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碼毒物

最合港人胃口的芒果「鴨舌」

用Nokia的LUMIA?Windows Phone的「鴨舌」(apps)夠不夠用?這是個朋友間常問,亦是個很正常的問題。 目前,手機的生態環境已變,除了硬件外,「鴨舌」夠不夠多夠不夠強,其實也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問題。 在這一方面,開創「鴨舌」先河的iOS的確仍佔盡先優,目前已有超過50萬款「鴨舌」,Android當然也不甘示弱,以多達38萬款急起直追「鴨舌」。 作為起步較遲的Windows Phone 7,到了近期的「芒果」Mango 7.5推出後,加上同期的Nokia LUMIA系手機登場後,我覺得也開始「認真地」發力了。 來自WMPower網站的2012年1月數據顯示,目前Windows Phone的「鴨舌」已超過6萬,並以平均每天400款新「鴨舌」的速度增長,4月過10萬大關,應該絕無問題。 數目雖然與另外兩大平台還有距離,但以基本常用的「鴨舌」而言,相信大家的距離已愈來愈拉近,加上今年即將推出以整合移動平台為殺手鐧的Windows 8,相信在下半年,微軟將更「給力」地與開發商發展Windows 的「鴨舌」生態系統。 目前在Windows Phone平台有什麼常用「鴨舌」?老老實實,Windows Phone市集(Market)上的分類我仍覺得還有點不夠user friendly,你隨時會走漏眼,以下是我個人推介的基本「鴨舌」。 正所謂「無WhatsApp無朋友」,這種喪盡天良的話,我不知是誰發明的,但反正,用Windows Phone的話,起碼你已再不用擔心有沒有朋友,是的,到了Mango 7.5年代,WP7老早已推出WhatsApp,你不用再愁朋友約局不預你了。 EverNote是目前我用得最多又覺得最好用的雲端文件及記事薄平台,上班族必備,到了「芒果」版本,終於也登場Windows Phone平台。 雖然我還是建議用People Hub來整合所有社交平台,但日常應用的好些社交軟件,由Facebook、Foursquare、Twitter、新浪微博、騰訊微博、QQ以至街旁等,其實都已經來到Windows Phone平台,夠用有餘。 我還是奉勸各位朝早搭地鐵不要喧嘩或進食,斯斯文文靜靜地用手機讀新聞,既不阻礙旁邊乘客又不怕弄髒手指,你說多好? 免費報紙中,我的個人最愛還是首推AM730,當然 ,全香港最多人閱讀的頭條日報及都市日報,都已經紛紛來到「芒果」,在Windows Phone上讀新聞,選擇已有不少。 大報方面,已見有on.cc 東方互動,但唯獨未見蘋果日報影蹤,這是有點失望的,希望蘋果可以快快出手。 相信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每朝早會一邊用手機嘆報紙,一邊用Hong Kong Toolbar聽商台903「晴朗」的,除了商台之外,用Windows Phone聽收音機,其實還有另一個選擇,那就是RTHK On The Go,內容極之豐富,除了六個電台直播,還有即時新聞、視像新聞、港台節目Podcast、天氣報告等等。 除了本地報章及新聞網絡外,還有很多其他本地或中文「鴨舌」,值得Windows Phone用家們留意。 香港人最多在那裡開飯?當然就是OpenRice《開飯喇!》,來到「芒果」平台,OpenRice便追加了可透過Windows Phone獨有的Live Tile功能,將心水餐廳釘在手機開始頁面上,此外,也可透過MSN Messenger或Facebook Chat與好友分享心水餐廳推介。 有玩開智能手機的朋友,Hong Kong Movie這個堪稱為必定單撈的「鴨舌」,其實早已經在Windows Phone登場,除了有齊全香港50間院線資料及最新電影介紹外,據悉更會即將新增手機購票功能。 上PPTV煲劇早已經成為了不少朋友生活的一部份,試問「芒果」又怎可以沒有PPTV? 但經過測試後,發覺以播片的流暢道而言,搜狐視頻似乎略勝一籌,但當然,如果要追日劇的話,還是要上PPTV了。 值得推介的Windows Phone「鴨舌」其實還有不少,以上這些相信已足夠應乎日常基本需要,但我還是覺得,Windows Phone「鴨舌」最弱的一環,就是未有些較像樣的手機攝影「鴨舌」,Nokia手機的蔡司認証鏡頭,似乎有點浪費了。

