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eptember 2014

閉上眼,我就像回到中學時代的大會堂音樂廳|KEF The Reference 5

音樂,就是如此玄妙的一件東西,她可以跨越時空,把你帶到很遙遠的地方,同時間,又可以將那很遙遠的地方,帶到你面前。 無可否認,我是一個非常幸運的人。雖然在油塘灣徙置區長大,父母目不識丁,但他們卻千辛萬苦,把我送到一家優秀的學校上課,在那裡,我又有機會遇上我的啟蒙音樂老師。 已經忘記了那一年我是小五小六,某個午飯時間,我在為於頂樓的音樂室裡,初次接觸到老師正在播放的澎湃無比的交響樂章(他最愛播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和「火鳥」來炸機),從此,我就開始沉醉於浩瀚無邊的古典音樂世界。 中學時代,家裡仍負擔不起Hi-Fi(其實根本沒有地方放),除了經常躲在老師的音樂室享受音樂之外,下課後我更愛流連於旺角的音響店,或者是某家在地庫專賣古典音樂的唱片店,與賣唱片的那位事頭婆談天說地。 那是一個美好的八十年代,音響店唱片店的叔叔嬸嬸明知我混吉,閒著的時候,就當吹吹水吧,都會招呼我一下的。 還有還有,間中,我也會在窩打老道的圖書館,也會舉辦一場古典音樂欣賞會,我想當年應該是有些音響器材公司贊助,依稀的印象中,當時面前總會有一對和當時的我差不多高的座地大喇叭,高中音三個單元,所發出的聲響,包圍在整個空間內,完美得像身處於大會堂音樂廳,為我們帶來《醉人音樂》的,是陳浩才先生。 古典音樂,不一定只是上流社會附庸風雅的玩意。 期間,我更開始對某幾個牌子的大喇叭,印象分外深刻,其中包括B&W、KEF和Celestion,記得當年旺角音響店叔叔說,這些都是英國喇叭,特色就是一個字—真,所以BBC電台,都指定使用KEF喇叭,作為鑑聽之用。 其實我一生人都未曾擁有過一對接近身高的大喇叭,但我經常有去大會堂和文化中心聽音樂會,印象中,我依稀記得這幾個牌子的大喇叭,音色真的和我坐在音樂廳內聽過的管絃樂團現場演出,相當接近。 如果味覺是很多人的童年記憶,對於我來說,聲音也是另一種印象深刻的記憶。 上個月底,某個下午,我一個人帶著數張CD,獨自去到KEF位於銅鑼灣的陳列室,就是想回味一下我這中學年代的回憶。 音響室内盡是頂級的音響器材,屹立在我面前,就是一對KEF座地大喇叭—The Reference 5。 KEF的朋友向我娓娓道來,有關這品牌及The Reference系列喇叭的歷史,譬如,話說每一對KEF喇叭,都是由同一位工程師,由頭至尾負責組裝的嚴謹過程的心血結晶;創新專利的Uni-Q同軸共點單元,是如何將中高音合而為一,讓人聲更純美;無論聲響多爆棚,音箱頂上那個二元硬幣,仍然是絲毫不動的完美穩定結構。 最後,最令我最難以置信的,是原來這跨越接近半個世紀的英國品牌,老早已經被某本地集團收購,KEF的老闆,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香港音響發燒友。 我把我當年最愛聽的幾套古典交響樂曲的版本,交給這套音響器材播放,同時,也帶了好些我在80年代愛聽的爵士樂和日本流行樂,順帶回味一下。 打頭陣作暖身的,是大貫妙子和山下達郎,隨後我也播放了John Coltrane的經典名作。果然名不虛傳,中音的人聲、色士風聲,立體感很強,聲音沉澱在空氣中,音質很通透,完全沒有一般喇叭的所謂箱聲。 正場上演,我挑選了蘇提及卡拉揚分別領軍下的芝加哥交響樂團及柏林愛樂樂團,白遼士的幻想交響曲、霍爾斯特的行星組曲、威爾第的安魂曲、穆索尔斯基的圖畫展覽會等等。 雖然我未有幸聽過這兩位大師的現場演出,但這些作品,我都曾經分別試過身為音樂廳聽眾,以及樂團演出者的角色參與,所以,我對樂曲的好些細節,算是略懂一二,我的”Reference”,就是我曾經在現場經歷過這些樂曲的一雙耳朵。 當日,我面前的這一對The Reference 5,完全沒有令我失望,音樂廳每件樂器間的距離感,由極細膩以至極爆棚的動態,就連大後方的一件小小的敲擊樂器,音樂表情,七情上面,細節表露無遺。 這個下午,我像坐著時光機,回到從前我坐在香港大會堂及文化中心音樂廳的座位上的一刻,那是我記憶中的完美時光,這一刻,透過聲音,我來了一次時光旅行,音樂,就是如此玄妙的一件東西。

