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y 2013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是近年流行的一個新名詞,有好幾個品牌,都先後推出過可配戴在身上,又或者是裝置在運動鞋上的小儀器。 讓你在做運動之餘,替你做數據統計,與一個網上或手機app帳戶同步,你的運動成績就可一目了然兼儲存在案。 用來在社交網絡威威好,為自己訂下目標而努力也好,某程度而言,這類Wearable fitness gadgets東東都給了你多一點動力,或者是,多了一個原因去好好努力做運動。 由於科技與運動也要講求時尚,所以,較流行的Wearable fitness gadgets,都是以腕帶為主流,較多人認識的,包括有Nike Fuelband、Fitbit Flex,以及我正在試用中的Jawbone UP。 有女士嫌Fuelband太男性化,又有人嫌Fitbit Flex造型太硬膠, Jawbone UP算是較為中庸,八款顏色,選擇較多,加上造型較潮,自然較受歡迎。 由於我是Nike+用家,所以一直在等Nike Fuelband的行貨出現,可惜一等再等,見Jawbone UP的第二代出現,決定不等,轉會。 Nike Fuelband與Jawbone UP最大不同,是前者主要記載運動數據,後者則更全面,除了運動之外,也可記錄你的睡眠質素。 此外,你更可以為你的用餐打卡,計算所吸收的卡路里,有出,自然也要有入。 啟動Jawbone UP的過程十分簡單,只要先下載它的iOS或Android app,然後把它像耳筒插般的插頭,接上你的智能手機,一兩分鐘內就可搞定。 它的充電過程,要靠另一條耳筒插對USB的接駁線,無論是充電或數據同步過程,這兩方面,都令我感到有點不可思議地低科技。 配戴上手,Jawbone UP的塑質防水合成物料亦算蠻舒服的,戴在左手,跟身一陣子,已經不太覺得它的存在。 (雖然防水,但奉勸不要戴著它來洗澡和游泳哦。) 反而,試過戴在右手,用滑鼠的時候就感到有點不自在。此外,穿恤衫的日子,也是有點不方便的,其餘的時間,很好。 雖然只是試玩了兩個禮拜,但可能是心理作用,試過好幾次,行山跑步時忘記了戴著Jawbone UP,事後我會覺得白費了我的汗水。 發覺某天因為工作太忙,整天也困了在電腦面前,自己的活動量減低了,也會感到有點坐立不安,要出去做點運動。 壓力,除了是自己給自己的,現在也多了Jawbone UP。 從前用的是Nike+ iOS app,但Jawbone和Nike無計傾(沒聯繫),所以被迫轉會用RunKeeper,一段日子無見,發覺介面原來已進步不少,絕對不亞於Nike+。   但我覺得更有趣的,是Jawbone UP的睡眠監察。初時戴著它睡覺,感覺有點奇怪,也給老婆投訴過,但習慣了後,已很自在。 基本上,Jawbone UP會將你的整個睡眠過程進行分析,譬如,你躺在床上有多少個小時、用了多少分鐘才入眠、輕睡/熟睡的時間分別有多少、期間醒過多少次每次有多久,分析十分仔細。 可是,Jawbone UP還是有點兒笨的,臨睡前,你一定要先按一下,告訴它轉換入睡狀態,當你醒過來時,你又要告訴它你現在回到日常狀態。 至於那個進食前打卡的功能,一則我覺得準確度有限,二來有點嫌麻煩兼無謂,我暫時還未有認真地去玩過。 當中,你除了可以拍張照,然後用文字在UP的mobile app上搜尋相關食物資料的卡路里外,如果你進食的食物有卡路里標籤,其實你也可以用它的bar code reader,獲得有關資訊,然後進行統計。 雖然未必每款食品都有相關資訊,但我試過scan我每天吃的桂格燕麥片,居然給我找到,維他豆漿,都無難度。下次去麥當勞,可能會再試。 我的Jawbone UP初體驗試用報告,暫時寫到這裡,希望試多幾個星期後,再分享我的使用心得。 …

Jawbone UP第二代—小腕帶,大數據。 Read More »

Wallace & Gromit帶你到英倫遊花園

很多年前,我還是剛入行做廣告的時候,在幾本厚疊疊的英國典堂級廣告獎年鑑D&AD中,第一次見到Aardman這家專門製作Stop Motion/Claymation動畫的製作公司的名字。 後來,又在另一廣告製作錄影帶雜誌Shot中,見到他們的入圍國際獎項的短片作品,對Aardman這單位及Nick Park這名字印象深刻。 Wallace & Gromit是後來Aardman開始逐步備受認同的作品,當年本地適逢曾志偉的那個電視遊戲節目大熱,於是便把硬生生把該系列短片取名為「超級無敵獎門狗」。 可能因為片長關係,印象中,A Grand Day Out (1989)、The Wrong Trousers (1993)和A Close Shave (1995)這三部Wallace & Gromit的初期作品應該沒有在香港上影過,我還是後來在旺角信和的影碟店找到的。 Wallace & Gromit是一對有趣的活寶貝,Wallace是一名超級英國宅男,心地善良卻又神神化化,平日喜歡躲在家裡炮製天馬行空的奇怪發明,Gromit則為他家中亦朋友亦寵物的小狗,沉默寡言但卻機智過人,每次Wallace搞出個大頭佛,都是Gromit暗地裡助他逢凶化吉。 如果人家問你什麼是英式幽默,Wallace & Gromit可能是其中一款很好的示範,片中當中無論角色的對話方式,其中的調侃橋段,氣氛調調都是極之典型的英式乾笑幽默的。 Aardman和Nick Park曾經進軍荷里活製作Chicken Run一片,據說便曾經因為處理幽默上,英美之間的文化差異,而險些與美國方面的製作單位反面。 今時今日,Wallace & Gromit已經等同英國的文化標籤之一,就連向來以高品味時尚自居的Harvey Nichols,2008年的時候,也曾經找過Wallace & Gromit當模特兒,為其於Bristol區的新店開幕作廣告宣傳。 最近Wallace & Gromit這對英國孖寶又要出動,為的是要呼籲大不列顛國民多點「留英旅遊」,因為,大不列顛本土實在有太多美好風光,大家都可能一直遺忘或錯過了。 一如Aardman創作總監Nick Park所言:”A nice cup of tea and some tasty local cheese is always a favourite so they …

