬的交會,像旅途第一步的大跨步。
4.〈Daughter of the Sea and the Moon〉
開場的華爾茲,讓你看到魔幻城堡前的舞會。中段氣氛突轉,日本箏與尺八帶來朦朧的藍色寧靜,像海水與月光交談。最後手風琴再把你帶回城堡,柔軟得像內心深處的一小塊燭光。
5.〈Circle Dance of the Evernight Castle〉
又是 3/4 拍,但帶點《胡桃夾子》式的魔幻。兩位手風琴演奏家把這座城堡變得既神秘又調皮。尾段鋼琴獨奏炫技華麗,搭配全樂團齊奏,把整首曲推到最澎湃的頂點。
6.〈Ring of the Sky〉
一開始就讓我聯想到新海誠的蔚藍天空。班蘇里笛、西塔琴與手風琴在空中竊竊私語,像戀人間只有彼此懂得的話語。旋律清新像風,輕輕吹在額頭上。
7.〈Infinite Corridor of Flowers and Sins〉
這是陳致逸的「探戈時刻」。吉他與手風琴拉扯的力度,有點 Astor Piazzolla 的影子。花與慾望交纏的意象,是專輯中最成人向的一段:不只浪漫,還帶點危險的浪漫。
8.〈Ascending Dive Towards the Pyramidion〉
手風琴先來一段速度競逐,然後整首曲像雲霄飛車般衝刺。中東色彩的旋律、民族敲擊與男聲合唱團的加入,使音樂變成一場充滿電影感的儀式:飛行、突破、再爆發。是全專輯能量最滿滿的一首,也展現出作曲家的作曲和配器功架。
9.〈Flourishing Lights of the Snowmelt Realm〉
中國小調的旋律,西式和聲的底色。二胡、笛、琵琶、馬頭琴、古箏輪番獨奏,像雪融後亮亮的綠意。整首曲像搭纜車升上山頭:下面是春天,前方是雪的光。
10.〈Farewell, My Friend!〉
大提琴講述回首的往事,手風琴像在船上跟碼頭道別。兒童合唱輕輕進來,像一封真誠的告別信:不煽情,但每個字都有重量。
11.〈Reminiscence〉
樂園即將閉幕。鋼琴彈著欲言又止的旋律,弦樂燦亮加入。最後,大提琴回眸一瞥的一句,像是人生走到最後一刻,仍不願放下的一點柔軟。
意猶未盡地說…
《FANTASYLAND》不是一張炫技式的作品,而是一位作曲家把自己多年浸泡在古典管弦、民族樂、世界音樂與流行語彙裡的心血,使出渾身本領,卻又像毫不費力般、溫柔地展開在你面前。
這是一座沒有邊界的主題樂園,也是一名優秀作曲家,把自己的世界,安安靜靜遞到你耳邊的聲音旅程。
Bonus Tracks:來自陳致逸遊戲音樂世界的四道彩蛋
完整的十一首主題樂園之外,專輯還多送上四首 Bonus Tracks。它們分別來自陳致逸過往的遊戲作品,由上海愛樂及多位中國樂手重新錄製與編曲,像是把那些熟悉的樂句重新擦亮,再安放進《FANTASYLAND》的語境裡。
12.〈Summer Fantasy〉
來自武俠題材遊戲《逆水寒》的優美小品。長笛前奏像春雀在枝頭輕點,喚醒大地的律動;木琴接手奏出主旋律,亮亮的、跳動的。歌曲帶著夏日的輕盈,長笛代替了中國笛,吹出近似民族樂器的音色,營造出一種「熱風裡帶著涼意」的清爽感。是一首充滿東方韻味、卻又極為通透的管弦樂小景。
13.〈The Inn Beneath the Starry Sky〉
來自《無盡夢回》的作品,畫面感強烈得彷彿伸手可觸。滿天星光下的小旅店,燈火搖曳、夜風輕輕吹著。爵士鋼琴四重奏的語彙與弦樂低語交疊,像老友深夜裡的聊天,不急、不吵、只是剛剛好的溫暖。是一段旅途中短暫卻治癒的停靠。
14.〈Fantasyland’s Invitation〉
改編自陳致逸早期作品《旅人》,在這裡化身為一首純鋼琴獨奏的小品。旋律明亮乾淨,起承轉合像在講一個輕盈的故事。不喧嘩、不矯飾,只是靜靜流過、沁人心脾。有一種「新篇章正要展開」的清澈能量,與《FANTASYLAND》整體的啟程氣息互相呼應。
15.〈Summer Fantasy – Piano Version〉
主題曲的鋼琴獨奏版,把夏日的律動收束成一段更私密的對話。配器簡化後,旋律像被重新拂過一遍,好像把整首曲子輕輕擦亮後,只留下最純粹的光。那是一種旅程將近尾聲的靜好時刻:坐在湖邊長椅上,看著餘暉慢慢落下,讓心情緩緩沉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