鏡頭相機新世紀,可換E Mount鏡之Sony QX1。

因為整組單元的form factor實在破格,在公眾場合拿這部Sony QX1出來使用,注目度很高,相識與不相識的朋友都會問:「這是什麼來的?這東西與一部小相機比較,又怎麼樣?」 與其說這是一台新型號相機,不如說這是一種截然不同的拍攝模式。 若果你硬是要惦念著傻瓜機的快速啟動,無反機的輕巧便利,請容許我斬釘截鐵,QX系未必是你那杯茶。 QX系完全是另一種的拍攝模式,主機就是鏡頭及感光元件,觀景窗熒幕及操作調控則主要交由外置手機,兩者可分可合。 若純以鏡頭作主導,QX系的鏡頭相機,可大大提高鏡頭取景角度的便利性,或甚至是,將攜帶鏡頭拍攝與負責構圖的工作,在有限的距離內,分別交給兩名使用者同步進行。 這已經是Sony QX系的第二代,第一代的QX100我也有借過來試用,雖然攝影質素與RX100接近,但我對器材的態度,是它來遷就我而不是我來遷就它,勉強無幸福,初時有點心動,但最後我還是說服不到自己。 來到第二代了,今次這台QX1在form factor上試圖有更大突破—就是可以換鏡,或者說,貴客請自備鏡頭。   剔走了鏡頭後的QX1,卻完全未有瘦身的跡象,由QX100原先一體連鏡時的179g,增磅至目前的216g。 重量來自那裡? QX1整體的結構,最大的分別,除了內置了一枚GN4閃光燈外,還有一枚NP-FW50 專用鋰電池,即是Sony NEX系或與a5000/a5100系使用的同款電池,續航力當然更持久,可拍攝達440張照片。 沒有內置鏡頭的QX1,最大的亮點是可直接搭配E Mount鏡頭(A Mount需另加接環),內置的一枚2000萬有效像素的APS-C感光元件,感光元件尺寸亦由QX100的13.2 x 8.8 mm,大幅提升至23.2 x 15.4 mm。 感光元件夠大,相機最高感光度亦可達 ISO16000,加上支援P/A/S 拍攝模式,以及可拍攝RAW檔,令QX1更能發揮到媲美一般E Mount鏡頭相機的高畫質影像效果,對於E Mount用家來說,實在是非常吸引。 除了可換鏡頭,使用體驗上的最大不同,是今回配合QX1推出同步更新的PlayMemories 5.0手機app,手機連接單元的速度,明顯地比上一代QX100的時候大幅改善,透過Wi-Fi,大概需要5秒左右,NFC的話,3秒左右便可接通。 此外,操作介面亦經過重新設計,調教光圈 、ISO、EV曝光補償亦輕而易舉,操作一如手機攝影app,整體而言,尚算流暢易用。 除QX1主機外,Sony亦特別給我借來一支1.8/24光圈的蔡司鏡,鏡身頗為墜手,將鏡頭接上主機再夾實手機,因為頭重尾輕的關係,初時要習慣一下如何主要靠單手(左手)握鏡進行拍攝,但長時間單手托住鏡頭,久了會有點累,這方面,大家要有心理準備。 相比起QX100,操控速度流暢度,顯然已經來了個大躍進,但追焦仍偶有失手,咔啪與咔啪之間依然稍有遲緩,所以,不要奢望可連環快拍,又或是追蹤拍攝難以捉摸的小朋友及小動物。 近攝取景靜止物件、刁鑽角度則絕對可得心應手,無痛直接過相往手機,同時間,需要上載往社交網絡的話,更是絕無難度。 使用了好幾天,開始稍稍適應了它的對焦和拍攝速度,基本上,照片的成像質素,與一般NEX級數的無反機分別不大。 你大可當作,平日只需要帶一支E Mount鏡在身,便可以拍攝出相當於一台無反相機的照片質素,更重要的,是你可以手持鏡頭,嘗試更多不同實驗角度的拍攝體驗。 我相信,對於E Mount用家而言,QX1實在具備一定的吸引力,我會索性將它定性為一件專為E Mount用家而設的攝影玩具,這樣說,相信也不算過份。