科技以人脈為本

「科技以人為本」。 雖然「又不是九十年代」,但這句經典廣告標語,相信一提起,還有很多朋友會記得這是來自諾基亞當年”Human Technology”的中譯版,印象中,實在沒有多少句翻譯標語,能夠像這句般凌駕原創的英文版了。 舊事重提,因為覺得今回諾基亞第一次推出Windows Phone,除了我覺得有「大師兄回來了」的感覺外,第一印象,用起新版芒果7.5的People Hub(人脈),我也馬上聯想起這句「科技以人為本」的廣告標語。 你平日用電話最重要的是什麼?當然,智能電話的用途廣泛,幾乎人人期望可達到,但說到底,最基本的需要又是什麼? 當然就是和家人、朋友、同事、工作上有來往的人,保持聯繫。在社交網絡流行的今天,雖然大家可能會係人都follow係人都add,但正所謂親疏有別,要有條理地保持這些錯綜複雜的聯繫,區區一個連絡人由A到Z的列表,已經不合時宜。 People Hub(人脈)這東西,就是「以人為本」的設計介面,你可以在同一個窗口內,一口氣瀏覽你所有連絡人的最新動向,當中包括了SMS、電郵、MSN Messenger等等。 另外少不了的,當然還有所有主流的社交平台,譬如facebook、Twitter、新浪微博及LinkedIn等等,都一一囊括其中。 但說到這裡,如果你相識滿天下,加上各人在不同的社交平台上,有可能會以同一個或不同身份的帳戶出現,情況可能就會有點混亂,需要梳理一下。 所以,People Hub便制定了一套人脈管理的方案,你可先把主要常用的連絡人清單分類,譬如,我會把家人、同事、客戶、那些年(老朋友)分為其中四大類。 分類後,於不同組別的菜單內按「新增連絡人」,你就可以選擇加入不同的連絡人,但此時可能會有點兒混亂,因為同一個人,可能有超過一個連絡方法,譬如電話或不同的社交平台。 我建議先把「連絡人」加入,然後才作個別的管理。進入個別「連絡人」的菜單內,你會見到下面有三個選擇按鍵,左手邊第一個是一顆大頭針,一按就會把他/她加進你的首頁內,成為其中一個方塊,至於你會把你的另一半或是老闆放在首頁,那就適隨專便了。 中間那個鎖鏈圖案的按鍵最有用,按下去就會自動幫你選擇了同一個人名的其他連絡方式,確認無誤後,你便可以進行綁定或編輯,又或者是自行選擇及新增其他的連絡方式(因為有些朋友可能會用不同的名稱或綽號)。 如果你交交遊廣闊,朋友又喜歡玩多重身份,這個過程,極之費時,但痛苦一次,過後你就可以安枕無憂。所以,我還是強力建議,各位用家值得花點時間,整理一下這個人脈關係。 People Hub最大的優點,就是可以一口氣鳥瞰你的朋友的最新動向,當中包括在不同連絡清單內(社交網絡、電郵或短訊)的最新狀態更新,嫌文字太單調的話,也可以直接選擇瀏覽他/她上載過或剛更新的圖片。 有了這個People Hub介面後,基本上,今後你就可以直接在這些更新內容上留言或給個讚,而不需要特別再打開其中的facebook或微博等平台的鴨舌(apps)。 更重要的是,People Hub內的方塊顯示,全部都是動態更新的,不用按任何按鍵,最新的狀態會第一時間自動顯示出來。 用了這部LUMIA800個多月,暫時覺得這個以整理人脈為本的設計,是最實用兼最好用的地方。 每次去見朋友或客戶前,我都會在沿途上,透過People Hub預先窺探他/她的最新動向,見面時便可以馬上打開話匣子了。正所謂「科技以人為本」,就是莫過於此。

