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布斯

Steve Jobs逝世一周年

執筆的這個晴朗早晨,秋高氣爽,卻縈繞著淡淡哀愁,揮之不去。 除了今早聽到南丫島的海難事故又添一名亡魂外,驀然回首,才猛然醒起昨天剛剛是Steve Jobs逝世一周年。 登入Apple官網,即見到一條簡單的黑白短片,全長一分四十四秒,巴哈的無伴奏大提琴組曲G大調第一號悠揚響起,Steve Jobs與Apple一起渡過的多個歷史性片段,逐一浮現。 選擇此曲作為背景音樂,相信絕非偶然,我也幾乎可以肯定,這應該是Yo Yo Ma馬友友演繹的版本。 Steve Jobs生前,曾邀請Yo Yo Ma在他的婚禮上彈奏一曲,可惜對方卻因演出行程關係而爽約。但最後,在Steve Jobs喪禮上,Yo Yo Ma卻終於應約,並以此曲餞別友人。 昨天某科技網站的老總問我:Steve Jobs離開後,Apple最大的變化是什麼? 我認為,即使Steve Jobs健在,那個備受用家詬病的iPhone5插頭、Apple Map、只長了少許的手機屏幕,依然是會如是推出,喬老僅僅離開一年,拜託大家不要賴Tim Cook。 我只覺得,最大的變化,是現在的WWDC一點也不好看,因為當中少了一個說話有點像瘋子,但卻又充滿魅力的代言人。 沒有了Steve Jobs的WWDC,就像沒有了主音歌手的樂隊演出。 作為果迷的我,其實還沒有急著搶購iPhone5、IOS6也懶得upgrade,今個早上,我還是用著我的舊iPod Classic,來試聽我剛剛入手的新耳筒UE9000。 也許,在很多科技迷心目中,蘋果產品已逐漸失去光環,但我還是那一句:「夠用、喜歡用就好了,鬥數字鬥功能的話,悉隨尊便吧。」  “It’s in Apple’s DNA that technology alone is not enough — it’s technology married with liberal arts, married with the humanities, that yields us the result that makes …

Steve Jobs逝世一周年 Read More »