Selfie女王Killersoap | Xperia C3

十個女仔,九個認細,十個用Sony手機嘅女仔,九個都話貪影相靚。 其實,通常我都唔好意思問清楚,究竟佢哋係覺得影出嚟啲相靚,抑或係拍得佢哋靚。 總之兩個字講晒,貪靚,講完。 所以,今次這一部打正牌頭是Selfie利器的Xperia C3,我就覺得絕對就是為貪靚的女士而設,可是,作為男士,給我用的話又會不會變得很乸型呢? 還好還好,這部機除了薄荷綠和白色之外,還有我較喜歡的啞光黑。 Xperia C3屬於入門機,價位定在二千多而已,但做工用料毫不馬虎。 首先,最煞食的,就是號稱PROselfie Cam的500萬像前置鏡頭,25mm 廣角,追加前置LED柔光補光燈,配合5.5吋1280 X 720 高解像度大芒,機背的防滑手塑膠物料,伸手玩自拍,無需自拍神棍,一大班朋友迫在一起,依然拍得起。 更厲害的,是那個還原靚靚自拍mode,神不知鬼不覺,幫你自動美圖,你可以堅持自己沒有用美圖秀秀,原原本本,你就是雪完美。 但作為男人老狗,用前就要考慮清楚,我試過連鬚根都唔見埋,頓然覺得自己變了如花,有點難以接受,所以,雖然我都有嘗試自拍,最後還是關了那個自動美圖mode。 至於那些內置的AR照片編輯模式,花樣百出兼極之卡哇伊,神乎其技,超級好玩,可是呢,這些精彩的變萌機會,實在是不屬於我,我還是留給女士們玩吧,我怕會嚇親街坊。 以下是我破天荒的自拍照,除了我一個男人加一條老狗外,我也嘗試將這台Xperia C3手機放了在一些出其不意的地方,然後進行自拍,我發覺此機前置的25mm 廣角鏡,實在好玩又有用。   我實在驚訝(認真mode)這部才二千多的入門手機,鏡頭可以有如此質素。 此機配備Sony自家製的Exmor RS Sensor,除500萬像的前置鏡頭,800萬像的後置鏡頭也交足功課,我是Sony NEX7系的捧場客,這Sony味的色澤,是我那杯茶。 我不用多說,自己看我所拍下的相版,成像相當銳利,全部直出無執相,朋友在Facebook看見,紛紛問我為何又買新相機這麼敗家。   可能因為是入門手機吧,此機只配備1GB RAM和8GB ROM,沒插外置記憶卡的話,你裝多幾個app,就已經肯定爆memory。 尤其是,這是一部自拍手機,你一定會有聊無聊拍拍埋埋大堆照片,所以,我會強烈建議你買一張32GB快讀記憶卡,同時將可以在外置記憶卡上運行的app,以及所有照片檔,全部搬過去,信我,你一定不會後悔。 用了這台Xperia C3接近三個禮拜,感覺上,界面仍相當流暢,因為機身輕薄,單手mode使用,一陽指亦無問題。 2550 mah電池的續航力,還好,一般情況下,我用得很粗(不斷拍照和上最大食的Facebook),也可以捱過一整日,晚上臨睡前一般用剩15%,平日傍身的尿袋,得物無所用。 我最大投訴是這部機的size,5.5 吋芒雖然悅目,拿上手手感亦不錯,但作為天天穿牛仔褲身形又接近哈比人的我,把這手機放在前面褲袋,方方正正的尖角位,就令我行動起來就有點不方便,放在後面褲袋,我又怕它會拗柴。 如果你是Selfie女王(為什麼是女王而不是男神?自己諗),平日又喜歡用手機拍照多過用手機打機,我覺得這台Xperia C3,相信是目前這個價位的最佳選擇之一了,各位Selfie女王,這將會是妳的自拍神器。 伸延閱讀:有了自拍神機,當然也要學曉自拍神技,較早前我寫了一篇【神Fie其技】,各位自拍好友,可作參考。

