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 2014

KANO中的「無悔」人生哲學

我的中學人生,只有三件事:壘球、銀樂隊和砌模型(主要是高達)。 我的父親母親,目不識丁,從來不會逼我唸書,常說:「不用見家長就好了。」 所以,他們亦從來不用操心為我安排任何課外活動,我的課外活動時間表,經常排得滿一滿,完全是自己安排。 那個年代的老師,自己亦好像很忙,也不太喜歡干涉學生的私事,作為學生,我從來沒想過「中學生應不應該談戀愛」這回事,除了偶爾會暗戀某個女同學之外,基本上,我是暗戀完就算,課外活動太忙,哪來精力想那回事? 尤其是,試想像一下,如果你大部份的星期一、三、五下課後都要綵排練銀樂隊,星期二、四、六就要練波,間中星期日就是表演日或比賽日,即使年輕人精力無限,但按這樣的安排,很難不會長期處於筋疲力盡的狀態。 但青春就是這樣,有一天沒把自己弄得累死,那一天我會坐立不安。 這晚夜,我和我相識了四十年的老友兼當年的壘球隊隊友,去了看近期在台灣大賣的熱血棒球電影KANO,回味一下我們的中學時代,曾經一起並肩在球場上度過的人生。 「不如組織一隊棒球隊吧。」 我們一班由幼稚園或小學開始認識的好友,一行十多人,踏入中二那一年,不知道是誰想出的主意,但後來發現,那個時代,香港其實未有正規的棒球場,要打聯賽,就只有壘球。 「不如組織一隊壘球隊吧。」 是的,年輕人適應能力真的很強,主意隨時可以改。 可是,應該如何開始? 當然就是要先找教練,我當年就讀的培正中學,雖然沒有校隊,但體育老師中,卻有一位綽號「餅王」的張老師(他當年是學界擲鐵餅的紀錄保持者,亦是培正的大師兄),道聽途說,我們打聽到,他是香港女子壘球隊的總教頭。 他身形魁梧,虎背熊腰,跟你說話時,聲如洪鐘,目光銳利,令人望而生畏。 「真的要找他嗎?」 於是,我們戰戰兢兢,派出了幾位身形較高大膽量亦較大的同學K,作為代表,向他提出當我們教練的要求。 當初,張老師一口拒絕。試想想,第一,我們沒能力給他學費,第二,組成的隊伍又並非校隊,正所謂毫無「著數」,為什麼要自找麻煩? 可是,不知道我們用了什麼方法,經再三苦苦哀求死纏難打後,有一天,張老師居然答應了。 之不過,找來了這位魔鬼教練,其實,我們也馬上領略到,自找麻煩的,其實是我們自己。 原來,打壘球,不單純是穿上帥帥的制服,在球場上站站企企、拋一拋球、揮一揮棒就是。 先來的,是無論風吹雨打日曬雨淋,地獄式的體能訓練,跑圈跑圈,和罰跑圈。 說起罰跑圈,江湖規矩,是一人做錯,全體受罰。 至於基本壘球技巧的訓練,更加是重複重複,同一個沉悶的動作,每一次練習,即使已是手破血流,還要好好堅持,重複做上最少百次。 我本人除了生得矮細,中學時代,我還生得十分瘦削。 做起運動來,當然比其他身形較高大,運動神經較好的同學,有點吃虧。 但壘球這運動可貴之處,九個人上場,各人可以有各人的崗位,技術不是最好的如我,打的是二壘,擊球亦通常排在第七棒,同樣地,可以發揮一定作用。譬如,我最擅長的,就是保送隊友上壘拿分的犧牲打。 魔鬼教練亦沒有因為我身體矮細,因而對我有特別優待,練習起來,同樣不會手下留情,罵得我很兇,逼得愈緊,我的失誤愈多,所以,我經常連累隊友,一起受罰。 可幸的,明明是隊中最弱的,隊友卻永遠沒有嫌棄,不想繼續「累街坊」的我,唯有更努力地默默苦練。 「如果打算玩玩球、隨意鍛煉一下身體的話,就不要到球場來了。」 看KANO這電影時,聽到戲中的魔鬼教練近藤,曾經說過類似的對白,那一刻,我感同身受。 的而且確,在劇情中,無論是教練好、那些年輕的高中棒球手也好,大家為了球賽,同樣都付出了不少。 他們追求的是什麼?每個人都可能有不同的答案,但在人生的舞台上,每個人都應該會曾經為求發過光、發過熱,因而去努力過、堅持過。 