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s

Runtastic | 運動健身Apps 超級市場

帶著智能手機去做運動,老早已經成了不少現代人的生活習慣。 由最初的跑步app,譬如較流行的Nike+、RunKeeper及Runtastic等等,以至近年流行與Wearable整合的Apps,譬如Fitbit、UP by Jawbone,或甚至是Pebble等,有關於運動健身的Apps,選擇多不勝數。 近年另一趨勢,就是由從前的瑞士軍刀全方位式,到近年進一步的分眾化,運動健身Apps開始會為針對某一類型的運動需要,新增更仔細的功能,甚至是追加輔助運動鍛煉的內容,像個隨身的虛擬教練。 2009年成立的Runtastic,來自奧地利,算是早期Android平台尚缺運動Apps的時候,較早支援這平台的軟件開發者。 雖然,去年(2015年)被德國運動品牌adidas收購,但目前見這家以跑步App起家的軟件公司,暫時仍未見得怎麼樣地「adidas化」,起碼我見他們在YouTube上的內容,某些健身教練還是可以穿著其他品牌運動鞋的。 有別於大部分的免費運動Apps,Runtastic走的是較高階的In-app購買路線,當然,部分的Apps你還可以享用其免費基本功能,但如果想更上一層樓的話,便必須要付費進階成貴賓用戶,天下哪有免費的午餐哦?更何況,Runtastic一般的Apps才賣US$4.99(即HK$38),我覺得物有所值。 目前,Runtastic旗下分別有19款運動健身Apps,有點像運動健身Apps超級市場,當中分為三大類:Tracking Apps、Fitness Apps,以及Health Apps,平台方面,除了主流的iOS和Android,就連Windows Phone及少部分的Blackberrry也照顧到。 第一類Tracking Apps:都說Runtastic走的路向並非瑞士軍刀式,所以,在追蹤運動進度這方面,也是做得相當仔細的,即使是跑步及步行、普通單車和爬山單車,都有不同的專屬App。 第二類Fitness Apps:其分類的仔細,實在嚇了我一跳,就連Push Up、Sit Up和Squat,也會配合智能手機的體感控制,從而有不同的專屬App,當然,你也可以買一個套餐,一口氣進行不同的練習。 而其中,較有看頭,功能及內容亦較為全面的,我覺得是那個名為Results的App,內裡包含一個為期12星期的虛擬健身課程,除了提供了多段拍攝水準不俗的影片外(全部下載的話,合共996.9MB),你更可以根據指引,按步就班去練習,同時透過此App有系統地和你跟進健身進度。 第三類Health Apps:個人覺得歸類較為鬆散,除了較為大路的睡眠、心跳及營養指南外,就連腹肌、小腿、及臀部運動的鍛煉也歸類於此。 總括而言,如果你已經玩厭了你的普通跑步App,開始打算作進階的運動鍛煉,兼且你自問Discipline夠又不想找Personal Trainer的話,不妨看看Runtastic的Apps,這個運動健身超級市場,相信總有一款App會適合你。