大師兄回來了—-Nokia LUMIA 800開箱文

打開面前這個藍色小磚頭包裝,撕開包裝紙,啟動手機,作好基本設定後,當我的食指開始暢快地遊走於手機的熒幕上時,我感覺到,大師兄回來了。 雖然這個星期才在香港正式開賣,但我卻有幸能偷步試玩,兩個星期前,成為其中一名可「提早收Phone」的LUMIA 800用家,率先體驗一下Nokia首部運行Windows Phone的手機。 去年曾經試用過幾款第一代運行Windows Phone 7的手機,覺得始終都是換系統不換殼之作,只是新酒舊瓶,將運行其他系統的型號略加修改而已,並非特別為此系統量身訂造。 到了這一台LUMIA 800的出現,WP7好像終於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歸宿。畢竟,這是Nokia與Microsoft這兩個品牌首度合作的世紀婚事哦,那一方都肯定不敢掉以輕心。 為了要打響頭炮,Nokia明顯在外型設計上費煞思量,造型上,LUMIA 800肯定比任何一台Windows Phone來得漂亮。 除了手頭上這部低調型的黑色外,其實還有Cyan和Magenta兩款搶眼色彩,搭配同系顏色的Monster耳機,Eye Candy指數極高。 採用Unibody的一體型無縫設計,審視完整部手機,都找不到一般手機常見的接口位及笨鈍角落。 3.7吋的AMOLED屏幕採用了防刮的Gorilla強化玻璃,從側面看,可見屏幕表面略呈弧形,與機身無縫接合。 Nokia的設計總工程師Stefan Pannenbecker,稱這套對美學執着得吹毛求疵的設計語言為“fabula”,在可見的將來,也會出現在其他型號的Nokia手機中 。 音量大小調節、開關及相機啟動鍵,全部「低調地」設在機身右邊,每個按鍵,同樣一律圓角。 mini USB及SIM卡的插頭,都收藏在機頂位置,收納設計的細緻位,既具功能性,亦簡約俐落,一派北歐人文氣息,未知是否對大師Dieter Rams致敬? 拿上手,所觸及之處,都是流線圓角,合成物料的機殼,觸感柔中帶剛,這是什麼物料? 上網搜尋一下,才知道此物料乃聚碳酸酯,是製造太空人頭盔採用的物料,原來非同少可。 此物料除了輕盈耐用外,重點是,它更有利於這一體型設計的天線安裝,相比起金屬機身,能大大減低手機訊號的干擾,接收與話音質素,效果當然更佳。 以人為本,側重用戶體驗,而不是純粹為求賣弄炫目而炫目,回歸Nokia這個北歐品牌的人文素質,歡迎大師兄歸位! (今回先說硬件,下回再與大家分享軟件及用戶體驗) 伸延閱讀: Nokia’s Lumia 800 Windows Phone: Why You Should Care Nokia Lumia 800內外兼備 Nokia絕地反擊

iPhone拍友的絕密武器—Olloclip

話說有一個叫KickStarter.com的網站,裡面有很多創業人士會將自己的生意概念,放上網找人支持,這有點像團購網的概念,譬如你的產品設計需要集齊萬六蚊才成事,你就叫大家夾錢夾到夠為止。 當然,最初一起夾錢的,都會以最優惠的價錢,成為該產品首批的擁有人。 較早前,我在KickStarter.com無意中發現了Olloclip這有趣產品,但發覺團購已完成,Olloclip已經夾夠錢,可以投入生產。 於是,我留下了電郵,想打聽一下訂購方式。意想不到的,就是Olloclip身在美國的老闆Patrick幾個小時後便立即回了我的電郵,更迅速起了我底,知我是個Blogger,二話不說,就決定要寄一套Olloclip給我試玩。 究竟Olloclip是什麼?這其實是一個專門設計給iPhone4/4S的附加鏡頭,如果你喜歡用iPhone玩snap  shot,這套裝備,十分實用。 Olloclip的體積很細小,可以放在一個比台式小籠包細少許的小包包內,十分方便攜帶。 一套組件連鏡頭蓋共有四件,內包含兩個鏡頭蓋,一組正反面兩用的鏡頭,一面是魚眼鏡,另一面則為微距鏡。 另外附加一個廣角鏡,可以輕易安裝在微距鏡的那一邊上,一般情況下,我都會把這個廣角鏡安上。 初時拿起我覺得有點像玩具,但用過後就發覺這組鏡頭絕不兒嬉,雖然甚具玩味感覺,但卻比LOMO更好玩。 那個魚眼鏡頭,能夠張平平無奇的景物,展現出令人感到驚嘆的效果,我最喜歡用。 另一個我較常用的廣角鏡,在狹窄的環境拍攝,也能展現出相當的逼力,當作微距鏡用,可以得出令你詫異的效果。 以下是我站在同一位置拍攝的照片,地點是ifc,我的拍攝工具是iPhone4S。  先來個正常的拍攝,我用的影相app是Camera+,但沒有加任何後期修圖。   加上了廣角鏡,入鏡位明顯拉闊了,兩邊略見弧形,但變型效果不嚴重。 魚眼鏡出場,有點像把面前東西放進了一個小雪球的感覺,拍攝這個聖誕主題,感覺份外適合。 微距鏡方面,使用初時對焦有點難度,感覺有點像用顯微鏡拍攝,所以除非你要拍花蕊、雨露或螞蟻等之類的題材,否則,平時可能會較少用。 我用微距鏡的拍了些花卉照片,平日如果在只有兩三公分的距離用iPhone拍攝,對焦會有難度,但用上了Olloclip的微距,卻可以拉得很近。 我平日使用的iPhone 攝影app,主要是Camera+和Instagram,間中也會用Pixlromatic來多一點效果上的variety。 Olloclip在Instagram看來有不少用家,用#Olloclip這hashtag可以找到不少靚相,看過後我覺得很慚愧,看來要多加練習,好好努力。 以下是幾張我用了Olloclip和以上工具,替我的客戶@hkifcmall在Instagram發表的圖片。 目前Olloclip已經在美國的Apple Store出售,香港的朋友如果想買的話,可以透過Amazon或Olloclip的官網郵購,價錢大概是70美元左右吧。 眾所周知,iPhone早已取替了Nikon D90和Canon 5D MarkII,成為了Flickr上最多人使用的「相機」,如果你都是iPhone拍友,入手Olloclip這個投資,絕對值得。