他們追求的是什麼?可能很簡單,就是「無悔」二字。 「不要想著贏,要想不能輸。」 KANO這電影以1930年代,日治時期的台灣西南部的嘉義市為背景,話說當年在嘉農(KANO)中學,有一隊由台灣人、原住民、日本人組成,從未贏過一場比賽的「雞尾酒」高中棒球隊,在魔鬼教練近藤兵太郎的帶領下,卻創造了奇蹟,KANO不僅成功成為台灣全島冠軍,更代表台灣征戰日本甲子園,打入總決賽。 為了籌集資金,卻被日本官員冷嘲熱諷說他不自量力的時候,教練近藤說:「番人跑得快,漢人打擊強,日本人守備好,這樣的組合是求都求不來的。」 (這部分劇情,有人說是刻意的講民族融和,我卻認為大家不明白,這其實正好是棒球的真諦) 由於球隊成員都是來自農民家庭,學校的資源有限,為要讓孩子圓夢,魔鬼教練近藤甚至要變賣家財,好讓球隊能夠出征參賽。 當中的故事情節,大部份都是真人真事改編,進場前我已略知一二,但其角色實在有血有肉,單憑箇中橋段,已是十分熱血動人,拍出來後,更是比想像中更好看。 更何況,此片的拍攝,由兩股同樣地充滿熱血的製作人,監製魏德聖和導演馬志翔包辦。電影中,除了大規模地重塑了1930年代的台灣嘉義外,好幾場令人看得熱血沸騰的球賽,除了拍出了真實感,更充分流露出製作人對中學棒球的認識和熱愛,劇中的年輕演員,以至是魔鬼教練,棒球技術絕不業餘,甚具說服力。據知,他們都是真實的大學或高中的棒球選手。 最後決賽一幕,投手吳明捷手指明明受傷,卻強忍痛楚,勉強繼續投球,教練本來打算換人,隊友們卻懇求教練讓他投下去,因為這是吳明捷高中的最後一年,今後已再沒機會踏足甲子園,即使整隊人要一同冒落敗的險,亦希望讓吳明捷把這場比賽完成,令他今生無悔。 於是,決賽後半段,本來投球變化多端的吳明捷,只可在指尖滴著血的情況下,勉強投出直球,並任由擊球手猛烈進攻。但多得隊友們的全力奮戰,以最強的防守力,多番封殺對手,那一刻,即使KANO處於捱打狀態,但全場觀眾,卻反而因這班年輕人的團結,不得不為之動容。 最後,KANO延續了「海角七號」的說故事技巧,劇中的時空交錯,也將電影中好幾個關鍵人物的關係,含蓄地完滿交代。 電影三個小時已過,看畢,感覺上,好像只看了個多小時,情緒還未能一時平伏,熱血,還在脈搏中奔流著。 唯一美中不足,是電影中的好幾場靠電腦特技塑造出的大場面,實在有點力不從心,真的看得我牙關把癢。 還有,如果你不懂棒球,你未必能看得投入,甚至會覺得有點冗長。電影中某些球賽橋段,譬如什麼是「無人出局滿壘」、「連續三振出局」、「場內全壘打」,如果你坐在我旁邊,你見我看得如此緊張,你可能會不明所以。 但作為一齣熱血的勵志電影,整體而言,KANO還是相當動人的。最起碼,你有可能因為進了戲院的這三個小時,重新燃燒起你的鬥志,找回多少人生的重心。 「花若盛開,美麗的蝴蝶自會飛來 」,追求夢想的動機,人人可以不同。 KANO電影中一眾的高中球員、魔鬼教練、慘敗於甲子園後來去了台灣當兵的阿兵哥、教授農務的老師、書店內的小姑娘、鄉間的農夫等等,他們的人生,即使是如何不完美,卻總能夠留下了「無悔」二字。 說回我們當年組織的壘球隊,由零開始,苦練接近一年,毫無聯賽經驗,戰戰兢兢地出賽十二場,連戰皆捷,最後一場,面對去屆冠軍強敵南華,以一分之差險勝,贏了那一年的丙組冠軍。翌年升上乙組,卻開始兵敗如山倒,球隊亦於一年後瓦解,隊員各散東西,有些放棄,有些更加入了其他甲組隊伍,成為了港隊主將。 人長大後,有很多東西都不能再回頭看,幸運如我,卻度過了人生中最無悔的那些年。 我的中學人生中最重要的三件事:壘球、銀樂隊和砌模型,沒有一件成為了我日後工作相關的事情,卻足足影響了我這半生人對事情的態度與看法。 能夠活出「無悔」,人生就是最完美。 記得在一篇文章中,蔡東豪先生說練習馬拉松會令人更溫柔,這點我絕對認同。 …

