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故事—情色品牌,色情不再。

執筆之時,今晚一邊在看CNBC的節目Titans,一邊聽主持人講述Hugh Hefner及有關Playboy這品牌王國的故事,相當引人入勝。 在美國流行文化史上,Playboy曾被譽為等同成人版的Disney,若要數全球最Iconic的品牌,亦不得不提Playboy這名字。 試想,即使抹走了Playboy這名字,再換上不同的顏色,看見這隻打著煲呔的兔子,即使相隔十丈遠,你也沒可能不聯想起此品牌。 「要測試一個品牌有多成功,把她的logo隨便印在一件T-shirt上,這樣就有人買的話,大概已說明這品牌有多受人愛戴。」某Branding高人如是說。 年輕的時候,很多大哥哥都考驗過我,問:「嗨,小弟,你知道Playboy為什麼要用兔子這形象做logo?」 我為存忠厚,一般就會讓大哥哥耀武揚威一下吧,但我當然心裡有數,知道兔子嘛,不就是象徵繁殖力旺盛,其性暗示之所在,當然不言而喻。 今時今日,Playboy此品牌當然不能再單靠「性」字當頭,雖然,不可能至於老少咸宜,但「入得廳堂」及「女士皆宜」(Lady-Friendly),已肯定是Playboy這品牌近年來致力發展的大方向。 2005年推出的真人秀The Girls Next Door,除了是Playboy的親民之作,更意料不到的是,此節目為Playboy此品牌打開了女性市場,據稱,其觀眾之中居然有七成為女性。 今年,Playboy便特別炮製了的The Smoking Jacket這成人網站,內容不含任何情色成份,以生活享受、名流八卦、時尚情報和約會攻略等內容招徠,這Playboy的「入屋」版,當然就是為了避過辦公室的過濾軟件而設。 此外,我亦發現就連向來以審查嚴謹著稱的新浪微博,也出現了一個名為@花花公子杂志 的半官方Playboy帳戶,其中當然又以該品牌的情報,以及其他風花雪月的內容為主,很可能,這是為該品牌想曲線打入中國市場而設。 回到當年,Playboy出現於上世紀的50年代,創辦人Hugh Hefner是一位畢業於伊利諾大學香檳分校(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 Champaign)、主修心理學並副修文學及藝術的文藝青年。 話說當初Hugh Hefner在Esquire君子雜誌擔任了小文案,後來該雜誌總部由芝加哥遷往紐約,Hugh Hefner要求加薪5美元卻遭拒絕,於是他便毅然辭職,然後一邊在一家兒童出版社工作,一邊便籌備他的個人雜誌。 及後他將家中所有傢俱抵押,向銀行及母親合共籌集了8000美元,並於1953年,創辦了第一期的Playboy雜誌。 第一期Playboy的封面,是一代性感尤物瑪麗蓮夢露,這創刊號共印製了7萬本,推出後不久,便已被搶購一空。 創辦後以6年不足的時間,Playboy雜誌於1959年時,發行量已超越100萬本,一紙風行,氣勢如虹。 正所謂時勢造英雄,適逢60年代初的性解放熱潮浪起,踏入70年代,其發行量更達到700萬本之紀錄,如果以今天的銷量比較,可能是目前美國三大雜誌New Yorker、Time及Entertainment Weekly的發行量總和。 相信此為當年Playboy為吸引廣告客戶而製作的廣告,留意他們是用了Jet Setter一詞,如今聽起來好像比Trend Setter較帥。 據Hugh Hefner所言,當年Playboy的出現,實在把單身男士夢寐以求的生活,重新定位。 “The notion of the single man began in the 1950’s. The idea of the bachelor as a …

品牌故事—情色品牌,色情不再。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