神Fie其技

Selfie風潮席捲全球,由美國總統以至深水埗霞姨,人人隨時隨地,無論在獨自去偷歡,抑或是三五成群,辰時卯時,拿起手機Selfie一下已是常識。 有學者追溯Selfie之風,始祖其實是蒙娜麗莎,那個神秘的微笑很明顯就是望著鏡頭的自拍神情,那位姓達名文西之男充其量也只不過是麗莎的人肉自拍神器。 只要有神棍, 人人都可以係Selfie神。難怪,最近連行山人士的拐杖、差館阿Sir的警棍、丐幫教主的打狗棒,都一律被Selfie神棍取替,後會無期。 要得道成仙,成為Selfie神人,除了Selfie神棍、Selfie神機、Selfie神油之外,你還要學懂三五招式,始可獲Like無數,於一眾神人中脫穎而出。 見你人品好又有誠意,好,就讓我過你幾招。 第一招,無病呻Fie。無論你真病好假病好,當你的朋友見到你一個病樣臥在床上,此時此刻來個Selfie,我見猶憐之心必定蜂擁而至,Like=問候。 第二招,目露兇Fie。擺出一個疑似被狗仔隊追然後回眸一「啤」的霸氣表情,Like=喂呀。 第三招,愛心爆Fie。當你拖阿婆過馬路、幫阿伯執紙皮箱、於港鐵讓座之時,緊記有圖有真相,Like=欽敬。 第四招,無心睡Fie。以高炒角度(用自拍神棍更佳),自導自演一齣海棠春夢,重點是要繼續閉目裝睡,Like=起身返工喇。 第五招,招兵買Fie。以45度斜角高炒, ChokChok可憐之眼神含羞望向鏡頭反方,若為少年十八,可考慮GEM式金魚嘴賣萌,Like=兵仔揮手區。 第六招,羣鶯亂Fie。三五知己,各人擺出一個不同姿勢,同場異夢,儼如基利戰隊列陣。Like=玩呢啲。 第七招,等一個人咖Fie。本來買定兩杯Latte等他,誰知等足半小時,於是連簽名咖啡杯公開tag他,自拍抗議。Like=今次有人要被星巴了。 說到底,正所謂「欲練神功,必先自Phone」,想成為自拍神人,一部用慣用熟,兼具強勁高像素前置鏡頭的Selfie神機,實在是居家旅行之必備良Phone,欲知今期流行那誰,詳情請參閱今期e-Zone手機大全。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真相|Reality】攝影展

