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雪中送炭,卻被人覺得是乘虛而入?

Photo by Jacky Lo on Unsplash

以具新聞性或熱門話題作切入點,從而借題發揮,吸引大眾注意,是營銷的常用技倆,外國廣告及公關界,會稱之為NewsJacking或Real-time Advertising。

近年,經社交網絡世界催生,以病毒性傳播手法,把這類手法的宣傳效果,發揮得更淋漓盡致,在香港,我們會稱之為「抽水」,台灣及中國大陸,我見大家會常用「借勢行銷」這說法。

坊間有不少品牌、政府部門或甚至是名人的面書帳號,幾乎就是全天候24小時「抽水」,因為嬉笑怒罵與時並進,除了可借勢獲得免費網絡流量,亦增加了社交媒體帳號的互動性。

但作為一名專業的廣告從業員,我們卻常有一個潛規則,就是水可以盡情抽,當遇上天災人禍、不幸事故,即使是出於善意,我們都會盡量謝絕參與。

如果將自己的快樂建立在人家的痛楚上,即使涉事人物事件是如何大奸大惡,我們更會視之為缺德之舉,必不可抽。

近日,見到有保險公司團隊,以及物業代理公司,趁本地航空業出現大量失業大軍,於是高調地展開針對這行業的招聘攻勢。

我暫且先假設大家的出發點,都是出於善意,只是想雪中送炭,向航空業失業的朋友們,伸出友誼之手。

可是,我一直在反覆思量,我想像受眾一方見到這些宣傳時,是會感到是一線曙光?抑或是,會感到被人乘虛而入?被人高調地同情的感覺,又是否會叫對方更加難受?

始終,每個行業都有其專業知識和資格,如果有一位與你所從事行業風馬牛不相及的陌生人,見你剛剛失業,就急不及待向你招手的話,你又會怎樣看待這個行業?

請先不要誤會,我對保險及物業代理這兩個行業絕無貶義,事實上,我也有幾位知心好友,多年來都是從事這兩個行業,我相信他們絕對有其獨特的專業知識,對社會也有一定貢獻。

可是,站在個人立場,我對某些似是為造勢博出位去「抽水」,多於有實際幫到別人的宣傳手法,實在不敢苟同。

期間,我也嘗試過向某些航空業的朋友們了解,大家普遍反應都略為負面,不單止不太接受這份「好意」,有部份朋友,更加是對這些向其招徠的行業,馬上生厭。

打個比喻,當發生天災人禍時,保險公司立即登廣告提醒大家要買保險;又或者,你所住的社區發生不幸事故,物業代理第一時間呼籲大家掃平貨,個人認為,這些做生意的手法,都會馬上令人對你的專業形象大打折扣,甚至是反感。

同理心這課題,大多沒有直接的即時回報,正如我見到某網友所說,企業的KPI,從來不包括同理心這指標,因此,在商業社會,份外說易行難。

可是,如果你相信,人生路,急功通常未必近利,長線關係永遠比短線利益重要,同理心就是一門大家都值得長期進修的學問。

最後,我相信,香港的航空業實在有很多具國際視野的優秀人才,他們大多都擁有兩文三語的語言能力、待人接物的誠懇態度、以及對別人擁有同理心的敏銳觸覺,我個人也認識過幾位從事商界不同崗位的朋友,都曾經擁有航空業的服務經驗。

即使目前要面對這個暫時的困境,我衷心祝願大家,憑個人實力和毅力,可以在不同的人生航道上,打開另一片天空。

又或者,在不久的將來,當陰霾散開,有一天,我們可以再次鵬程萬里,長空相見。


Also published on Medium.

Leave a Comment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