Galaxy Note 3和他的朋友號Galaxy Gear

「呢款機,係師奶煲劇嘅妙品,妙品。」 男又好、女也好,我就是如此這般,恥笑過不少用Galaxy Note的朋友,想到這裡,我還是猶有餘悸,罪過罪過。 是這樣的,這一次Galaxy Note 3推出,第一次拿上手,用了一兩天後,已經令我愛不釋手。 於是乎,今天的我,推翻了昨天的我。 雖然,我還是不會在手機上煲劇,但即使我要冒住被同事翻舊帳,或者自己笑自己是一名師奶這個險,如今,我也不太計較了,大芒機,真的有大芒機的好。 原來,這個尺碼的大芒機,在手機上網閱讀時,觀感真的很不一樣。更何況,Note 3不是只得一個「大」字。 最近Galaxy Note 3 + Galaxy Gear這組合,市面很多大台都有上台優惠套餐。小弟作為1010長期客仔,透過公關公司,居然獲得試用兩個月,簡直是雙喜臨門。 智能電子Gear  Note 3朋友號 先談一下Galaxy Gear。 有關Galaxy Gear的廣告,先前我已有另一篇博文介紹,現在終於拿了上手,雖然我並未能夠用這智能電子錶召喚鐵甲人出來,但原來,用手機接電話,感覺其實也相當HIGH。 Galaxy Note 3與Galaxy Gear這對拍檔,其實就有點像鐵甲萬能俠和朋友號。 與主機一樣,你也同樣可以透過聲控指令,當有電話打進來,你可以對著你的Gear說聲”Answer”或”Reject”。 之不過,你要有心理準備,遇上不知此Gear為何物的朋友,見你你對住隻手錶OVER OVER,自言自語,絕對有可能,你只會引來途人訕笑。遇上查身份證的阿sir,可能會更麻煩。 雖然,Galaxy Gear好玩的地方,不單止是聽電話,其實此機本身已有多款Samsung自家及第三方推出的智能手錶app。 譬如你可以透過Galaxy Gear內置的相機進行拍攝任務。當攝影app在主機啟動時,說聲”Cheese”或者”Smile”,就可以自動拍攝,更厲害的是,你還可以透過Evernote的Galaxy Gear app,直接上載雲端。說到這裡,是否覺得有點像占士邦或職業特工隊的特務偷拍橋段? 既然是來自泡菜國產品,試問怎可以少得LINE?是的,LINE也有一個Galaxy Gear版的app。 當然,你可能會和我爭拗,這,其實是多此一舉的,明明身旁有一部大芒的Note 3,何苦還要在這個小熒幕上搞東搞西? 不過,以我認為,手上戴著Galaxy Gear時最實用的,還莫過於你不需要把手機拿出來,就可以在手錶上接收到Notification。遇上開會或運動期間,不方便下下把手機拿出來的時候,這其實是一個最實用的功能。 至於有什麼需要通知閣下的事件,譬如來電、短訊、電郵、日程表等等,你也可以預先設定。 Galaxy Note 3大芒  色澤飽滿文字細膩 再來品評一下Galaxy Note 3。 此機採用5.7吋Super AMOLED熒幕,比上一代的Note 2大了0.15吋,解析度亦由1,280×720升級至為1,920×1,080的1080P Full HD。 雖然熒幕比上一代略寬,機身卻變得更薄,厚度為8.3mm,重量更降至168g,無論拿在手上閱覽,放在褲袋裡,感覺也自在輕鬆。 …

Galaxy Note 3和他的朋友號Galaxy Gear Read More »

