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RED

iPad雜誌的生存空間

原圖來自這裡 若站在銷量的角度來看,傳統平面傳媒一直在萎縮,這已是個不爭事實,至於廣告收入,除了免費報紙,與行家聊起,尤其是做雜誌的,大多都嘆一句:「守業難。」 是誰偷了平面傳媒市場的乳酪?有人歸咎每天充斥無盡免費內容的互聯網,也有人覺得,平板電腦和大屏幕智能手機的崛起,付費讀者們、廣告客戶們,都開始逐步向那邊靠攏,話說回頭,暫時可能仍是以蝸牛速度進行。 最近,據AdAge報導Kantar Media與Publishers Information Bureau合作的一項調研顯示, 美國今年第一季的iPad數位雜誌廣告收入,較去年同期增長了超過20%,相對的實體版本雜誌,無論銷量或廣告也停滯不前。 iPad媒體前景是否真的如此樂觀?我相信,美輪美奐的印刷,依然還有市場,大部份讀者,或者是廣告客戶,還是會情願一紙在手的那份實在感覺的。因此,數位雜誌與實體版本相比,仍存在相當大的銷量距離,前者所佔整體百分比,一般不足3%。 可是,如果你像我一樣,已經完全投入了電子讀物的一按即買、方便攜帶、易於收藏、內容互動,就連廣告都好像較好玩好看等等的優點,要我回頭到實體媒體,相信很難,而這個又肯定是大勢所趨。 從前,我向來有剪報及收藏雜誌的習慣,當珍藏堆積如山,我開始把最值得收藏的,逐一進行電腦掃描,存一個電子拷貝。此舉實在費時,但有了電子版的報章雜誌,如今所有收藏,就在雲端,連電腦硬碟的空間也不用佔,多方便。 我現在還有在Amazon買書,但都是透過iPad在Kindle app上看(Amazon於2007年開始出售電子書,四年內就已經超越實體書的數字;在美國,每買出100本實體書,平均就有相應180本電子書的銷售),其次,我也有透過iPad的iTunes Store訂閱了接近十款雜誌,主要都是付費內容。 當中我最欣賞的雜誌,包括英國版WIRED雜誌、英文版彭博商業週刊,以及內地的第一財經周刊。這三本雜誌iPad版最優秀的地方,是他們無論在排版設計,以至是在內容的編輯上,都是特別為平板電腦這平台量身訂做。 這個年頭,任誰都懂和你吹噓兩句用戶體驗多重要,能夠做得到的,仍屬於少數。以上的三家人,卻真的做到了。最低限度,比較過他們的實體書與電子版,其用戶體驗絕對是兩回事,後者更讀者如我讀得愛不釋手。 先談談翻頁的習慣吧,實體書當然都是橫向的,但來到了電子版的雜誌,較親和的用戶體驗,就會是橫豎並用,但橫向內容有多寬,垂直內容有多深,編輯上排版上,其實要十分講究。 同時間,每頁書到底有那些文字或多媒體內容要隱藏、如何透過輕觸展開,或甚至是,那些關係錯綜複雜的inforgraphic圖表,如何方便讀者瀏覽。 此外,能否利用到橫向與垂直閱讀時呈現出不同的畫面、以指尖觸動屏幕拉闊放大縮細等等平板電腦的互動體驗。這些手法,與傳統媒體編輯及設計專業技術迥異。 此外,也有雜誌會利用iPad可連線更新內容這特性,於是,除了每期的固定內容,也加插了當下更新的動態消息或新聞,令內容的即時性更為活化。 既然說到數位媒體,當然也離不開多媒體內容吧,一般由實體媒體數位化的內容,大多只會加插一些其實可有可無的動畫,或甚至是一些製作花絮式短片。但其實,這只不過是搬字過紙的做法,未有認真考慮好用戶體驗。 譬如,我就見過英國版WIRED雜誌會將一篇講述建築的文章內的插圖,以360度的環迴互動觀點呈現;說到某品牌的汽車音效工程師,按文中的一個按鈕,你又可以即時體會一下所述的有趣聲效。這些豐富的閱讀體驗,其實,也可以作為啟發廣告客戶日後做廣告的靈感,只是,暫時會行到這一步的,還是極少數。 除了吸引付費讀者,一如傳統媒體,iPad版雜誌也要考慮到廣告收入及其商業模式。純粹將平面廣告數位化未必可行,因為比起傳統媒體讀者,一般平板電腦或智能手機用戶,會對廣告更加抗拒,因此,除了更有趣味的互動廣告,也有出版社會與廣告客戶合作,以相關主題,共同製作贊助內容,模式與傳統媒體接近,但製作上卻可更多元化。 說到本地的iPad版雜誌,雖然起步了一陣子,但感覺上,還是停留在探索階段,坊間的宣傳也不足。因此,當最近知道彭博商業週刊中文iPad版的推出,作為他們英文版的忠實讀者,我也第一時間訂閱了。 只可惜,第一印象卻令我有點兒失望,先不說那些佔了近半的英文版翻譯內容,就整本iPad版雜誌的排版及編輯手法,也與同系英文版的水準有所距離。 你可以和我爭論兩個版本的iPad訂閱費有異,但很可惜,我真的被彭博商業週刊英文iPad版寵壞了,這個中文版,大致上太像是實體版團隊搬字過紙的製作,閱讀體驗,文字配圖,有點像單調的PDF檔案。 每次路過昔日常會光顧報紙雜誌小檔,我也會感到有點慚愧,因為,現在我只要在iPad上輕輕一彈,本地的報章雜誌好、外國的也好,就已經能輕易送到我手。深想一層,本地傳統媒體面向新媒體的挑戰,其實不止新舊之爭,競爭對手,更來自世界各地,當中還可能包括內地。 (原文刊登於2013年7月30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WIRED連線20周年