2011年社交網界大事件

今年社交網絡較往年更為熱鬧,一年既終,我特別嚴選了十大事件,看看當中有那些也和你息息相關? (一)社交網絡示威風雲 就連時代雜誌也將示威者選為年度風雲人物,可見2011年的而且確是一個示威之年,而其中社交網絡亦扮演著推波助瀾的重要角色。率先啟動事故始於年初,前埃及總統穆巴拉克被透過社交網絡組織及策動的群眾要求下台,開羅政府先禁推特(Twitter)臉書(facebook)後封鎖互聯網及手機短訊,最後演變成海外人士同心協力,千方百計將當地被封訊息繼續散播(譬如有人提供話音轉成文字短訊的技術),裡應外合。#egypt除了成為了推特2011年的標籤排行榜首位外(即最多人以此話題作標籤發言),引來的骨牌效應,是令今年接踵而來,發生在世界各地的示威活動的策劃及參與者,更懂得借助社交網絡的力量,由英國及溫哥華暴動以至佔領華爾街,角色同樣重要。 (圖片來源) (二)日本東北大地震 今年三月期間,這場接近9級的大地震及接連發生的核幅射事故,震撼全世界,同時間,亦突顯了在這非常時期,當傳統移動通信網絡癱瘓時,大家能如何透過社交網站,更有效地協助大眾了解事態發展、提供人道支援、協助尋人、發放支持慰問訊息等。同時,透過在社交網站發佈圖文,日本當地民眾亦扮演了提供第一手資訊、在社區中互助等角色。當然,造謠及惡意破壞者也會趁此非常時期出來搗蛋,將未經證實的訊息盲目轉發,某程度亦反映在社交網絡應用上,民智仍有待改善。 (圖片來源) (三)英國皇儲大婚微直播 可能是首個大規模地透過不同社交網站進行直播的國民慶典,在現場的,在世界另一個角落的,都在婚禮舉行期間,一起以文字、圖片及視像,同步參與證這場世紀婚禮派對。有趣的是,當中參與人士佔了六成來自美國,婚禮前的24小時,最少有280萬人透過facebook一起討論皇室大婚這話題,婚禮期間以主題標籤#royalwedding撰寫的推文,平均每秒就有237條。除了證明了英國皇室在這場公關秀中,成功將國家出口,有助將來吸納外國觀光旅客,另方面,透過無遠忽屆當中又以年輕人為主的社交網絡,成功地將皇室的形象年輕化。 (圖片來源) (四)推特搶先傳出拉登死訊 國家大事件不向傳媒放風,有關拉登的死訊,卻是先由美國前國防部長Donald Rumsfeld的幕僚長Keith Urbahn在推特上放風,聊聊數十字,即令各大傳媒網站輾轉相傳並向白宮爭相確認,在電視發表廣播前,奧巴馬亦特意在推特事先張揚即將有大事宣佈,此事件破了推特發貼的次數紀錄,最高峰期間的一個小時內,合共發貼1千2百40萬條。 (圖片來源) (五)微博造謠闢謠 郭美美與中國紅十字會事件、溫州動車事故後的不實報導、日本核事故被渲染、諾基亞公司倒閉等等,無論是大事小事民事國事商事,由於微博已成為了全國3億用戶每日的訊息脈搏,因此亦成了想成名想惡搞等人的窩藏地。為此,新浪微博雖然下半年推出了微博闢謠服務,但造謠作假之風仍沒可能杜絕,隨便相信謠言事小,就連所謂的名人也隨便將謠言廣傳,才是微博社區內的真正歪風。 (圖片來源) (六)騰訊微博英文版 可能你會覺得事不關己,你更有權質疑,面對言論自由開放的外國社交網絡,要符合中國國情才能生存的微博,針對外國人的英文版究竟存在意義何在?姑勿論如何,這是微博意圖吸引海外社交網絡用戶的中介點,對有興趣和中國人進行文化交流或做生意的,這可能是一條重要的新渠道。不相信?問問老早於多個月前,已經在新浪開了個官方微博帳戶的湯告魯斯,你就知道他多有先見之明,畢竟,中國網民4.9億這數字,說一點也不吸引真有點說不過去。 (圖片來源) (七)臉書推出時間軸 先於9月向開發人員推出試版,然後在12月中,趕及在聖誕節前正式推出。臉書將版面進行大規模變臉,以圖像化的時間軸(Timeline)來增加用家的粘貼度,迎戰來勢洶洶的對手Google+,試版時已獲得相當的好評。目前臉書坐擁全球超過8億用戶,成為網絡瀏覽量高於Google的平台,一拖再拖的IPO預計會押後至在2012春天,時間軸能否讓投資者認同臉書的吸金潛力,將有機會影響上市價位。 (圖片來源) (八)Google+進軍社交圈 臉書宣佈推出時間軸的接近時間,經歷了三個多月只接受被邀請者的試用後,Google+也於本年9月公開接受用戶登記使用。雖然被批評為小眾的玩意,但首16天已吸納了過1,000萬用戶,首100天則邁入4,000萬大關,Google+已肯定成為社交網絡史上成長速度最快的社群。Google+的殺著,肯定會與搜尋引擎的結果排名有微秒關係,有否被你社交網絡中的朋友”+”過的網頁,有可能會直接影響搜尋結果,搜尋引擎社交化,或甚至是社交網絡的搜尋引擎,都可能是2012兵家必爭之地。 (圖片來源) (九)向喬布斯致敬潮 相信沒有多少個企業領袖的離世,會在民眾間掀起如此廣泛迴響。2011年10月5日,當喬布斯的官方死訊正式宣佈,社交網絡立即爆發出一輪向喬布斯致敬潮,推特上對相關話題的發貼速度最高達每秒1萬條,以#iSad或#ThankYouSteve等致敬標籤發貼也數以十萬計,一時間,喬布斯的名言如廣告語”Think Different”或演講詞”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也成了社交網絡上的熱門詞句,自逝世消息公佈後的24小時,最少已有超過280萬條在各大社交網絡出現過的致敬訊息(數據來自澳洲社交媒體監察機構SR7),其中當然不乏社會名人,最廣為備受轉載之一,首推喬布斯宿敵兼老朋友蓋茲在推特那句「Working with Jobs was an insanely great honor」的留言(註:喬布斯生前常以insanely great來形容自己的產品)。 (圖片來源) (十)社交網站IPO潮 社交網絡全球大熱,掀起了新一輪的科網熱潮,社交概念企業磨拳擦掌,由專業人士必用的LinkedIn以至團購網站Groupon,紛紛上市集資,就連中國的A貨臉書人人網及交友網站世紀佳緣也成功越洋到美國上市。社交網絡概念成為股壇新貴,靠在臉書上做社交網絡遊戲起家的Zynga亦趕上2011年的尾班車,於上星期上市,但上市首日即跌5%,出師不利,同時亦向這社交網絡泡沫潮敲響警號。 (圖片來源) (原文刊登於2011年12月20日香港信報【經管錦言】專欄,本人是上文作者)

