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lby Atmos

Brian Eno | FOREVERANDEVERNOMORE | 沉浸式電子樂音

雖然有很多個人看法,Brian Eno卻從來不喜歡說教,一如過往他不少的作品,你把這2022年新作《FOREVERANDEVERNOMORE》一口氣聽完,就會像被作者帶領你遊歷過一趟沉思之旅。 專輯標題已說明所以,Brian Eno試圖透過他的音樂,靜觀無常之境,透視世界正急速變化,同時,又有大部份的事物將會消失於無形的深切感受。 有關這專輯,Apple Music的主持人Zane Lowe和Brian Eno有個很精彩的對話,當中Brian Eno談及音響如何由單聲道、兩聲道到目前的360多聲道的發展,作為創作人,試過不少音響裝置藝術的實驗,他更樂意擁抱Dolby Atmos這音響技術,去為聽眾提供一個前所未有的沉浸式體驗。 Apple產品用家除了可以感受到獨特的Spatial Audio聽覺體驗,這專輯甫一開聲,最令我感到、有新鮮感的,是Brian Eno罕有地開金口的歌聲,此外,還有他和女兒Darla Eno及姪女Cecily Eno參與的聲演。 在一片片靜如止水的音效和音樂背景包圍住的中央,出現了一層層飄逸的歌聲。 事實上,Brian Eno極少在自己的作品中獻唱,對上一次,已是2005的《Another Day on Earth》。 與其說他們是在歌唱,不如說他們是在吟誦,又或者,是成為了電子合成樂器的一部分,可能會來得更為貼切。 《We Let It In》像來自外太空的呼喚,人聲佈置在360度的不同位置,深不見底的低頻電子聲效,與其他漂遊自四方八面的電子樂音,相映成趣。 《Sherry》是一首採用了較多不協調和弦的歌曲,Fender Rhodes琴鍵和弦,零星點綴的Guitar Licks,被如空氣般的層層音效包圍。 《These Small Noises》無論旋律、編曲和文字,都帶點宗教意味,像在向上天默禱。 《Making Gardens Out of Silence》是整張專輯中篇幅最長的作品,長達8: 21,原先是為某藝術策展活動製作。聲音像把聽眾帶進無重狀態,耳朵浸淫在一陣陣電子聲效中,隨海浪起伏漂浮。 74歲的Brian Eno,依然在嘗試一些新的錄音技術,依然有貨交,厲害。