KANO中的「無悔」人生哲學 Read More »

每一個生命,都有選擇快樂這權利。

為了提高社會的關注,3月21日是國際唐氏綜合症日,一個星期前,我開始陸續在Twitter看到有外國朋友用#DearFutureMom 這個Hashtag分享了一條短片。 故事發生在意大利,內容由一封致給關懷唐氏綜合症協會CoorDown的電郵開始,一名即將為人母的媽媽,發覺自己懷有一個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寶寶,內心感到無比焦慮,於是她問:「我很懼怕,我的這個小孩,將來的生活會是怎麼樣?」 於是,協會用了多名長大成人並患有唐氏綜合症的小孩,拍攝了一系列的回應,安慰這位將為人母的媽媽。 透過這些小孩的聲音,告訴這位憂心忡忡的準媽媽:「其實你不用太懼怕,我們這些小孩子,成長的過程,雖然可能會比一般小朋友困難,但我們同樣可以帶給你溫暖的愛、同樣可以快樂地成長。」 廣告最後帶出”Everyone has the right to be happy”這訊息,是的,每一個生命,都有生於這個世上,成為一個快樂的人的權利。 平日我不太欣賞大部份廣告公司製作的公益廣告,因為覺得他們都是為拿廣告獎而做,可是,這一支來自Saatchi Italy的廣告片,情感實在真摯,卻深深打動了我。 這廣告片除了讓我們提高對唐氏綜合症的關注外,相信也帶出了一個十分正面的訊息:「選擇快樂,其實是每一個人天生的權利。」