廣告,是否就只不過是一個接一個美麗謊言? 抑惡揚善、誇大其辭、無中生有、危言聳聽、神棍變天王、荒山變豪宅、債仔變叻仔,任擇其一,總有一單响左近。 廣告中呈現出來的產品及品牌形像,這些漂亮的語言和畫面的背後,究竟與「真相」的距離有多遠? 作為一名靠做廣告混飯吃的廣告人,過去廿年來,夜闌人靜,我久不久都會把這堆問題拿出來,自問自答好幾遍。 昨天下午,平日只會因行山或拜山才在星期日出城的我,特別破例,就是想聽一聽張震揚和梁詠珊這兩位年輕攝影師,就「真相」這主題,分享他倆如何在遊走於商業與藝術之間的同時,對香港這城市及商業社會的觀察與體會。 張震揚和梁詠珊是對夫妻創意檔,前者熱衷藝術攝影教育,成名作之一的明爐燒鴨針孔攝影機,中外馳名,想法較為哲理性;後者則為近年城中炙手可熱的時尚攝影師,一人一機,上山下海遇job殺job,偶爾影而優則寫,要做就去做。 夫唱婦隨,婦唱夫隨,比想法,兩者不分高下。糖兄糖妹兩個位置,隨時可以對調。 「揾食啫」是我等典型港人的口頭禪,我對這句話,感到十分厭惡,因為,有些時候,無可奈何地,我也間中要逼自己這樣想,或者是逼自己的下屬這樣想。 這個下午,聽張震揚和梁詠珊的一席話,作為一個商業攝影單位,有趣的是,期間,他們二人完全沒有給我半點「揾食啫」的感覺,很難得。 雖然,他倆還未至於不吃人間煙火,二人說起話來,仍帶點靦腆神色,互相讓咪,但當講述他們的作品時,卻充分流露出那份對創作的熱誠,不是靠口才,用作品說故事,往往才是令人最動容。 大家已經錯過了這個精彩的分享會,但仍然可以在9月26號前,去Gallery 27,欣賞一下這個Photo by Studio TM 攝影展。 這個以【真相|Reality】為主題的攝影展,展出了十幅各迥異有趣的糸列作品,以商業攝影與藝術概念,讓我們對香港這城市的「真相」進行反思。 從今天開始,Topaz與Martin,是兩個我會記著的名字。 Gallery 27 address 1901 Harcourt House, 39 Gloucester Road, Wanchai Hong Kong

7不思議社膠網絡行為

小學老師都有教我們,切勿誤交損友,來到網絡世代,更要步步為營,誤膠損友,膠誤一生。 以下7不思議社膠網絡行為,是他也是你和我,希望大家引以為戒,可免則免。 1.劇透膠:你開開心心看完星星大結局,也要體諒那些連第三集都未看到的朋友,為大家提供劇情輔導,沒有人會多謝你,但我最討厭的,還是與美國沒時差的你,你第一時間看完今個禮拜最新一集Game Of Thrones,立即公告「阿邊個最後無事」、「點解連邊個都要死呀」、「你唔好以為邊個係好人」。難怪,當Google 「劇透」二字,最佳答案會是「劇透死全家」這溫馨提示。 2.求Like膠:作為一眾可愛B仔狗仔貓仔的父母,我明我明,大家都只不過想各位朋友派下Like,正所謂Like尚往來,其實我也從來不吝嗇。只不過,當你走火入魔,成為狂Po派,一日最少五次,最近還參加了「愛心BB靚相日日鬥Like大行動」,逼朋友每日陪你洗版,見Like數落後大市,就Tag齊全體小學同學然後人人邀Like,你真的為了想贏到兩箱奶粉而出賣朋友? 3.表態膠:不知何時開始,無論你是撐三叔或是愛蘋果,支持私煙BB抑或是靜心妹妹,你除了要急於在Facebook表態,你更喜歡逼其他毫無性格如我等一眾無膽匪類,不得不開誠佈公,甚者,更會直接tag齊我及眾街坊,逼大家非表態不可。其實我想知,你是否認為在Facebook上表態才代表夠決心?Facebook表態其實值幾錢斤? 4.早知膠:正所謂「有早知,無乞兒」,事後孔明是你的強項,無論我放什麼上Facebook,你的回應十居八九都是「係人都知」、「一早都知」、「老早話你知」等冷言冷語。對待你這類先覺先知的朋友,我會直接問你下期六合彩頭獎號碼,你每次卻是無言,何解? 5.厚多膠:坐地鐵,見到有人偷食了兩粒果汁橡皮糖、有人裝睡不讓座給婆婆、小朋友打尖霸位等惡行,你第一時間拍照Po上Facebook,然後用判官口吻,與一眾花生友口誅筆伐,一口咬定人家罪該萬死。但依我認為,既然做得厚多之士,你就不要鬼鬼祟祟,和人家當面對質吧,那怕被罵厚多士?說不定,下次生果動新聞,主角就是你。 6.受害膠:你老闆虧待你、你老公冷落你、就連個天都針對你,你是天生的受害者,但你很幸運,每次呼天搶地公開譴責的時候,身邊總有人鼓勵,叫你Add多一點Oil。但其實,在Facebook上聲援,其實與吃花生無異,稍為關心你的朋友,這個世上,有件東西叫電話。做受害膠和經常聲援受害膠者,一般交情,好極有限。 7.邀請膠:中學同學邀請大家出來吃的生日飯局,你每次都零回應,但每次有新Game上場,你要江湖救急找朋友借運,你卻可以連環向所有朋友喪發遊戲邀請。夠了夠了,我對自己是否像某某劇集那個角色、又或者你剛剛參加了的團購活動,完全沒興趣,你再邀請我,就真係要和你絕膠了。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U2新專輯iTunes免費下載帶來的啟示

