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ne 2014

Jabra Rox Wireless無線靚聲一身輕

年多前,試用過Plantronics Backbeat Go的那款無線入耳式藍牙耳機,雖然相當輕身亦夠方便,但音質一般,兼且電力的續航力欠佳,我又專揀出門前才發覺忘記充電,用了個多月,最後就放棄了。 最近,從公關公司收到了另一款藍牙耳機,今次是來自丹麥的品牌Jabra,型號名稱Jabra Rox Wireless。 說到底,聽歌始終是一種享受,所以,向來除了因為做運動這原因外,對這類藍牙耳機興趣不大,但誰知,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態,連續試用了兩個月,這一次,居然好用到唔捨得除下來。 是的,我對入耳式藍牙耳機的音響質素,向來有偏見,覺得總是音量大夠力水就算,很少講究音質,但這一次,我卻因Jabra Rox Wireless這套單元有所改變。 隨套裝附送了4對不同大小的矽膠耳塞,為了獲得較「充實」的隔音感覺,我選了較大的一對,再配合有3對大小尺碼選擇的耳翼,配戴上後,固定得很好,稍微的壓逼感,包圍感,剛好。 打開Spotify,選了些跑步常聽的快歌試聽,低音力度相當強勁,kick drum夠punchy,絕不含蓄,尚未流於粗枝大葉,細節尚可接受。 再聽了ColdPlay的新作A Sky Full Off Star和Magic,樂器層次逐步推進,分音玲瓏浮凸,人聲自然細膩,中音溫暖,音色之佳,有點喜出望外。 隨機還附送了一組Jabra Sound App密碼,下載iOS或Android的免費版後,輸入密碼就能夠升級,據稱配合Dobly Digital Plus技術,能自動提升音響效果。 我用剛幫襯iTunes買的Michael Jackson新專輯稍作試聽,覺得動態力度的確是明顯提升了,但音色卻有點喧染,重口味,不是我那杯茶,先多謝了。 北歐設計,向來簡約,同時強調功能實用強,這款Jabra Rox Wireless也不例外。 事實上,她除了在CES 2014國際消費電子展覽中,於耳機產品類別獲得了創新設計與工程獎外,在Red Dot 2014頒獎禮中,亦獲得優秀產品設計大獎,獲得業界的青睞。 Jabra Rox Wireless設計貼心特色之一,是在兩邊耳機各內置了一顆磁石,非使用時,將兩邊耳機互相貼上,單元就會自動啟動省電模式。 平日把耳機掛在頸項,反正很容易會跌下來,有了這個設計,兩邊一貼,馬上變成小頸圈。 有電話打入時,你就會知道多方便,是的,除了聽歌,我更喜歡用此耳機來打con call。 整組耳機單元,主要採用不銹鋼打造,接線方面,則以Kevlar強韌合成塑膠物料製造,因此不容易打結。 此外,物料更具有防塵防水功能,夏天的我,在戶外出沒時經常大汗淋漓,實在最合適不過。 但戴着來跑步的話,我就發覺,以這組單元的重量,舒適性一般。始終,金屬外殼兼內置磁石,「墜」手是必然,戴着來做運動,在下嫌它略重,不太自在。 支援藍牙4.0及NFC技術,連接相當方便,我上班沿途中用手機聽,回到辦公室轉用MacBook,二十秒左右,機過機無問題。 Jabra Rox Wireless一次充滿電後,一般來說,我斷斷續續地使用,大概可以用兩天半左右,電量尚可接受,與官方描述可連續使用5.5小時,備用時間18天,相差不遠。 此單元零售價大概$900(港幣),以音質而言,加上藍牙無線,算是物有所值,藍牙耳機,今後又多了一個選擇。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額外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Côte & Ciel強殖裝甲背包系Nile Rucksack