依然Quietly Brilliant的HTC One Max

大碼版HTC One 作為2013年年底推出的主打機款,HTC One Max雖然未至於石破天驚,但一如上一台HTC One,勝在細水長流,眼見身邊用家朋友的正評不絕,所謂路遙知馬力,難怪我還是念念不忘品牌昔日的那一句廣告標語—-Quietly Brilliant。 顧名思義,單憑外表,HTC One Max徹頭徹尾就是HTC One的大碼版,CPU同樣是採用Qualcomm Snapdragon 600 四核 1.7GHz,就連比例也是一樣。加上HTC One Mini的話,就是一門三傑,大中細碼都齊全了。 先前用過HTC One一段日子,認為那是實用性最強、表現最全面的Android機款之一,我更尤其喜歡它的鏡頭拍攝質素,以及多個在系統軟件上的優化功能。 事實上,除了硬件上的競爭,Android手機市場有趣之處,就是廠商在系統軟件上的優化,也是其「軟」實力的格鬥場,這一方面,HTC自家客製化的Sense系統,一向是口碑不俗。 兩個多月用家體驗 我認真地試用了HTC One Max差不多兩個多月,是時候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用家體驗。 老實說,初拿上手,真的覺得HTC One Max「墜手」了少許(重217克),尤其是相比起較早前我試用過的Samsung Note3,這台手機的「份量感」很明顯,像一枚「小鐵餅」,想瀟灑地單手操控,有點難度。 幸好,用過一段時間後,開始逐漸體會到「小鐵餅」的多方優點。 先體會下它的設計。 上回合,HTC One採用的,是Unibody的一體式鋁合金構造,今一回的HTC One Max,面板首尾的揚聲器部份以及背部整個板塊,皆為鋁合金鑄造,整部手機中間的結構部份,則採用了聚碳酸酯合成塑料。 我手上的這台機是銀白配搭,相對起Unibody的一體式,今回這設計當然不夠乾淨俐落,可是,兩側白色的合成塑料,卻給予用家較有安全感的防滑手感。 再者,由於用家再三要求,今趟HTC終於讓我們可以自行加入microSD記憶卡,方便擴充存儲。 HTC One Max機旁就有一個小小的按鍵,按一下,機背就可以自動解體,非常方便。雖然,我們還是期待著,HTC可以設計出一個既不用拆除機殼,又可以保持microSD擴充存儲的Unibody設計。 雖然機殼背部可以拆除,可是,HTC One Max卻不能更換電池,這方面就有點令人不明所以。可是,話須說回來,本機款擁有一枚3,300mAh的鋰離子電池,續航力相當高。 啟動了省電模式後,平日主要用作電郵、閱讀Flipboard及Feedly等訂閱內容、間中上一下社交網絡、再兼顧日常生活拍幾張照片等,在一般情況下,使用足足一整天,也能夠相當安心,它的續航力,能給我一定的安全感。 如果再刻意地省一點電,譬如不要過於頻繁上Facebook或拍照,我最高的紀錄是,大概可以用上超過一天半左右。 iPhone 5S開創了手機應用指紋識別先河,相信不久便會成為各大品牌新增的「基本」功能,HTC也不甘後人,今回這台One Max最大賣點之一,就是追加了這指紋識別的開鎖/啟動功能。 iPhone 5S的指紋識別啟動,用戶需要將指尖緊貼手機的Home Button,從而進行掃描確認,情況就有點像,我們平日看過有關科學鑑證或特務等一類的電影或電視劇場面。 HTC則採用了截然不同的指紋識別技術,你只要把指尖輕輕掃過置於機背鏡頭下面的掃描器(有點像在超級市場的條碼閱讀器),就能夠啟動手機的不同預設功能。譬如,除了解鎖之外,你更可以設定以指紋直接啟動指定的應用程式,合共最多可以設定三個指紋,啟動三個不同的指令。 表面上,這是一個十分貼心的設計,可是,當然在應用起來的時候,一如iPhone 5S,其實還是會間中失靈。再者,可能我的手掌較小,要單手解鎖,有點難度,更有點危險,加上我經常有手汗,遇上潮濕季節,對於我來說,這個指紋識別功能便有點得物無所用。 此外,除了解鎖之外,我還是覺得,在啟動其他應用程式方面,實在是可有可無的。譬如在以指紋啟動相機時,即使是相機應用程式已直接用指紋啟動,手機還是處於未解鎖的狀態的。 當然,這情況,與平日使用快速按鍵啟動相機或其他應用程式一樣,手機解鎖,還是要多另一重的動作。如果可以改善這方面,將手機解鎖及啟動應用程式兩個指令一起執行,就更加方便了。 …

依然Quietly Brilliant的HTC One Max Read More »