昨天大家都在雀躍地討論Apple的發佈會,熱烈地研究應該入手那一部iPhone6,又或者是明年才登場的AppleWatch。 你就罵我這份人老套吧,坦白説,自老Steve仙遊後,Apple產品雖然仍然維持著一定水準,但產品發佈會已不能同一日而語,從前我當煲劇般收看的MacWorld,到現在我上YouTube找精華片段看的,已經算是賞面。 對於我來說,今次發佈會的兩大亮點,是為U2將整張最新專輯“Songs of Innocence”,放在iTunes任君免費下載兩星期,同時間,Apple亦宣布其Apple Pay以指紋認證的支付平台,即將於10月面世。 新產品年年都有,但一個新的ecosystem的誕生,才是非同小可,而這方面,Apple向來擅長捆綁式營銷,Apple Pay的出現,肯定是可影響到未來網絡生態的大事件。 那麼Apple Pay和U2新專輯又有什麼關係呢? Apple虎視眈眈的,就是當消費者將來在使用iTunes購物時(那怕你幫襯的只是$0.99美金),要乖乖地將個人的信用卡,綁定在iTunes的帳號,這張U2最新專輯,就算是餌引吧(雖然,下載歌曲之時,你並不需要綁定信用卡)。 Apple的目標消費群,是全球擁有信用卡的U2粉絲及其他樂迷。 U2這隊搖滾老將,已經坐擁了不少成熟樂迷,他們大多擁有資深的樂齡,但尚未必是iTunes這類電子媒體的用戶,他們可能擁有較高的消費力,是iTunes最想羅致的一群。 同時間,U2亦希望透過iTunes這坐擁全球5億用戶的平台,跨越地域界限,接觸到更廣泛更年青的樂迷。反正這個年頭,專輯某程度而言已成為音樂營銷的副產品,開放免費下載兩星期,絕對是除笨有精。 更何況,有關下載的數據,譬如下載數字最高最快的地區或城市,大有可能可成為樂隊分析市場潛力的工具,說不定,U2策劃下一次在那一些城市舉行音樂會時,就會以此作為參考。 那天和一位App Developer朋友談及他的生意,他公司的音樂軟件同時推出了iOS及Android版本,一律免費下載,然後才追加in-app purchase,有趣的是,Android版本明明下載數量佔大多數,但說到付費,卻是iOS用戶遙遙領先,由此可見,作為一個支付平台,Apple Pay的發展潛力,絕對大有可為。 在不久的將來,商家們會愈來愈重視的,就是這透過移動裝置的支付平台,指紋認證,相信比NFC或傳統Bar Code,更有趣更具顛覆性。    