呢盞燈實在太Hue了。

有好幾個做美術指導,或者是做電影製作的朋友都和我說過:「室雅何須大,至緊要打燈。」 香港一般家居地方淺窄,想間中來多少變化,弄一下情調,就要略懂燈光配合的重要。 一直有留意Philips的Hue燈光系列,從前擁有的一台Philips LCD電視,就是採用類似技術作為Ambient背燈,較早前,我亦讀過在外國雜誌如WIRED的報導,直至最近,居然給我透過新工作,遇上了相關的客戶。 秉承該客戶的優良傳統(我廿年前初入行做廣告,其中一個客戶就是Philips),第一次開會就有見面禮,有產品給貪玩的廣告公司人員(如我)試玩。 拿了回家,將書房吊燈的三顆燈泡換上Hue燈泡,Hue系統小盒連接了家中網絡的路由器,下載了Hue的iPhone app。 啟動搜尋網絡,拍一下Hue系統按鈕,正式打通任督二脈,我已經開始可以透過iPhone「打燈」,感覺,實在太Hue(囂)。 全程不超過十分鐘,你不用是電車男如我,都一定會懂得安裝哦。 見書房燈光像在開派對,老婆嚇得花容失色,問我是否在書房做什麼實驗,想扮愛迪生乎?我說,愛迪生發明的電燈膽那個招牌叫General Electric,我正在實驗的,來自Philips。 實驗還在進行中,詳細試玩報告,待續。 (如果你急不及待,已經打算買一套回家安裝,告訴你,Hue系列已經靜悄悄地於Apple Store內發售,不要讓太多人知道哦,shhhhhhh)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有好幾個品牌,都先後推出過可配戴在身上,又或者是裝置在運動鞋上的小儀器。 讓你在做運動之餘,替你做數據統計,與一個網上或手機app帳戶同步,你的運動成績就可一目了然兼儲存在案。 用來在社交網絡威威好,為自己訂下目標而努力也好,某程度而言,這類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東東都給了你多一點動力,或者是,多了一個原因去好好努力做運動。 由於科技與運動也要講求時尚,所以,較流行的Wearable fitness gadgets,都是以腕帶為主流,較多人認識的,包括有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我正在試用中的Jawbone UP。 有女士嫌Fuelband太男性化,又有人嫌Fitbit Flex造型太硬膠, Jawbone UP算是較為中庸,八款顏色,選擇較多,加上造型較潮,自然較受歡迎。 由於我是Nike+用家,所以一直在等Nike Fuelband的行貨出現,可惜一等再等,見Jawbone UP的第二代出現,決定不等,轉會。 Nike Fuelband與Jawbone UP最大不同,是前者主要記載運動數據,後者則更全面,除了運動之外,也可記錄你的睡眠質素。 此外,你更可以為你的用餐打卡,計算所吸收的卡路里,有出,自然也要有入。 啟動Jawbone UP的過程十分簡單,只要先下載它的iOS或Android app,然後把它像耳筒插般的插頭,接上你的智能手機,一兩分鐘內就可搞定。 它的充電過程,要靠另一條耳筒插對USB的接駁線,無論是充電或數據同步過程,這兩方面,都令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地低科技。 配戴上手,Jawbone UP的塑質防水合成物料亦算蠻舒服的,戴在左手,跟身一陣子,已經不太覺得它的存在。 (雖然防水,但奉勸不要戴著它來洗澡和游泳哦。) 反而,試過戴在右手,用滑鼠的時候就感到有點不自在。此外,穿恤衫的日子,也是有點不方便的,其餘的時間,很好。 雖然只是試玩了兩個禮拜,但可能是心理作用,試過好幾次,行山跑步時忘記了戴著Jawbone UP,事後我會覺得白費了我的汗水。 發覺某天因為工作太忙,整天也困了在電腦面前,自己的活動量減低了,也會感到有點坐立不安,要出去做點運動。 壓力,除了是自己給自己的,現在也多了Jawbone UP。 從前用的是Nike+ iOS app,但Jawbone和Nike無計傾(沒聯繫),所以被迫轉會用RunKeeper,一段日子無見,發覺介面原來已進步不少,絕對不亞於Nike+。   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Jawbone UP的睡眠監察。初時戴著它睡覺,感覺有點奇怪,也給老婆投訴過,但習慣了後,已很自在。 基本上,Jawbone UP會將你的整個睡眠過程進行分析,譬如,你躺在床上有多少個小時、用了多少分鐘才入眠、輕睡/熟睡的時間分別有多少、期間醒過多少次每次有多久,分析十分仔細。 可是,Jawbone UP還是有點兒笨的,臨睡前,你一定要先按一下,告訴它轉換入睡狀態,當你醒過來時,你又要告訴它你現在回到日常狀態。 至於那個進食前打卡的功能,一則我覺得準確度有限,二來有點嫌麻煩兼無謂,我暫時還未有認真地去玩過。 當中,你除了可以拍張照,然後用文字在UP的mobile app上搜尋相關食物資料的卡路里外,如果你進食的食物有卡路里標籤,其實你也可以用它的bar code reader,獲得有關資訊,然後進行統計。 雖然未必每款食品都有相關資訊,但我試過scan我每天吃的桂格燕麥片,居然給我找到,維他豆漿,都無難度。下次去麥當勞,可能會再試。 我的Jawbone UP初體驗試用報告,暫時寫到這裡,希望試多幾個星期後,再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Read More »