不簡單的微單—Sony NEX5N

借了兩個星期,已捨不得還給人家。 說的是Sony最近推出的這台NEX5N。事隔一年左右,不算姍姍來遲了,NEX5N其實是NEX 5的後繼機,外觀上的改動近乎零,但功能上卻作了不少的升級。 上一代的NEX 5最為用家咎病的操控問題,來到NEX5N,便企圖以輕觸式的 3 吋 LCD 顯示屏彌補不足,但事實上,一如較早前的Panasonic GF2和Olympus PEN3一樣,觸控式操控似乎已成為了微單的指定動作。 觸控式選擇對焦點並非人人喜歡,認識不少的單反用家中,嗤之以鼻者更大有人在,但作為習慣了用Camera+這類攝影app在iPhone進行對焦的我來說,反而用得輕鬆。 NEX5N的強項,是採用了一片尺寸接近單反相機的1,610 萬像 Exmor APS HD CMOS, ISO由100 至25,600。 對於我這類非專業用家來說,當然這些都只是數字遊戲,狂谷ISO,我更覺得有點兒屈機成份。 親身體驗後,發覺AF 對焦速度理想,在光線微弱的情況下拍攝,ISO3200絕對可用,影像細緻度表現亦理想。以成像質數而言,已肯定超越了我那台用了差不多四年的Sony A350入門單反。 一般旅行外遊,除了較常使用的Canon G12,我也會帶備這台A350,一向不喜歡頻頻換機的我,試用過這台NEX5N後,卻覺得自己是時候認真考慮減輕背相機的負擔了。 由於都是用來旅行拍攝為主,所以想活動較輕鬆自如,更不希望欣賞風景變成忙著拍攝風景,一般情況下,我背包裡帶部G12小DC,其實已經可以滿足到我的主要需要。 但當我把G12放在NEX 5N旁邊,發覺後者居然更輕便,換上餅鏡的話,願意經常放在背包裡的機會便更高。 兩支Kit鏡比較,我偏向較喜歡那支餅鏡,起碼不會像拿Zoom鏡時般頭重尾輕,但只要不把它當作DC般拿,習慣了持機的手勢後,拍攝其實也不難得心應手。 由於時間關係,加上還是想試清楚相機的拍攝質素,加上我對15款的創意濾鏡效果興趣不大,以下是我隨便主要用光圈先決試拍的照片,全部沒有用閃光燈,更沒有任何後期修圖。  入夜後,路過中環的大排檔,淡淡發黃的鎢絲燈泡影照下,四周入鏡的細緻位仍清晰可見。  沿大排檔走進後巷,即使四周光線微弱,出來的效果依然不俗,鎖櫃的鐵皮面質感可見。 在中環ifc mall參加活動,站在面前兩三排的記者後面,什麼也看不到,唯有Zoom盡然後舉手就拍,哈,居然也給我影得頗清楚。 在光線較弱的戶內位置拍攝小狗,把光圈開到最大就拍,毛色十分自然。  拍攝當日陰天,亦不容易叫小狗定下來,有點兒難度,同樣將光圈推到最大,成功捕捉。 總結:因為NEX7即將推出,所以有朋友仍對NEX5N有點保留,認為此乃過度期產品,這點我反而不太認同,事關兩者定位相差太遠(NEX7整機價$1,199美元),NEX7將會是Sony用來打其他品牌DSLR的中價半專業機的武器。NEX5N對象則仍然主要是消費者市場的微單用家,如果你仍未擁有微單,這將可能會和我一樣,正面對Sony NEX5N、Olympus的PEN3、Panasonic G3等三款機型間的選擇。