《100毛》創刊一周年,100條毛是這樣煉成的。

在人生的每一個階段,你都會遇上一些影響過你的不同的人、不同的事,還有,不同的雜誌。 每一個星期,或者是每一個月,你都可能會望穿秋水,到報攤期待著它的出現。 遇上外遊的日子,你更可能會託朋友去幫你買定,好讓你不用脫期。 每一本雜誌,都可能是它出現的那一個年代的象徵,反映著那個時代的人與事。而更重要,是它們會成為了當代無數人的精神食糧。 回想我的少年時代,《結他雜誌》、《音樂一周》、《年青人周報》、《TOP音樂誌》、《MUSIC BUS》、《號外》等等,每一期,都讓我讀得廢寢忘餐。 2013年,有一班不知天高地厚的八、九十後年輕人,打著「看得完,剛剛好」的口號,推出了一本叫《100毛》的雜誌。 讀了第一期,承接著前作《黑紙》的幽默中帶點兒見地的風格,覺得他們是一點想法的,可是,我的首個讀後感,還是認為它有點不倫不類,定位未夠清晰,好像要一次過討好很多方面的人,可能因為這樣,內容去得未夠盡。 及後,多看幾期,發覺他們不斷調節,用我們做數位媒體常用的術語,是為優化Optimisation。他們很快地掌握了八、九十後讀者每個星期的熱門話題的脈搏神經,這些熱門話題,當然就大多在社交網絡上展開討論,而在香港,主場是為Facebook臉書。 創造話題性的內容,或者在熱門話題上二次創作的新內容,改圖好、《黑紙》式的金句好、似是而非的infograph也好,正好就是《100毛》的強項,而這類模式的內容,亦非常切合在社交網絡中成長的新生代。 而這班年輕人的編輯部,也很懂得運用Facebook的社群去擴闊讀者群,除了將每一期的封面及撮要精彩內容先放上Facebook,引發社交網絡的分享。平日,他們亦很懂得運用社交網絡,以可能極為無聊但卻往往引來會心微笑或爆笑的朋友式口吻,與他們的粉絲對話,累積更多粉絲的「讚」。 要留意,大部份傳統媒體的Facebook Page,目的都是把人流帶往媒體網站,但100毛賣的是實體書,在Facebook Page聚集粉絲,製造話題,目的還是希望讀者能夠在下次路過報攤時放下十元,然後帶走一本《100毛》,難度高很多。 有人形容《100毛》是《9GAG》的實體雜誌版,這點我完全不同意,前者雖然含有不少二次創作,但大部份內容依然是原創,反之後者雖然不乏精彩內容,但卻大多是抄襲或甚至是直接盜取,連credit也沒有給回人家的(我在另一家廣告公司工作時,我家的團隊曾經做過的一系列某大型連鎖快餐店的網絡廣告,就被他們直接偷用了,截了圖,卻剛好讓logo看不到,事後,當然亦沒有給回credit)。 漸漸地,每一期的《100毛》,幾乎成為了每一個星期Facebook上的熱門話題回顧。當然,《100毛》依然是會以其一貫嬉笑怒罵的幽默口吻,演繹他們對這些話題的看法,有角度,間中亦有點兒深度。有點像我們的朋友圈中,總有一兩名平日表面上嘻嘻哈哈,談起正經事時卻又可以充滿大智大慧的朋友。 我不知道《100毛》的創辦人會否帶多少社會抱負,如果你問我,我衷心希望除了掌握著潮流脈搏外,更會像「黑紙」一樣,能夠成為年輕一代人的發聲渠道,又或者,記載更多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歷史性聲音,娛樂與反思並重。 雖然,大部份內容都是以廣東話口語撰寫,但其實,《100毛》的編輯和作者的文字功力不俗,或多或少,可能會與其創辦人中的填詞人背景有關,如果以廣告文案的水平而言,有些更是過之而無不及。看看它們極為「屈機」的廣告贊助文,便是寫得充滿趣味,甚爲可讀。 剛過去的星期四,正好是《100毛》的一周年,我亦十分榮幸,作為一名六十後的作者,四個月前開始,可以成為100毛這一班八、九十後年輕人中的其中一條毛(每一期的100毛,每一文章欄目都被稱為其中一條毛,而所謂「毛」者,Most也)。 花無百日紅,我不知道《100毛》究竟可以做多少年,但可以肯定的是,2013年,香港最值得留意的雜誌,除了重新上路的《號外》,《100毛》一定佔著一個相當重要的位置。 (圖片來源:《100毛》Facebook 粉絲頁)