用6秒說故事 短片社交網絡Vine

  因為Instagram的社交照片分享模式成功,繼而有不少以社交短片分享模式跟風的手機app出現。 香港人可能略為熟悉的,首推Viddy(多得Edison啦),其餘還有Klip、Gif Camera,以及無聲無色地登場,來自Google/YouTube的Video Capture。 但論備受注目,相信還遠不及於兩個月前推出,由Twitter主腦人Jack Dorsey背後力撐的Vine。 江湖傳聞,有說Twitter爭輸了給facebook,買不成Instagram,於是一直在另覓明日之星,見數秒短片及Animated GIF這社交分享潮流方興未艾,剛好於去年年底遇上還未面世的Vine,於是索性收歸旗下。 Vine的玩法,單手搞定。啟動鏡頭,指尖按著熒幕,拍攝就自動開始,你可以用大姆指按著連續拍攝,也可以一小段一小段去拍。總之,當拍攝短片到達6秒上限,就會自動停止。 6秒短片拍好,就可以直接上載到Vine,同時,你也可以於Twitter及facebook上分享你的Vine。 有點像Instagram或Twitter,若果你希望較容易被人發現,你可以在上載的同時,以#號註上關鍵字Hashtag,又或者透過整合在Vine的Foursquare打卡,顯示短片拍攝位置所在。 但又與Instagram不同,Vine不可以匯入檔案,所有Vine片,都是要直接用該app拍攝。Vine亦沒有像Viddy般,可加入的濾鏡效果。 暫時,Vine只提供iPhone iOS版,Android或其他的手機平台欠奉。 由於我身邊的Geek友大多為Android友,所以友儕間的Vine玩家,數目甚少,正在開始玩的,又以在Twitter活躍的英文Geek友為主。 Vine好玩嗎?雖然介面單薄了一點,但我還是覺得不錯,唯一不太方便的,就是當出外旅遊,手機又沒有data roaming時,想玩Vine就比較麻煩。 拍攝Vine片,我還認為是以逐一秒或半秒的手法拍攝較有趣,有機會有時間的話,加上手機腳架,也不妨試試拍攝Stop Motion。 除了一般數碼達人,跟據我透過Twitter新增的帳號,我發現已逐漸有不少名人、品牌,以及出版企業開始試用Vine,這些帳號,可能是由Twitter官號直接過戶關係,所以,都已經有一個Verified帳號。 目前,由於我個人Vine帳號的Followers還是寥寥可數,相信還要經營一段時間,待多一些朋友一起玩,經常互Like一下對方的Vine後,才會好玩。 各位網友,你開始Vine沒有?開始了的話,不妨大家互動一下哦,我的帳號是@rudileung。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iOS平台上最優秀的Google Reader訂閱app—-Newsify

在iOS有那一個RSS Reader最好用呢?在Facebook向朋友請教,朋友A推薦我用Newsify。 先前都用些免費軟件閱讀RSS上的訂閱,但主打還是用Flipboard,也有用Pocket負責收藏,最近亦多用了Evernote來作資料整理。 由於工作及教學上所需,我對知識及資訊的吞吐量愈來愈大,我發覺若要滿足到我從訂閱、分類、篩選、閱讀、收藏這五個步驟的要求,除了我要培養出一套個人的整理術外,我更需要物色一些好工具。 用了Newsify此app的免費版一個上午,已立即決定升級使用付費版(媽呀,才HK$8,已可iPhone和iPad版兩用),除了因為界面精美外,實用性更是一流。 Newsify的一大優點,是在於它與Google Reader的整合性極高,無論你是透過Google Reader或者是Newsify新增訂閱,兩者都會同時同步,有條不紊。 此外,Newsify內建的搜尋引擎,效率也相當高,要在訂閱中以關鍵字找新聞,輕而易舉。 更重要的一點,是為Newsify的離線閱讀功能,這一點,類似平台如Flipboard等,暫時是最大盲點。 由於我經常要到廣州出差,所以間中會有大半天處於離線狀態,但只要在早上出門前用Newsify同步更新一次,大部份當天的新聞已可儲存,路上便可以繼續輕鬆地閱讀和整理了。 此外,一如巿面上所有主流的新聞訂閱app,看到有趣的新聞,想在社交網絡分享,Newsify也同樣方便。 你大可先標籤某段新聞為重點、或者是將新聞的連結收藏到Evernote,想把文章分享到社交網絡?一籃子的如Facebook、Twitter、Google+、Tumblr或甚至是Buffer等等的超連結,幾乎也可以一鍵搞定。 執筆之時,Newsify正進行限時免費,還未擁有的iOS用家,快快到這裡「單撈」(下載)下來吧。 當然,即使是付費的話,這也是一個物超所值的App哦,支持一下也應該。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杜蕾斯SOS Condoms套套快遞服務