Tablet中的Business Chic

每次在朋友面前拿這部PlayBook出來,見我不是用一陽指篤來篤去,而是雙手捧住,然後用兩隻姆指掃左掃右捽上捽落,經常都獲得頗高的收視率。 原因無他,一來由於這是Tablet中的小眾選擇,較少和人「撞衫」。 二來BlackBerry的產品,始終也貫徹商務界潮流達人的水準,這部PlayBook的造型極Chic,正所謂「西裝骨骨,唔打得都睇得」。 只不過,PlayBook目前的定位,不太強調他與BlackBerry手機的整合性,反而在賣點上企圖說服習慣了一網一app的iPad用戶,Multi-tasking及流暢的網上Browsing Experience才是王道,這野心實在不少。 老實說,我覺得更有點難度。 話說回來,如果就上網體驗而言,在大部份flash較heavy的網頁上衝浪,PlayBook也尚算流暢(但間中仍會當機,Browser還有待改善)。 像我們這類網絡廣告公司的,經常要製作一些用flash運行的網頁,如果見客時不想帶電腦,這是一個方便的選擇。 在影片網站如IMDB播放高清片,更是PlayBook的強項,1024×600 解像度放在7吋的屏幕上,色彩極之耀目。 除了Evernote外,PlayBook上最實用的App,當然首推預設的Documents To Go了。這本身是一個收費軟件,但相信是看準了商務用家的市場,PlayBook居然來個大方送。 基本上,在PlayBook上透過Documents To Go直接打開Word、PowerPoint、Excel或PDF,過程也十分順暢。 編輯內容方面,除了PDF不可以外,其餘三個格式也沒難度,PowerPoint更是pptx檔也沒問題(但大標題偶有移位),就連修改Excel上數字也十分方便,這方面真的沒什麼可投訴了。 之不過,如果在PlayBook上讀PDF檔,只可用Adobe的PDF Reader,閱讀體驗這方面,暫時就有點怪怪的。 網上很多PlayBook用戶投訴BlackBerry在雲端檔案分享上去向未明,但如果你是DropBox 用家,其實只要下載BlueBox這免費軟件便可。 基本上,在Documents To Go上修改好MS Office的檔案後,便可以同步到DropBox雲端,讓個人或其他朋友分享同一檔案,十分方便。 如果拿著這部出去開會,做提案(可以用HDMI cable接駁大熒幕),Documents To Go加BlueBox這個配搭,加上7吋Tablet這個便攜的尺碼,其實是頗方便的。 我還在積極發掘PlayBook的優點中,但暫時最不滿的,反而不是不夠app,而是居然還未有中文手寫輸入法,一下子間,這方面就馬上被iOS和Android兩個平台比下去了。

PlayBook有幾好Play?

