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nasonic

品牌最大公因數

最近頻頻有學生問我什麼是Co-brand,那算不算是Cross-over的朋友?怎樣才為之成功? 我不想在這裡向大家拋書包,我只想用最草根的方法,向大家解釋一下,就當這是生活小百科吧。 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DNA,兩個不同的品牌結合,就會產生奇妙的化學作用,像忌廉溝鮮奶,可樂加萬樂珠,能夠「撞」出一些特殊的品牌效應出來。 當然,兩個品牌交叉感染,都希望一加一不止於二,你稱這形式做Co-brand也好,Cross-over也好,其實都是異曲同功。 但拜託不要隨便用個X字,譬如黎明最近的Leon X U,看起來就有點不雅了。 重點是,一如優生學中強調遠親相交,兩個品牌愈是風馬牛不相及,所能繁殖出的化學作用,爆炸力便愈強。 譬如張敬軒與香港管弦樂團兩個品牌合作,便同時把流行曲與歌手高格調化、古典樂大眾化。 這條方程式由當年的關正傑,以至較近年的張學友或李克勤等也歷久不衰,兩個品牌單位也各取所需,雙贏。 但在大部份的情況下,遠親相交卻經常會出現怪胎,譬如將曾特首與MC Jin這兩個品牌硬生生地配對,便立即洋相大出,貽笑街坊,起錨變嬉錨。 也有些情況,會妹仔大過主人婆,譬如每次任何品牌與Hello Kitty Cross-over,這頭沒咀巴的貓卻永遠會搶盡主人家的鏡,那管你是輩份極高的麥當勞叔叔。 但反正每次都大賣,主人家們通常都不會太介意。 但也有些品牌聯盟,是主人家想借助對方的品牌基因,令自身產品產生Halo effect(光環效應)。消費者電子產品方面就有較多案例,要數最成功的一宗品牌婚事,便莫過於Sony與Ericsson了。 此外,譬如Panasonic及Sony的數碼相機,會分別採用專業的萊卡及蔡司鏡,突顯專業形象;大眾化的消費者電子品牌LG,又會找Prada合作推出時尚高檔的手機。 最近,兩大手機品牌htc及Nokia,都分別找了一個音響耳筒品牌BEATS及Monster(其實都是同一家公司)合作,大打音樂潮牌這張牌。 兩個品牌合作,如何找出最大公因數,難度極高。 箇中究竟是誰靠誰,誰滔對方的光,形式千變萬化,手法五化百門。但萬變不離其宗,假使配搭得宜,愈是遠親相交,遺傳基因愈是優秀。

單反電影—LUMIX ムービー 一眼

我不知道以下這三輯根本就像是家庭影片的作品,是否真的用上Panasonic LUMIX的單鏡機GH1拍攝,但無論如何,由於畫面所呈現的情感如此真摰,毫不矯揉造作,配合上優美的歌曲,要觀眾不被打動,實在太難。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m1WZDxWk9V4/ 第一段片:鏡頭下,母親眼裡的寶寶,目光很溫柔,感覺上,寶寶就是她的全世界(此片是由這兩個可愛寶寶的母親拍攝)。 第二段片:攝影師浅川英郎鏡頭下,捕捉了女兒出嫁當天,那位外表冷峻的父親,眼眸裡對女兒依依不捨的慈父目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jOSviAfWH-U/ 第三段片:主演的是美人阿姨樋口可南子,明明在多篇新聞稿中讀到有這版本,但我在網上找了很久,發覺都是被殺掉了的壞連結。幸好有偉大祖國的土豆網,雖然沒有高清版,但這生還版本還是值得一看的。 最後這段片,相信是去年的作品,雖然並非同一系列,但都是以慈父依依不捨地,用相機捕捉了女兒出嫁一刻這心情的故事,那位慈父的演出亦實在精湛。 三段廣告片都極其窩心動人,如果真的都採用LUMIX的單鏡機拍攝,那就是童叟無欺的產品示範了,亦正好是我經常喜歡掛在口邊的兩句「產品硬示範,情感軟演繹。」 當今廣告已成虛偽極致,假大胸大品牌動不動也大聲疾呼地叫嚷請君入甕,以上幾支廣告片,沒有刻意顛覆的創意,亦沒有賣弄任何小聰明,卻充滿大家也久違了的一股人民氣息。 看厭了下下怕你會嫌他不夠型不夠潮,開口埋口也說自己是型人潮選的數碼相機廣告,看看這大品牌所拍的小品,感覺一如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