在某個講座場合中,我有幸遇上@快書包的徐智明—這位在內地首創書籍快遞服務的創業家。 @快書包的服務很簡單,到他們的網站或微博(現在微信也可以)訂貨,只要你身處各大指定中國城市的市中心範圍,星期一至五,上午九點到下午六點,無論你在家裡、餐廳、辦公室、或甚至是公園(可能公廁都可以),@快書包 都會在一個小時內將貨品送到,使命必達。 @快書包由最初的暢銷書和雜誌,到後來連零食、洋酒與雜貨也賣。情人節?當然有賣花啦,當我說笑問徐智明有沒有賣過廁紙或者避孕套,嘩哈哈,他居然說有,但廁紙毛利太低,所以只有試過賣避孕套,只可惜生意欠佳,最後失敗收場。 這個當然,情到濃時,乾柴烈火,要對方苦等一個小時?感覺可是一萬年般漫長哦。 我不肯定Durex杜蕾斯在打算提供這個避孕套快遞服務前,有沒有認真考慮過什麼叫如箭在弦,這個服務最後又會否同樣失敗收場,話說回頭,看完這個有關SOS Condoms服務的廣告後,我又真的是在神推鬼擁下,下載了這個app,然後又上了他們的網站一看。 使用這個服務,只需三個步驟,一)告訴SOS Condoms你的位置;二)選購所需套套型號;三)選擇快遞員。 快遞員都有得揀?正是。 整件事最頂癮的,就是這部份,Durex杜蕾斯想得十分週到,為免尷尬,快遞員會分別橋裝成Pizza速遞員、問路的遊客,以及交通警員,然後在神不知鬼不覺的情況下,將套套交到你手上。 暫時這個服務尚未在亞洲提供,但你可以上他們的網站投票,要求盡快將你的城市納入服務範圍。執筆之時,最多人投票要求的,一如所料,正正就是浪漫之都巴黎。 SOS Condoms服務尚未來到你的城市前,我奉勸各位有需要人士,還是要預先入貨或隨身攜帶,人有三急之時,還是要自己幫自己。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把Photo都變成Poster—Phoster

喜歡玩手機攝影的我,最近常玩Phoster這個iOS的app。 前天見Phoster的新版本1.5.0剛推出,想想也是時候向大家介紹一下。 有玩Instagram又有讀過相關外國博客報導的朋友,都可能會聽過,很多Instagram大好友都喜歡暱稱其照片為Poster。 這個名詞,對於某些每次發相都像出Poster的品牌或傳媒帳戶來說,尤其貼切。 顧名思義,Phoster就是Photo-Poster的混合體,把一張iPhone拍下來的照片,匯入此App,就有信手可拈來的數十款設計精美的海報Template任你挑。 全部排版都取材自好些經典海報(包括電影海報),選中了喜歡的風格,就可以更改預設的內文,換上屬於自己的個人化標題。 除標題字款和大小外,需要的話,再可略為修飾一下照片的光暗及對比,讓標題更突出。 最後,就可以選擇海報的印刷風格或紙質(當然都是虛擬的),再匯出,海報就製作完成(打印出來也很方便哦)。 初玩時,發覺Phoster有個缺點,就是它只提供直倒(垂直)的海報選擇,幸而,這個剛推出的最新版本,除了追加了多款新的排版風格外,更新增了方型和橫倒格式。 有了方型的海報,以後,直接匯出往Instagram就更方便了。 Phoster在App Store才賣$15港幣,就可以同時擁有iPhone和iPad兩個版本,絕對物超所值。 以下有幾張拙作,全部兩三分鐘內完成,最後那一張,由我的老婆製作,作為我們一家三口參加SPCA的慈善步行,向朋友籌款之用。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