不想做一名iPad snob,在試用由BlackBerry送來的PlayBook前,先調節好個人心理素質,其中之一,就是盡量避免與任何iPad snob搭訕 🙂 剛剛開箱,7吋的PlayBook比我想像中小巧,但仍然未算小巧得可以像某些評論員說可放進外套口袋那程度(當然如果你是醫生或實驗室工作人員就有可能),之不過,無論如何,當我把她放在iPad旁邊,PlayBook便馬上顯得嬌小玲瓏。 一般7吋Tablet都在一磅以下,這部PlayBook也不例外,但有趣的是,這部小巧的PlayBook居然略略較iPad2厚(只差0.06吋)。 拿上手,防滑物料的背部機身造功甚佳,非一般塑膠玩具,而機面亦完全摒棄了任何按鍵,純粹以四邊的觸控進行操作,予人一股簡約、成熟兼有內涵的感覺。 說到底,能夠以Business Chic自居的品牌,暫時BlackBerry真的只此一家。 單以一個Play字,已經告訴你,PlayBook其實並非打算食BlackBerry的老本,因為其實此Tablet大致可命名為BlackBook或BBbook之類,看來PlayBook打算搶攻的,可能是較mass的消費者市場。 PlayBook採用了自家開發的QNX系統,據BlackBerry的工程人員透露,此系統就連美國國防部也採用,美軍的無人駕駛坦克內的操控介面,就是行QNX的,作業系統以安全及穩定性取勝。 給iOS及Android洗了腦,已習慣了一網一App,反而PlayBook卻企圖以「什麼網也看得到」作招徠,整部PlayBook以凡事也web based的雲端為中心點,概念大不同,但一般習慣了iPad或Android Tablet的朋友,可能要點兒時間適應。 見有HDMI輸出,可能你已經看多少端倪,是的,用PlayBook駁大電視,可以直接看到TVB.com的myTV和PPTV,YouTube的HD片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上網看蘋果日報或蘋果動新聞也沒問題,瀏覽器可支援多國語言,但仍未有中文輸入法,對於香港市場來說一定會有點阻力(但據聞9月會有更新)。 新機剛剛開箱,先記下第一印象,讓我再試玩兩三個星期,再和大家分享。(待續)

天時暑熱要Handsfree(二)

話說我每晚臨睡前都用iPhone App Burn-in通宵煲這對UE600vi,如是者,連續煲了個多星期,期間,每天我也開始使用這對耳機作平日聽歌聽電話用。 尚未正式開聲,聽歌未能作準,但發覺UE600vi的隔音效果,比我原先的那對UE700為佳。 基本上,倘若在靜止狀態下,即並非在交通工具內的話,附近就算有人在講話,都會近乎完全被音樂蓋過。 用這耳機通電話的話,即使你在吵嚷的地鐵車廂內,對方和個人的話音也相當清晰,在隔音水平方面,我近乎沒有可投訴的地方。 有專家說一對新耳機最少要煲足300小時,但盡信專家不如無專家,如果你用這類煲耳機的App,煲足50小時左右,其實已漸入佳境了,但建議還是要煲100小時以上。 覺得這對UE600vi已經開聲,我先用一些流行曲來測試。平時聽歌,我會把CD轉換成320kps的AAC格式,但每次測試新耳機,我會使用Apple Lossless或WAV的格式檔案,這次也不例外。 揀了 rockmui Ellen盧凱彤的新碟「掀起」來測聽,本身是一名出色的結他手,這張處女大碟中,盧凱彤亦包辦了當中九成的木結他和電結他演奏(也有大頭佛的結他手H),先用第一軌充滿陽光感的「不脫知女生」試聽,木結他很有質感,snare drum敲打的聲音每一下也清脆俐落,平衡感不俗,但低音結他部份卻未見份外突出。 再試另一軌「等等」,幾條音軌的木結他弦線聲交織得甜美動人,樂器間的距離感通透得讓人如沐春風,唯double bass的牛筋味還未出得到來,看來還要繼續煲機,打通UE600vi的低音了。 「Hey Boy」這首歌曲整體較為Groovy,開首的木結他riff來得灑脫爽快,蹦跳感較強,很適合用來試聽耳機對音樂的靈敏度,這首歌,UE600vi算是順利過關。 木結他加上電音效果的第七軌「完整」,人聲上的錄音處理加入了較多聲效,黃耀明加入的副歌部份,與盧凱彤多條聲軌的歌聲混合起來,產生了奇妙的化學作用,播放這類採用較多電子聲效的歌曲,UE600vi似乎較為得心應手。 整體而言,作為一對有話音功能的入耳式耳機,如果你考慮的是一千元以下的價位,我會向你推薦UE600vi。 雖然,以音樂細緻度而言,單一電樞式喇叭的600系與雙電樞式喇叭的700系比較起來,的確仍有點距離,若果你喜歡低音澎湃的耳機,UE600vi更未必是你那杯茶。 但從務實性及音樂感方面考慮,我對UE的耳機還是頗有好感的,作為日常使用的handsfree耳機,這個夏天,我還是會鎖定這對UE600vi。  

