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辣教師咖喱陳

Photo by Barry Zhou on Unsplash

70-80年代的日本偶像劇在香港

70年代末80年代初,香港電視台甚流行粵語配音的勵志日本偶像劇,只不過,在那個時代,青靚白淨的青春偶像,尚未成行成市。

反而,有一位皮膚黝黑、身形高大、兩道濃眉下卻長有一雙瞇瞇細眼的中村雅俊,卻成為當時不少香港年青人的偶像。

「斜陽裡氣魄更壯」,這首日劇《前程錦繡》的粵語版主題曲每次響起,相信依然令不少60後的香港人回味無窮,此劇的男主角正好就是中村雅俊。

除了《前程錦繡》,中村雅俊曾經主演過的兩齣校園青春劇--《為人師表》及《春風桃李》,同樣為人津津樂道。

劇中,中村雅俊同樣都飾演天生不羈放縱愛自由,兼且又甘願為學生無私付出的中學老師。

他那不修邊幅、特立獨行的風格,迥異於當代僵化的日本精英化、同質化的教育制度,亦正因如此,故事中亦營造出不少引人入勝的戲劇效果。

這是70、80年代經濟正值起飛,誓要做到世界第一的日本,社會普遍服從權威,盡量壓抑個人主義。

再加上日本人著重群體一致的民族性,安排這個搗蛋老師的設定,那個時代來說,其實是頗為匪夷所思,但同時間,這亦反映了當代年輕人對自由的憧憬與渴求。

70-80年的香港填鴨式精英教育

另一邊廂,那個時代的香港,只有香港大學和中文大學兩所大學,收生人數,每年兩者各自大概亦只有兩千名左右。

當其時,有意升讀大學的莘莘學子,除了父母會替他們安排出路,赴洋升學,一般的中學生,若然希望在港升學,一般都難免要活在填鴨式制度的高壓學校生活中。

不少的中學校園,亦奉行精英主義,一般名校的老師,更會把教學目標,鎖定在預科生入大學率之上,對一心想在港入讀大學的資優學生,都會加以重點培訓。

那個時候,幾乎每天都伴我啟航的同學,大多數都是家境相對富裕,老早打算到外國升學的一群,所以,每天上課,大家都好像是相對地輕鬆。

至於我,家境財力有限,我早有自知之明,根本沒可能把我送到海外升學,而我亦肯定不是資優學生,我的成績,經常都市全班十大(包尾)。

可是,我卻是幸運的一群,因為,我的整個中學人生,都好像在無憂無慮的美好時光中度過。

有教無類的年輕老師

幸運主要原因,就是期間我獲得不少老師的眷顧,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其中一位老師,就是咖喱陳老師。

我的母校培正,是一家百年歷史的學校,超過一半的老師,都是教學經驗豐富,活像歷史典故中的人物。

據我一些父母同樣是培正校友的同學說,某些資歷較深的老師,隨時教導過他們家兩至三代人。

可是,當我剛剛升讀中三的那一年,培正卻一改作風,請來了一批較年青、剛剛從大學畢業的老師來授課,與昔日的「古墓派」老師們,形成了強烈的對比。

其中,我的班主任陳sir,就是其中的一位新老師。

剛開課時,見他皮膚黝黑、頭髮微長略曲的造型,正好就有點像《為人師表》及《春風桃李》裡面的中村雅俊。

回想從前學校裡,幾乎就只有清一色一批道貌岸然的「老」師,難怪這一年開學時,我發覺大部份女同學都難掩興奮心情,上課時格外專心留神。

江湖傳聞,陳sir剛入職時,曾被學校委派訓導工作,話說某天,他趁午飯前有空堂,於是便提早到學校食物部買午飯,但期間,卻碰巧遇上幾名正在逃課,並聚集在一起大吃咖哩魚蛋的學生 (當時的體育課,間中會有自由活動時間,而這班學生卻跑下跑下跑了去食物部吃咖哩魚蛋)。