廣告人喬布斯

但凡成功人士都懂得「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最吃得開的廣告公司創作總監上台領獎,第一個要多謝的,一定不是老闆同事阿媽阿爸老公或老婆,而是親愛的廣告客戶。 廣告客戶,除了他/她正好就是出錢拍廣告的那位,更重要的是,沒有他拍板,任你的創意比天高,也沒有機會面世。 正所謂「生娘不及養娘大」,無錯,創意可能是你懷胎十月生出來的,但廣告客戶就是你這個創意寶貝的養娘,呱呱落地後,沒有他/她的奶水,你的創意根本沒可能長大成人,更勿論街知巷聞蜚聲國際了。 當然,你可以和我理論,廣告界的客戶,大部份都只是打工仔或上市公司老闆,他們只是用阿公的錢,所以稱不上是養娘。 但朋友,你也要為他們設想一下,試想像你就是負責拍板的那位的話,勝負榮辱都是你的,尤其是,廣告創意這回事實在太主觀,買大不一定贏大,這個風險,誰拍板誰負。 既說廣告客戶其實大部份都是打工仔,真正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其實少之又少,但一般情況下,這類由老闆親自拍板的廣告,通常各走極端,只會極好或極差。 眾所周知,剛卸任蘋果公司CEO的喬布斯,就是一個出了名hands-on的神級波士,加上他對廣告、對品牌的熱忱,難怪江湖傳聞,即使是日里萬機,蘋果公司大部份的廣告,還是要經他作最後拍板的。 但幸而,喬布斯始終並非一個只懂做生意的老闆,他對美學及品牌營銷有其獨特品味和見解,經他拍板的廣告,大部份都叫好又叫座。廣告史上最經典之一的兩則電視廣告:1984年的”1984”和1997年的”Think Different”,除了在兩個不同的重要階段,為蘋果公司樹立了獨特的品牌性格,並成功製造話題外,更重要的是,這兩則廣告都好像與喬布斯形影不離,彷彿成為了他兩個重要人生階段的印記。 蘋果公司的廣告合作伙伴,是美國西岸著名的Chiat\Day(後來被TBWA\收購),廣告界中人,當然會對其創作人的名字如數家珍,但有趣的是,和不少業外人談起蘋果的廣告,就有點像談起其他蘋果產品一樣,大家都總好像覺得,這些都是由喬布斯他老人家的手筆。 當然,我們也心知肚明,一個人的腦袋不可能想得出這麼多的東西,可是,大家都樂於一起繼續美化或甚至是神化這個誤會。 可能大家都明白「功高蓋主太危險」這道理,所以,這個那個精彩的蘋果廣告之所以如此成功,第一個要多謝的當然就是喬布斯,做得一般的那幾個廣告,我肯定是其他二打六趁他休假時拍板的。 (原文刊登在筆者於MetroPop週刊的「廣是廣非」專欄,本網誌版稍作修改)