天時暑熱要Handsfree(一)

大熱天時,我都經常會像蒙古皇帝打太子般:大汗耷細汗,所以一般在戶外的時候,我是最怕接聽電話的,通常,一講完電話,電話一定半濕。 所以,一到夏天,通常我都會用Handsfree耳機,但因為平日喜歡聽歌,一般藍芽耳筒不太適用,所以我會選擇有接收來電功能的耳機。 可能自己用得粗魯關係,一般平日在戶外使用的耳機,我向來都認為不應買太貴,頂多不要超過一千港元。 連iPhone送的那一個Handsfree耳機,一定戴得不舒服,所以後來便買了一對AKG K-370,只可惜,上年暑假未完,這耳機的線芯已經接觸失靈,報銷說再見。 大暑已來,我正考慮入手另一對Handsfree耳機的時候,湊巧我的客戶Logitech送來了一對UE600vi耳機給我試用,真的是及時雨。 我本身已擁有一對UE700,以中級耳筒來說,那對耳機真是性價比極高的超班傑作,音色偏向斯文淡定,對於喜歡聽accoustic樂器聲音的我來說,正好是我那杯茶。 這對屬於600系的耳機,應該較700系級數略低,但包裝材料依然落足功夫,完全不像只八百多元的中價貨色。 隨耳機附送的那五對不同尺碼的軟矽耳塞,再加兩對隔音Comply海綿耳塞,質量甚佳,真的充滿誠意。 先看看官方數字: 輸入抗阻:13 ohms,1 kHz 靈敏度:115 dB SPL/mW,1 kHz 頻率響應:20 Hz – 20 kHz 接頭:3.5 mm 隔音效果:26 dB 靈敏度 (麥克風):-58 dBV/Pa 頻率響應 (麥克風):200 Hz – 10 kHz 基本上,600系與700系的頻率響應同樣是20 Hz – 20 kHz,降噪可達26 dB,數字上並無分別,但前者是單一電樞式喇叭,後者則為雙電樞式喇叭,音響質素級數有別。 比較一下重量,多了話音功能的UE600vi重13.6克,只比UE700的11.6增磅2克,表面上UE700較輕巧,但戴上耳朵的時候,兩者分別感覺不大,但UE600vi設計上可方便作向上或向下佩戴,做運動時便更方便了。 耳機尚未開光,初聽,音質實在有點兒單薄,之後我用煲耳機補品iPhone App “Burn-In”,Pink Noise和White Noise交替煲了這對耳機接近100小時,唔….好了好了,終於煲出點老火湯味。(待續)

雙核播flash片,蘋果都俾面。

身邊有不少Android控,他們最喜歡炫耀的數百樣事情的其中之一,就是「我地可以play flash你唔得」。 也許,我早已被Steve Jobs洗了腦,但凡所有mobile device都不應該support flash,flash對我們有害無益,flash會令我們手機的「包耍」當機。 說真的,我雖然喜歡上網,但對那些有大量flash animation 飛來飛去的網站,老早已看膩,見到某大入門網站的Crazy Ad,作為一名用家,更覺討厭(但為口奔馳又無辦法)。 對於我來說,有flash無flash,本來無甚所謂。 但無辦法,有些時候用手機瀏覽某些網頁,見到好幾個窿窿,確實又有點惱人,尤其是做我們做網絡廣告的,經常想第一時間上網看看有什麼事情發生,而通常又要靠手機,哎瘋很多時候就不太方便。 來到雙核年代,相信mobile device播flash已經不是個難題,兩星期前拿到HTC Sensation這部手機,我第一時間就是考驗一下它播flash的能耐。 在家中用Wi-Fi上網,登入蘋果日報網站的桌面版,完全無問題,與在電腦上網相比,流暢度接近無分別。 當然要試播蘋果動新聞,也是直接用browser於蘋果日報桌面版上直接執行,也沒難度。影片下載速度比在蘋果日報app上播片,分別不大。 我「求其」地拍了以下試片,大家可作為參考。 補充一點,大家可能憑這影片看不到,4.3吋的qHD熒幕,睇片真的很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