Michael Jackson【Xscape】神級遺作 打入凡間

商業社會就是這樣,要賺,就一定要賺到最後的一分一毫,那管大家都可能已感到累透,開到荼蘼。 Michael Jackson離開了已經差不多5年,惦念著他的樂迷,包括我在內,當然仍然大有人在。 有關MJ而衍生的副產品,譬如再版再版再再版的錄音、書籍、音樂劇、紀錄片等等,繼續長賣長有,唱片公司、音樂出版商,怎可能對MJ這金礦坐視不理? MJ的未發表作品,更加是個金礦。 已經忘記了是在那裡看過的訪問,據說,當年MJ的創作全盛期,Quincy Jones為他監製了他音樂事業高峰的三大專輯:【Off the Wall】、【Thriller】和【Bad】,創作力澎湃的他倆,除了在製作每張專輯前,會起碼聽超過過六、七百首demo,然後,MJ也會為每張專輯,試唱試錄試製作大批歌曲,為每張專輯準備足夠可作挑選的「存貨」,隨時都有二、三十首。 所以也難怪,這階段的MJ專輯,差不多都像人家某某歌手成名後的精選作品。同時,你也會明白,以【Thriller】為例,為何人家一張專輯九首歌曲,可以有七首成為上榜單曲。 據說,在MJ的創作過程中,只要靈感一到,他就會找些樂手來,先做個創作大綱,然後,一邊試彈試唱,一邊尋找更多靈感。 Quincy Jones曾經在訪問中,便透露他們這一對金牌音樂拍檔,當年比喻這創作過程為「寶麗萊」,就是先隨意影下一大堆試拍,看看效果,然後才從中精挑細選,繼續鑽研、改良、重組。 暫時未有一個官方的數字,告訴大家MJ所遺留下來的音樂「寶麗萊」,數量究竟有多少,大家只可以肯定,數量肯定不菲。但當中涉及的音樂出版公司,關係相信亦錯綜複雜,要推出MJ專輯,相信要經歷重重關卡,說易行難。 於是,過去幾年間,就有不少「有心人」,將一些MJ的未發表作品,放上互聯網供大家欣賞。 事實上,這張最「新」專輯【Xscape】,已經是MJ離開後,第二張官方發表的遺作專輯,前作名為【Michael】,我認為出得有點倉促,就連專輯名字也欠缺誠意。 但話雖如此,專輯內仍有我當年極喜歡,被YMO (Yellow Magic Orchestra)唱出名堂的”Behind The Mask”,事隔多年,終於有機會聽到傳聞中的MJ原版,第一次聽到,震撼依然。 但說到專輯內的其餘作品,就真的是乏善足陳了,說到底,我認為太像是MJ的倉底貨,除了”Behind The Mask”,其他歌曲當年未被選上,作為次選作品,當中一定有其因由。 今回整張【Xscape】專輯合共只有8首歌曲,如果你購買的是iTunes的Delux版,還會包括了歌曲原版的demo,另追加一首特別混音,Justin Timberlake客串合唱部分的”Love Never Felt So Good”。 “Love Never Felt So Good”可能是整張專輯中,旋律最易討好又最易令人聞歌起舞的作品,尤其看過其MV的話,當中洋溢的快樂節拍,實在令人很難不喜歡這歌曲。 原曲demo灌錄於1983年,大概是Thriller推出後開始進行宣傳期間吧,那個時候的MJ,聲音仿如天籟。當年灌錄的demo之內,負責彈奏鋼琴的是Paul Anka,感覺上,像是個即興場合,唱者伴奏者雙方也來得相當隨意,活像是兩位老朋友,湊巧聚在一起,彈彈琴、夾夾歌,編曲簡單純粹,相信真的是一個demo錄音。 重新混音後,感覺上,大家都像與MJ回到【Off The Wall】專輯中,像”Rock With You” 那類教人無憂無慮的80年代,編曲上,那伴隨著電子節拍的悠揚弦樂聲響,明明是很80年代的士夠格的,但聽起來卻一點也不落伍,當然,加上了Justin Timberlake的合唱和音部分,整首歌曲更加是立即摩登起來了,Timbaland的監製功力,鬼斧神工。 “Slave To The Rhythm”是挾Sony旗艦智能手機上市廣告聲勢推出的作品,據聞在歐洲推出時宣傳鋪天蓋地,亦被用作廣告宣傳歌曲。原曲本來打算收錄於1991年的Dangerous專輯,被篩出來後,事隔20多年後,今天才再次重見天日。 我覺得即使是當年的demo,其實完成度頗高,現在聽起來也不覺落伍。當然,新版本的配樂高壓節奏編曲,令全曲來得更有氣勢。但MJ的叫喊口技,較為重手過火,聽得令人有點累,其實可以酌量減少。 有關此曲,網絡上還流傳了一個MJ與Justin Bieber的合唱版本,聽說出來的效果監製不滿意,所以未有收錄於專輯中,但有心的樂迷,卻剪輯了一個似模似樣的MV,在YouTube發佈。 想一睹原版MV的精彩演出的話,其實,MJ的官方YouTube VEVO頻道,有一個是來自Billboard音樂頒獎典禮的片段,當中,居然有一個用Hologram投射出一個虛擬MJ,配合現場舞蹈的演出的MV,像真度極高,十分精彩。 “A …