相信沒有多少個品牌的背包,造型能夠及得上Côte & Ciel的背包來得更iconic。 Côte & Ciel的背包,部分專為15”Macbook而設,體型較一般背包略大,驟眼看起來較為笨重,加上獨特的物料,孭起來,有些時候,真有點像穿起一件裝甲外套。 尤其是,當孭在身材媲美哈比人的我身上時,更加是相映成趣。間中在街上遇上朋友,總是說老遠就認得我,很多時候,就是多得我的背包。 較早前,我有幸在100毛周刊的特刊100模上鏡,攝影師哥哥仔叫我要來個上班途中與他偶遇的造型,於是,我就索性孭著這個牌子的新款背包Nile Rucksack,在中環扮正在上班。 雖然我經常自嘲我像忍者龜,可是,那張相出了街,事後,我卻被不少朋友問起,紛紛想打聽我當日孭著的,是什麼牌子的背包。 但不說不知,這個忍者龜殼,其實不是大家想像中那麼笨重。 再者,Côte & Ciel背包符合人體工學的結構,即使是放入電腦,孭起來行動,其實也相當輕鬆。 我第一個擁有的Côte & Ciel背包,是灰色帆布的Isar Rucksack,除了物料有一種「禪」味之外,我就尤其欣賞它的內籠間隔,實用非常。 較早前,Côte&Ciel推出了一個新一季的Nile Rucksack,骨架構造,接近先前的Isar Rucksack,但卻是一個進階版。 一用就知龍與鳳,內籠間隔,比起先前的Isar系,更加實用。 而且,由於物料選材關係,今次不用帆布,改用具防水功能的合成物料,孭起來,感覺雖然略為大了,但卻反而輕了少許。 Nile Rucksack本身創作靈感,正好就是來自尼羅河旁,所以,其中一款的外殼,設計圖紋有點像岩石紋理,加上背包部分的軍綠色,outdoor味較濃。 灰色那款,與我先前擁有的那款,顏色配搭相當接近,雖然質料質感分別相當大,思前想後,我還是想來點新鮮感,最後決定揀了風格較硬朗的Obsidian「黑曜石」這款式。 啞黑色的合成面料,印象中,除了是真皮,在背包界中較為罕見。 它的質感,令我聯想起Dark Knight蝙蝠俠的盔甲,背著去上班,平日全套老西加波鞋的我,配搭casual得來夠踏實,與我的黑面神造型,匹配得恰到好處。 主要間隔與先前的設計差不多,收納空間可達29公升,雖然我用的是13”MacBook,但此規格,即使是15”MacBook,也應付得綽綽有餘。 除了置於上方的拉鏈暗格,今回加了兩個設計貼心的小口袋,方便放進如筆或鎖匙一類的小物件。 外面一層的間隔,適合用來放A4或以上尺寸的文件或文件夾,內籠之間,亦多了一組拉鏈暗格口袋。 主要兩個間隔的內籠,拉鏈都置於頂部,打開袋拿東西,比從前的設計更方便。 頂部還設有一個暗格,內裡暗藏一個防水尼龍罩,一拉即用,十分方便,一如專業outdoor背包。 但我試過好幾次沒帶雨傘,冒著雨行街,發覺本身背包外殼塗層的防水功能都不俗,所以,我覺得,如果到時行走於城市,應該問題不大。 由拉鏈、車縫到物料,整個背包的做工都相當細緻,加上功能性的設計細節,這個進階版的Rucksack,實在讓我愈來愈喜歡Côte & Ciel這品牌了。 (筆者按:本文產品由品牌贊助提供,本人並無收取任何稿費等酬勞)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眨眼間,已經是四個月前的事了,我有幸上了商業電台叉姐何秀萍【有誰共鳴】這節目,分享了有關我的音樂人生的成長故事。 我這個人沒什麼急才,所以,一如既往,錄音當日,我都有準備好貓紙。 雖然沒有照著稿讀,但我也有先寫下大綱,反正寫了,也想和大家分享一下。 節目錄音當日,我一共分享了10首歌,後來,因為時間關係,其中有一首歌的錄音沒有播出。 從前,總以為做電台節目很容易,只要口才好懂選曲就可以,今次這個經驗,卻令我發覺,要控制時間控制得恰到好處,講話又要字正腔圓,原来是這麼困難。 事後我想,實在佩服那一些,每天早上,在我們魂魄未齊的時候,就要開咪做直播的電台節目主持人。 我已經把當日的錄音,分成兩段,放了上網,希望和大家分享一下,也希望你也會有所共鳴。 今日,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音樂人生。 我自小在屋邨長大,因為反正都覺得家庭未必能夠負擔得起,雖然對音樂很有興趣,但其實最初,是從來沒想過會認真地學音樂的。 記得小學六年級,某日的午飯時間,我聽到音樂室的班房,響起了聲音很響亮的大型交響樂樂章。我走了入班房,遇上了當時的小學音樂老師潘Sir,就開始和他聊起來。他問我:「你想學樂器嗎?考上這家中學,參加銀樂隊就可以學了,不用交學費唔,還可以借樂器的。」就是這樣,我在原校升上了中學,然後亦開始參加了銀樂隊,跟這位老師學音樂。我很崇拜這位老師,受他影響,和他一樣,我第一件拿起的樂器,就是小號。 後來,中學畢業,我先後考入了演藝學院和香港中文大學,主修音樂。 1.Beatles “Penny Lane” (1967) Beatles就好比是我們那代人聽流行音樂的啟蒙 我曾經透過不同的途徑,儲齊了Beatles的13張黑膠大碟(大部份都是二手) 1967年的Beatles開始在音樂上愈來愈成熟,監製George Martin的古典音樂背景亦幫上了不少 音樂中段找來了David Mason演奏了一段巴洛克風格的Piccolo Trumpet間奏 這是一首關於John Lennon和Paul McCartney二人年輕時在利物浦經常出入在某一個街坊角落的歌曲 Penny Lane是Paul McCartney當年經常搭巴士去找John Lennon落車的一條街,真正街坊街里 2.Ryuichi Sakamoto “Merry Christmas, Mr. Lawrence” (1983) (Piano version) 電影「戰場上的快樂聖誕」主題曲 坂本龍一是當時我十分欣賞的一隊電子音樂組合YMO的成員 這首歌曲的結構相當簡單,除了前奏,只有兩個主要段落 每次聽,都好像第一次聽,而每一次聽,都好像會帶給我一些不同時空的回憶,感覺,好神奇 我永遠難忘當時有位朋友找到了這首音樂的鋼琴譜給我,之後我每次見到任何一部琴,我就幾乎只會彈這一首音樂 3.夏韶聲 “My friend” (1988) 80年代的經典廣告主題曲 廣告裡面,有位年輕人,無論風吹雨打,都會晨早起身跑步 「永遠向前,永不停步」這句廣告標語,說的既是鐘錶產品,亦是勵志人生 感覺十分勵志,那時我開始想,如果可以又做音樂、又做廣告就好 後來,我很幸運,居然第一份的廣告工作,所跟的老闆,就是創作這個廣告的創作人 4.倫永亮 “當天那真我” (1993) …