「蘋果毒癮」易沾不易戒

(原文刊於2010年7月27日信報【 經管錦言】,我是本文作者) 「態度帶點傲慢,看扁非我族類,手中拿起心愛產品更難掩其沾沾自喜,繼而向對方賣力地硬推銷,不能自已。」 用以上這番話,除了可用來形容蘋果(Apple Inc.)的行政總裁喬布斯,用來形容蘋果一族忠誠粉絲其實亦不算過分。由大學年代開始,我好歹也用了蘋果產品超過二十年,偶爾也被朋友罵我沾染了「蘋果友」這自視甚高的傲慢態度,幸而近年蘋果粉絲的勢力範圍,已經由昔日的小眾而變成大眾,我亦不再感到孤獨。 雖然蘋果電腦在香港個人電腦市場的佔有率,相信仍屬個位數的百分比,但拜一系列的隨身音樂播放器iPod,以至近年大熱的iPhone所賜,蘋果這品牌,小眾不再。 執筆時,剛過去的周末星期五,蘋果的電子閱讀器iPad在港正式發售,一大清早,便有大批粉絲在好些連鎖電子產品店舖門外排隊守候,早上10時開售,一個小時內,多家店舖已告售罄。要知道,排隊搶購iPad的,大部分都有別於在書展中排隊買(o靚)模寫真的年輕人,而是有相當消費能力,願意付出近4000元至6000元的打工一族。這個早上,為了買iPad,這些朋友可能比平日上班更準時,甚至更願意為此翹工。 「我終於買到了!」、「在荃灣這邊還有貨哦,趕快去!」,整個早上,類似的留言擠滿多個社交網如Twitter等等的版面,好不熱鬧。 iPhone「天線門」風波 四面楚歌 事實上,在公開發售前一日,某大連鎖電子產品店,便登了一個全版廣告,只大字標題說「開始發售」,然後只報上日期時間和地點,連半句發售什麼都不用說,粉絲翌日已乖乖在門口守候。 不用如一般主流品牌般,要上山下海地大賣廣告才能達到促銷效果,無可否認,蘋果已成為任何企業經營者心目中最理想的品牌。 蘋果雖然以產品口碑好、粉絲狂熱支持見稱,但最近卻聲名狼藉,四面楚歌。剛推出的第四代iPhone,居然鬧出了所謂的「天線門」風波,這款新一代的智慧型手機,雖然功能先進設計時尚,但通話時卻有嚴重的斷線與接收問題,產品推出個多月,投訴接二連三,起初蘋果還可將訊號接收的責任,推卸給其網絡服務合作夥伴AT&T,但於7月13日「美國消費者報告」雜誌發表的測試中指出,iPhone 4的確在設計上存在缺陷,其將天線藏於機身框架的設計,只要在手持時握着其左下角,便會立即影響接收訊號,該報告更直接指出,絕對不會推薦消費者購買此產品。 由於蘋果向來批評對手不留情面,樹敵甚多,今回稍一失手,已馬上惹來各界評論的口誅筆伐。7月16日,向來自視甚高的喬布斯居然召開記者會,首次公開承認iPhone 4的設計問題。但同時,卻力陳類似的天線接收問題,蘋果在智慧型手機領域的競爭對手如黑莓(Blackberry)、宏達(HTC)和三星(Samsung)等,其實都有類似缺陷。為安撫用戶的不滿,喬布斯於席間亦承諾,用戶們將可免費獲得據稱可解決這天線接收問題的保護套,而任何於三十日內購買了iPhone 4的用戶,如有任何不滿,皆可全數退款。 由於設計上的缺陷,蘋果亦於7月24日宣布,iPhone 4的白色型號將於今年的稍後時間才會推出,較原定於6月24日於五個國家發售的時間表,最少延遲了好幾個月。可是,蘋果一面竭力自辯和押後第二批的產品上市時間,但另一面依然我行我素,死不認錯,就連向來是蘋果擁的《華爾街日報》科技版專欄作家Walt Mossberg,也按捺不住,指蘋果尚欠提供用戶一個圓滿解決方案及公開致歉。 iPad熱銷 第三季純利勁增 雖然加入討伐之聲不絕於耳,但與此同時,在7月16日的記者會舉行期間,iPhone 4自開售以來已賣出了三百萬部。7月20日蘋果宣發表第三季度的財務報告,其營業收入及純利均大幅增長,分別為157億美元(去年同期97億美元)及32.5億美元(去年同期18億美元),今年4月才推出的iPad,目前已售出了超過三百二十七萬部。 雖然坊間不少「非蘋果迷」已對這品牌開始產生不滿,但由於早中了「蘋果毒」者甚多,毒癮亦深,任你喬布斯以再差的公關技巧面對批評,粉絲們的熱情似乎不易減退。說到底,蘋果此品牌早已成功地標誌成「潮人」的同義詞,每次有新產品發售便會自動出現「人潮」,追隨者不易流失。更何況,消費者向來都是感性壓倒理性的,區區一兩個設計上的缺陷,看來還未足以令粉絲們決心去戒除這近乎有點盲目的「蘋果毒癮」呢。 香港科技大學工商管理碩士校友會會員 梁志成|經管錦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