斷斷續續,WIRED雜誌成為我的精神食糧,說多說少已有十多年。 在香港,未有HMV代理前,這絕對是一本小眾讀物,要找得到不容易,每期價格也動輒要$80至$90,所以我也不是每一期都捨得買。 可是呢,由於印刷及排版設計實在太精美(那可能是第一本用到如此多專色印刷的雜誌),即使勒緊褲頭,有時我還是會忍痛入手。 作為「電車」界的一份子,我覺得WIRED根本就是專為我們而設。 每一期,WIRED除了會介紹新產品潮流、其實卻是主打講科技生活及文化,另再加插大量矽谷花邊新聞,以及好些由學術或科網界專家撰寫的專欄,內容由社會學到心理學,只要與科技生活有關的,都可以變成話題。 當我們香港的電腦雜誌做了這麼多年還是以數碼產品消費指南掛帥,WIRED卻很早已經和我們剖析什麼叫Cyber Punk、Open Source、Crowdsourcing、Data Visualization等等數之不盡的科技概念。 我平日教書、見客或甚至演講時所拋有關科技知識的書包,九成都是從WIRED偷師過來。 2001年,WIRED由Chris Anderson主理,在他領軍下,雜誌的風格變得更大眾化,Geek味略減,愈來愈中產,更以科技版Rolling Stones自居。 2009年,WIRED推出了WIRED UK版,採取更加知性的角度,以IDEA、TECHNOLOGY、DESIGN、BUSINESS四方面作題材,和我們討論科技生活。 從此,我投向英國版懷抱,每個月到HMV進貢,義無反顧。 我為什麼要買iPad?不是因為我是蘋果迷,有大半原因,是由於WIRED推出了iPad版。 今年是WIRED創刊的20周年,WIRED找了幫他們做iPad出版技術顧問的adobe,把20年前創刊號的WIRED,重新在WIRED美版的iPad app上上架。 更精彩的是,每一頁的排版既原封不動,但同時你又可以按一個Annotations的按鈕,讀到好些附加有趣資訊。 其中的細緻感動位,包括了當年今日的好些廣告。 看到當年的Mac PowerBook170跨頁廣告,那一刻,我開心得想淌下淚來。(不說不知,想當年,這台電腦賣$4,599美元,淨重6.8磅。) 拿上這一期20年前的科技雜誌上手,有趣的是,除了那些尺寸比現在的大了最少兩個碼的電子產品外,其他的內容,感覺上一點也不覺得落伍。 如果你擁有iPad的話,不妨下載下來看一看,回味一下20年前的科技潮流二三事。 更重要的是,這一期—–免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