有誰共鳴【我的音樂人生】 Read More »

思考廣告而不干擾別人生活

昨天晚上去了PALACE ifc看X-Men,看電影遲入場的人最討厭,不想被人討厭,所以,一如既往,我也提早入場。 提早入場好處多多,其中一個,是可以欣賞廣告。 是的,我很享受在戲院看廣告的感覺,當然,廣告中,首選電影預告片。 任誰都知道,電影預告片的剪接師,可能是云云剪接師中,人工最高的。因此,更水皮的一齣電影,電影預告片通常都不會差得到那裡去,所以,看電影預告片,大部分情況下,都是一種享受。 更何況,大部分喜歡看電影的朋友,都會願意花錢入戲院看戲,同時,當然又會十分關注還有什麼電影即將上畫,開場前,也期待電影預告片,這是常識吧。 至於正規的廣告片,太可惜,大部分都乏善足陳。 戲院廣告常客的FANCL,可能我不是目標觀眾吧,而且這是有別於電視螢幕,在戲院環境內,基本上是迫我們看的,平日每次我聽到女明星代言人叫得聲嘶力竭的旁白:「美白!減斑!燒脂!」,疲勞式地轟炸我耳朵,都已經覺得超煩,現在放了上大螢幕,聲音、畫面都放大了幾百倍,可以想像,作為非目標消費者的我,看的時候我會覺得多麼的不耐煩吧,如果我有一個遙控器,我一定會Skip,可惜不能。 幸好,昨天也有例外,看到富士和Canon兩大相機品牌的廣告,畫面唯美漂亮,背景旋律悠揚,在大螢幕加杜比立體聲前,聲畫都是一種享受,作為觀眾,只讓我覺得時間過得太快,想看多一次,唯有等下次。 看的是3D版本電影,居然還有同場加映的3D廣告。那個是早已經在YouTube看過好幾次的OMEGA,數之不盡的齒輪在世間萬物中滾動,川流不息,看得我目不暇給,Harry Gregson-Williams的電影主題曲”Smiling”,聽一百次都不會厭,廣告完結的那一刻,同樣意猶未盡,好看。 此外,記憶猶新,還有那些年的農曆年,在戲院內看到萬寶路賀年廣告,那一份聲畫俱備的震撼感,看一次,印象深刻過你看十次。戲院廣告,的確功效宏大。 執筆之時,湊巧看到黃小燕小姐(民間博物館計劃成員)在主場新聞中,以港鐵乘客身份,向港鐵投訴三星廣告的霸道。期間,昨天我又在【萬寧貓力抗厚多士】的YouTube頻道中,也看到不少網民投訴這廣告在YouTube播得太頻密。 事後我想起,老闆在我初入行時候的教誨:「說穿了,廣告就是我們生活中的一種干擾,所以,做廣告,雖然要廣而告之,但還是要設法把干擾減到最低」。 不要以為將你的廣告放到最大講得最大聲最多人看到聽到就好,我們常說要將Content融入Context,因此,廣告商及廣告人,大家都要學懂體貼人家感受。 還記得台灣奧美的一則企業形象廣告,文案大概是這樣寫的:「思考廣告而不干擾別人生活」。 做廣告的同業們,即使財大,也切勿氣粗,廣告,有時真的很擾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