數碼排毒

最近,有位朋友和我說:「今個禮拜開始,我打算要連續detox三個週末。」 我好心地回應說:「好事嚟嘅,見你面如死灰又帶點水腫,其實都係時候。」 朋友目露凶光地說:「我呸,沒想到你這麼沒常識,我那來需要排毒美顏佬?此detox不同彼detox,我這療程叫digital detox。」 真的是一百歲唔死都算新聞,原來,除了求其在產品名稱前加上organic這個字就可以賣貴大大話話三十巴仙外,現在digital也成了新貴。這一個,相信你懂的。 的而且確,digital detox是近年歐美各地崇尚靈性生活天人合一之樂活一族的至「潮」活動。最近,我見連矽谷宅誌WIRED也有專文報導,苦口婆心嚷著叫大家要及時進行數碼排毒,洗滌心靈,我終於開始覺得,事態嚴重。 平日,我們「毒」前「毒」後地取笑那些對數碼產品及社交網絡科技瞭如指掌的朋友,同時間,當我們遇上數碼生活上的疑難雜症時,這些「毒」友頃刻又會化身成超級英雄,拯救閣下脫離於危難。如今,大家的數碼生活已經如魚得水了,我們卻反轉豬肚就是「毒」,呼天搶地去鼓吹數碼排毒。 即使是digital detox這個名字,已經被美國一個專門舉辦「數碼排毒營」的公司註冊。參加一個週末療程,平均索價大概是一部32G iPhone5S的價錢,由此可見,這已經發展成一宗大生意。 所謂的「數碼排毒營」,不外乎在營內禁止任何使用數碼電子產品--包括智能電話電腦數碼相機等,進食的每一餐當然又是organic麥皮生果等一類的健康食品。此外,每天重點,就是要強制性地參加多個瑜伽、冥想、團隊交流、人生教練講座,諸如此類等活動。 但正所謂有圖有真相,上他們的網站,你還是會見到不少有關這個「數碼排毒營」的團友照片,當然,去完參加「數碼排毒營」,在臉書上「堅公佈」一下是常識。 較早前,星巴克在內地也發起了一趟「抬頭行動」,鼓勵大家用一杯咖啡的時間,暫且放下手機,不要做個低頭族,十分有意義。我見內地網民也相當踴躍參與,紛紛在微博上發了多張V字手勢照片以表支持,是的,低頭不低頭也好,重點是,大家還是要先做低頭族用智能手機透過社交網絡上向大家「堅公佈」。 你需要數碼排毒嗎?其實我也間中會自行修煉,譬如,久不久我會跌了部iPhone而暫時被逼用回我那部NOKIA 3210啦、上錯一個連屋企都收不到3G4G的電話台啦、電腦只用IE6同BING弄至無心上網啦、齋睇e-Zone卻謝絕灣電旺電等數碼勝地進行柏拉圖式的靈欲分流啦。 還有,我最近開始學人養白鴿,希望有朝一日不用發電郵,改用飛鴿傳書,雖然,我還是找不到如何可同時Cc多人之方法。 像我這樣,久而久之,習慣了後,你就會懂得自然排毒,毋須假手於人。到時,大概又可省回一筆,多買一部iPad mini「毒」一下了。 (原文刊登於e-Zone,我是本文作者,本網誌版略有修改)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