Michael Jackson【Xscape】神級遺作 打入凡間 Read More »

IKEA 2015目錄BookBook,當正自己係MacBook?

某日,有同事怒氣沖沖走過來,告訴我說:「那家廣告公司的新作,很明顯是抄襲我們的。」 我看看那份作品,雖然明顯有參考之嫌,但我卻安慰同事說:「哈哈,被抄襲也算是另一種形式的一種讃美哦。」 我不知道Apple廣告的創作人員會否也這樣想,但這類cliche中的cliche的典型Apple產品介紹短片,早已演變成坊間不知多少支惡搞短片的reference。 意想不到的是,今次一齊來癲的,居然是IKEA。 每一年,IKEA最新一期的產品目錄,早已代替了黃頁分類,可能是每個屋苑每年最受歡迎的宣傳印刷品。 即使來到數碼年代,搞什麼花臣的電子版本都已經出齊,可謂應有盡有,但唯獨是,實實在在的一冊IKEA目錄,還依然是不少家庭都要有一本守門口的家居寶典。 可能有見及此,今次的IKEA目錄宣傳片,就索性煞有介事地,將這本目錄當作高科技的MacBook般賣,短片中的IKEA設計師,造型動作亦扮足Apple的Joni Ive。 更抵死的,是IKEA索性trademark了BookBook這個名,並且將這期IKEA目錄,以此命名。 查實,呢段短片有少少令我想起國產凌凌漆--「表面上,呢本一半8吋乘7.5吋嘅宜家目錄,係一本普通嘅目錄,但實質上,佢裡面獲得多國專利發明嘅目測人手導航系統,再加上328頁嘅高清圖片,絕對可以稱得上係北歐藝術與科技嘅結晶,唔怪之得人人都想攞一本,如果你果本畀看更偷咗,唔緊要,打個電話畀我哋,好快就有另一本,直接下載到你屋企嘅信箱。」 科技以人為本,真係笑死人唔使本。

音樂給你的勇氣

「今朝早聽到呢首歌,好開心哦。」 以上是經常出現在我家,我和我太太的對白。 對於你來說,在生活裡,音樂又扮演著什麼角色? 我相信,這晚出現在林二汶音樂會的朋友來說,音樂,就可以是給予心靈的一種力量。 一曲既畢,這種力量,會停留在身體內一段時間,讓你更有勇氣,去面對明日的挑戰,去走一條前景未明的陌生路。 一如林二汶這張新專輯的主題一樣,會讓你繼續On The Go。 這一晚夜,我路過這張音樂會的海報,我低頭合十,不是想搞笑,而是,我真的心存感激,多謝上天讓我有機會學音樂。 於是,無論生命上面對不同的挫折,說我阿Q也好,我依然會覺得,自己是一個幸運的人。 正因為,音樂這好朋友,經常給予我勇氣。 不要讓音樂停下來,要永遠On The 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