東窗事發,陳sir把她們的名字逐一記下,並給她們口頭警誡,事件其實最後不了了之,但學生們之間,卻開始給陳sir冠以一個「咖喱陳」的外號。

上課時,咖喱陳老師談笑風生,教授中國語文的課本以外,還會和我們分享很多做人道理。

再加上,他健碩的運動造型,感覺上,他確實是一名熱愛生命的熱血老師,他所營造出的氛圍,確實有點像日劇中飾演老師的中村雅俊。

週記習作,成為學生訴心聲的樹洞

踏入中學時代,培正中學功課之一,就是我們每個星期都要寫週記,並且在星期一交給班主任。

從前的老師,大多是大剔一揮,只要見你有功課交,就會自動放你一馬。

可是,咖喱陳老師卻好像會視週記為與學生在課堂以外的交流機會,除了會大剔一揮給你一個「閱」字之外,還會留下幾行字,分享他的看法,甚至是,給你寫幾句勉勵的說話。

於是,學生週記就成為了學生們的樹洞,成了學生找老師傾心事的地方。

那個時候的我,品性頑劣,打波夾Band大過天,考試測驗成績永遠落後大市,排在隊尾。

總覺得,大部分的老師,都只是會把教學的精力,留給較有「希望」的同學們,課堂以外,更加是各有各忙碌。

所以,我從沒有想過,居然會有老師會關心我這名低端學生,就連課堂以外的生活大小事也會關注。

咖喱陳老師的寥寥數字,每次都會令我這位學生感到無限溫暖,簡直馬上感受到日劇經常出現的「斜陽裡氣魄更壯」,遙望著鹹蛋黃日落的場面,令我的人生,頓然充滿希冀。

是老師,也是人生導師

事實上,咖喱陳老師除了教授中文及中國文學,好動的他,更會在課餘負責不少戶外活動,譬如登山丶露營丶獨木舟、徒潛丶排球等等。

因為老師熱愛行山,近年見老同學們分享舊照片,發覺他的確帶領過不少同學,在各個分段的麥理浩徑,留下過無數的腳毛。

要知道,那個時代的中學制度,還未有強制性要老師兼任課外活動的導師,這亦並非老師賺「外快」的地方,全部都是出於自願,都是出於老師一片關懷學生的心。

江湖傳聞,因我的母校後來轉為了津貼中學,咖喱陳老師因為不滿學校裡的政治角力,於是憤然離校,去到另外一家學校任教。

但奇怪的是,即使只是在培正任教了短短六、七年,咖喱陳老師與培正的緣份,卻好像一直都沒有終止過。

老師的春風化雨,經年累月,一直存留在那些年,曾經被他教導過的同學們的心底裏。

老師榮休,網上召集老師與舊生

當陳sir臨近榮休,準備展開了他另一階段的人生旅程前,他開始透過社交網絡,逐一與不同的舊生聯絡,同時間,他亦扮演了凝聚舊生的角色。

一些同學聚舊的活動,平日可能很難成事,但只要陳sir吹響集結號,即使是再日理萬機的舊生,都會放下忙碌的工作,赴會出席。

此外,在陳sir頻頻穿針引線下,他亦撮合了多名老師與舊生重聚的機會,有些平日很不願出來應酬的老師,都踏出深居,與舊生見面,人生來到這個階段,懷緬過去美好時光,確實是一件令人陶醉的美好事情。

「有空多聚首,無事常相見」亦成為了陳sir的人生座右銘,亦是他退休前為自己許下的諾言。

如今陳sir已經榮休,雖然還會間中客串,回到校園執起教鞭。可是,出席舊生或老師的聚會,他除了經常是被邀請的主角,他更加經常擔起召集人的角色。

陳sir就好像是一個永不言休的運動員,只要一天還可以動,他還是會繼續堅持,在他的人生路途上,永不停步。

每次聚會送別,我總會遙遙望著陳sir在人群中消失前的背影,然後,我會誠心祝願,他會健健康康地,繼續以不同的形式,為不同年代被他教導過的學生,春風化雨。

陳sir,多謝你每個星期讀我的週記。

故事感想:我們都是為成就別人而活,因此我們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老師

教育雖非我的專業,但我也曾經在大學做兼職講師,也有間中做培訓工作,屈指一算,原來我也最少都有十五年以上的教學經驗。

在日常工作,隨年月累積,作為企業內的資深員工,我也經常有帶領團隊的經驗,培訓新人,亦是我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我發覺,在不同的業界內,我身邊做得比較成功的朋友,帶人的能力,都是和他/她個人工作的能力成正比,某程度上而言,他/她們都職場上的好老師。

當老師的工作不易為,如果你抱住期待回報的心態去做,我相信,在大部分情況下,你都可能會感到失望。

「教曉徒弟無師傅」這句話,亦是千真萬確,因此,我發覺,身邊有部份朋友,無論他/她個人的工作能力有多高,除非工作上的強制性要求,否則,他/她都未必會願意主動負責帶人。

因為,能夠培養出一個有能力,或者是超過自己能力的下屬,隨時會令自己飯碗不保,於是,朋友會因此而缺乏安全感,在帶人方面,總是留有一手,這是常見現象。

帶人有沒有滿足感,亦會因個人的性格而異,有些人會視為個人成長的一部分,不介意只是耕耘,不問收穫,於是能夠做到有教無類。

亦有人覺得這是極之浪費個人時間的工作,所以,他們頂多會精挑細選一些「值得」花時間去栽培的下屬,當他們在職場上的導師。

好幾年前,看過《Victoria & Abdul》這齣電影,劇情中提及到,年邁的Victoria女王,見她身邊至愛親朋都一一逝去,即使萬千寵愛在一身,卻慨嘆生無可戀。

當時,女王身邊有一名印度裔侍從Abdul,雖然出身寒微,卻是一名智者,於是,他亦成為了Victoria女王傾吐心事的對象。

見Victoria女王悶悶不樂,於是Abdul便和她分享了他的人生哲學,意思大致上是:「人生在世,我們並非只為著個人而活,而是為成就他人而活,每個一人,能夠服務別人,就是一個更大的生存意義。」

經歷20多年的職場生涯後,我逐漸體會到,在不同的階段,當你累積了一些知識後,我們都有機會成為別人的老師。

當別人的老師,不代表你一定要擁有豐富的人生經驗,或者是公司內最資深的員工,我見過,我有一位只是出來社會工作一年的同事,也會主動去帶剛剛畢業的新人,甚至是暑期實習生。

可能有人會問,他憑什麼當別人的老師?他憑什麼帶人?

其實,在你向人家傾囊相授的同時,其實也是讓你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識的過程,亦會間接提升了你的個人能力。

由求學階段,以至出來社會工作後,我一直都很幸運,有機會遇上很多對我影響深遠的老師,而我,亦有幸能夠當不少人的老師。

在學校當老師,會影響了一個人的成長,我認為是一份偉大而值得尊敬的工作,個人認為,自問沒資格與我成長階段中,遇上過的好老師們相提並論。

可是,因為我曾經遇過這麼多良師,卻令我體會到當別人老師的重要,因此,在我的職場生涯中,我一直都很樂意帶人,亦樂於與別人分享知識,我認為,這是我人生責任的一部分。

成就別人,到頭來,獲益更多的,原來還是自己。

正如Abdul所說:「只要你能夠放開懷抱,全心付出,你獲得的回報,將會深邃如無垠的汪洋。」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