氣場澎湃的聲音體驗 - Dune電影原聲專輯

一口氣聽了這張電影原聲專輯好幾遍,每次聆聽,我總覺得,自己像在做一場永遠都不會發完的夢。 回想電影中一望無垠的外太空沙漠,配合音樂和音效營造出的氣場,一瞬間,靈魂就像被攝了進去一個遙遠的國度,人像在夢遊。 在某個訪問中透露,為了製作更宏大的電影感效果,Hans Zimmer更在家裡的錄音室特別建造了一套Dolby Atmos監聽系統。 他直言,這套電影配樂作品,有很多的聲音細節十面埋伏,你一定要用大喇叭才能夠聽得到。 我的家沒有巨型揚聲器,書房裡只有一對KEF LS50W,但執筆這刻,仍無損我對這配樂的欣賞體驗。 事實上,近年Hans Zimmer的電影配樂作品,都極力試圖去管弦樂化、去大旋律化、甚至是去固定節奏化,與其說作品是電影配樂,說這其實是音效設計,可能更加貼切。 在Dune的配樂中,更採用了不少具實驗性的前衛古典音樂元素,亦自創了一些樂器,甚至是以敲擊不同物料而製造出的音響效果(其實近年坂本龍一也做了不少類似的實驗),亦很著重音效的包圍感。 第一軌《Dream of Arrakis》音樂響起,像來自遠古的原始粗獷聲音,戰鼓與號角如號召風起雲湧,再加上電子音效和人聲所營造的龐大音場,馬上令我聯想起20世紀作曲家Krzysztof Penderecki擅長用管弦樂器築起的音場,逼力萬鈞。 緊接的《Herald of the Change》,由Hans Zimmer的御用吹管樂手Pedro Eustache,吹奏Duduk這別具亞美尼亞中古神秘色彩的木管樂器,優美地鳴響動機旋律;未幾,音樂畫面像有多艘龐大的太空船從天而降,低沉的大鼓、電子低音提琴及銅管音響,再加上用層層疊疊的女聲營造出來音場,像是山雨欲來,音樂抵達中段,女聲亦步亦趨,一浪接一浪,層層推進。 《Bene Gesserit》是電影內神秘女性宗教團體的登場曲,喃喃細語的吟詠,如鬼魅般令人窒息的氣場,配合電子音效的人聲混音來自四方八面,遙遠之處又有像在深處傳來的刮削金属噪音,樂曲後半段,具宗教意味的人聲漸轉明朗,唯樂曲尾聲,卻突如其來一段懾人的女聲咆哮,一聽就覺得心寒。 《Gom Jabbar》的開首,是電影中典型的天外之音,音樂人試圖用不同的聲音碰撞與混音效果,創造出好像來自異域的soundscape,音樂尾聲,女中音的詠唱,帶出電影的主體旋律動機,像是來自深淵的吶喊。 緊接而來的《The One》,承接上述的主題旋律動機,又是幻化成另一種氛圍。 《Leaving Caladan》低音號角響起,主題旋律動機再次啟動龐大的變奏,然後以具Progressive Rock氣焰的電結他進入,搖滾鼓擊掀起澎湃氣勢,帶動著龐大的聲音氣團飛馳,氣勢磅礡,最後,一響敲鐘,一錘定音,手法令我聯想起Hans Zimmer另一名作Inception的配樂主題。 《Arrakeen》一開首啟動重複的節奏聲響,以及如玻璃磨擦產生的聲效,正正描繪出電影中具特色的飛行工具,如蜻蜓般展翅於沙漠上空拍動的情景,背景的環境聲效,配合如戰鼓般的敲擊,氣場充滿迫力之餘,也有很多音效的小細節。 《Ripples in the Sand》好像是整套電影配樂的靈魂所在,既讓你聯想起電影中飛翔於沙漠上空,亦感受到在陸地上漫步時舉步維艱時,以及觸目所見的大漠無垠景緻。同時間,音樂亦像不斷交疊了主角跨越時空的夢境,前奏之後,音樂踏入正題,主題旋律動機,亦再次由女高音帶動,再加上在旁和應的吹管樂器,四方八面如幽靈般從天上降臨,重金屬樂器再加強力度。樂曲進入尾聲時,戰鼓再次敲動,龐然巨物於大漠中突然出現,急速的機械節奏步步進逼,最後,主題旋律動機由女高音再次現身,把大家帶進另一個透不過氣來的夢魘。 《Visions of Chani》以多種人聲和電子聲效作素材,像一幅水墨畫,聲音一邊在流動,卻沒什麼戲劇性的起承轉合,只有含蓄地變化。 《Night on Arrakis》更像是配合畫面的聲效設計,旋律像有點漫無目的地浮遊,低音人聲竊竊私語的聲效,尤其令人感到不安。 《Armada》先以具宗教色彩的人聲吟詠營造懾人氣氛,管弦樂進入後,是較典型的Hans Zimmer聲音,氣吞山河,你難免會聯想起電影Dark Knight 蝙蝠俠的序曲。樂曲中段,剛強的節奏啟動,大規模的風笛隊伍霸氣登場,同時戰鼓與號角一再響起,表達戰幔即將展開,期間亦加入了男聲詠唱,配合多種電子化的管樂重疊起來,彷如掀起沙塵暴,將氣氛的壓逼感推向高峰。一輪粗獷的鬥爭後,遍地狼藉,只餘下陣陣悲愴氣息。 《Burning Palms》承接著上手的音樂動機,但卻展現出不安浮躁的情緒,低音銅管咆哮般的電子聲效,令人震耳欲聾,亦加倍低音令人難以安坐。 《Blood for Blood》繼續彌漫著令人不安的情緒,音樂佈局具有悲劇意味,男中音合唱一派莊嚴肅穆,到後半段,卻突然出現如心肺撕裂的女聲吶喊。 《The Fall》先以低沉的電子弦樂把情緒沉澱,同時滲入尖銳刺耳的高音弦樂和敲擊樂器,女聲合唱團配合電子音效的音團,再次從天而降,展現出如天崩地裂的悲劇哀號,最後,留下一幕幕死寂的灰暗。 《Holy War》合唱團竊竊私語的人聲如空氣,滲透在體積龐大兼由低音聲部帶動的弦樂之間,展現出一股不安氣場,後半部,音樂再次進入半夢半醒的世界,帶出點兒希望的曙光。 …

氣場澎湃的聲音體驗 - Dune電影原聲專輯 Read More »

KEF旗艦店|Dolby Atmos初體驗

自小在旺角長大,念中學的年代,尤其是在暑假,週末如果沒事忙,與三五同學仔蒲旺角音響店,好比現在的後生仔去卡拉OK,但我們卻不費分文。 那是一個美好的年代,有幾家相熟的音響店的叔叔,都不介意我們這班靚仔來齋聽歌無幫襯,說到底,可能就等同賣白粉一樣,慢慢地毒你,睇死你遲早會連本帶利歸還。 於是,那天我問:現在還有這類任試任玩又不會給你壓力的音響Showroom嗎? 忽發奇想,不如看看有沒有音響Showroom,願意借個場地,給我毒一下我的一班老友,回味一下當年的美好時光,這,就是男人的浪漫。 我很幸運,經知名數位廣告公司Fimmick的老闆K介紹,我認識了KEF的H小姐和E先生,我冒昧向他們借場,居然一口答應。 KEF是我讀中學年代的夢想號喇叭品牌之一,我獨愛她的斯文淡定,人聲傳真,而火爆起來,卻又可以力拔山兮。 這一晚夜,6位住家男人,各自帶著個人珍藏的CD及Blu-ray影碟,各人一杯紅酒在手,試聽這對KEF Blade 2超級喇叭,同場加映Dolby Atmos劇院系統。 排隊試聽期間,各人雀躍之場面,有點像小學雞一人拿著一個大銀(CD及Blu-ray),在機舖排隊打機。 最難忘的,是體驗這套Dolby Atmos系統時,作了AB版比較,發覺我們聽開原本已經不俗的5.1或7.1劇院效果,和Dolby Atmos頂天立地效果相比之下,相形見絀。 除了要再三多謝KEF營銷部的H小姐和E先生,成全小弟美意,並且精心安排豐富美食招待大家,此外,還要衷心感謝KEF Showroom的鍾哥,特別為我們加班至差不多晚上9點,並且即場負責指揮器材。 如果大家都有興趣體驗一下這套Dolby Atmos系統,不妨到這裡預約試機。 KEF Flagship Store地址: 2/F, Cubus, 1 Hoi Ping Road, Causeway 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