Wallace & Gromit帶你到英倫遊花園 Read More »

有些可樂,不是買來喝,而是買來儲的。

大愛可口可樂的經典瓶裝,更令人愛不釋手的是,此品牌不定期地與不同單位潮牌的Cross Over限量紀念版。 說起來有點無稽,但有些可樂,真的不是買來喝,而是買來儲的。 時裝迷可能又要破財,繼Karl Lagerfeld和Jean-Paul Gaultier後,適逢今年是Diet Coke 30周年,於是可口可樂找來了時裝大師Marc Jacobs,分別以我愛80/90/00年代( I Heart 80s’/90’s/00’s)為題,設計了一套三款的限量紀念瓶。 現正在歐洲各地發售,率先首發的,更是萬人潮拜的巴黎時尚店colette,以及英倫經典店M&S。 知我是可口可樂粉絲,公關公司將這從英國運抵香港的限量紀念瓶,送了一套給我,真的要衷心說聲多謝。 細心欣賞,每一款式,都以對比鮮明的剪影graphic設計,當中,分別標誌了Marc Jacobs的不同經典風格。 女權崛起的80年代,穿起男性化燕尾服的女士,黑白紅對比鮮明,令人聯想起百老匯式載歌載舞的美好時光。 90年代的浮誇色彩與超高跟鞋,大紅更大紫,重複的燕子幾何對稱圖案,是為大師經典筆跡。 大師一度愛用的Polka Dots,點綴了這個略帶點兒俏皮的00年代,據說,當中的模特兒剪影,靈感來自Marc Jacobs的2013年春/夏時裝秀。 除了瓶裝,在網上還看見同一設計的三款罐裝,但橫看豎看,還是不及這經典瓶裝。 你,又是屬於那一個年代?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Samsung Galaxy S4:銀河造型依舊,規格升呢搭夠?

朋友知道我是Mac友,就一口咬定三叔是我的死對頭,我對三叔又一定有偏見云云。 其實,我可以肯定告訴你,偏見就一定沒有,但偏心這方面,確實是合情合理的。 三叔的銀河系S4,肯定是近期最多朋友談論的一款手機,除了廣告宣傳舖天蓋地,近期不少銀行信用卡奶粉補習社的抽獎宣傳活動,S4也幾乎成為了其他品牌作為招徠的指定獎品,深入民心,大人細路都想爭埋一份。 個多月前,向公關公司報名排隊借機試玩,兩個星期後,S4終於出現。 期間,我每次拿出來炫耀一下,都幾乎一定會被身邊的朋友同事,雀躍地問我這個那個懸浮操控功能,是否真的那麼神奇,不用我多說,大家似乎已經對當中的新功能瞭如指掌。 看來,除了說明了廣告的洗腦活動成功,坊間對這台S4的關注度,的確也非常之高。 我雖然只是一名逢場作興的Android用家,但由於專業關係,我向來不會像一般果粉,見到綠色機械人即「藐」。 最近讀Fortune的一篇專題報導,有說Mark Zuckerberg已下令一眾主管程式員銷售經理,一律要把日常使用的主機換成Android,包括他自己(連電腦都戒用),可見,在移動平台的世界,將來Android必定是主打。 The second coming of Facebook 話題扯遠了,到底這台Samsung Galaxy S4,究竟憑什麼能耐,可以成為近期的Android機皇? 鬥規格,在一般的情況下,三叔的旗艦機每次都會是強橫得嚇人的,這次也不例外。 但要贏人,先要贏自己,於是很多現役S3用家,都會馬上扯到應否upgrade這話題上。 一如大部份的三叔手機,雖然款式眾多甚有排場,但外型設計的獨特性欠奉,全部都像量產型的吉姆,一般消費者又真的很難分得出甲乙丙丁之分別。 拿朋友的那一台S3比較一下,兩者外型的區別,驟眼看,真的少之又少。 向前看,熒幕是略略大了少許,S4的機身也修長了,機身頂部多了一個感應器,Home鍵也變成跟Note 2一樣的四角長方弧形。 往後看,鏡頭也明顯大了,閃光燈放了在鏡頭的底部,減低了拍照時被手指擋住的機會吧。機身下面也加設了一個揚聲器,試過直接用來聽歌,當然是雞仔聲,不能苛求太多。 整體上,S4比起S3,手機四個邊角的弧度略為減低了,變得更為方方正正,更為硬朗更像平板電腦,熒幕的觀感更寬廣,但機身厚度差異不大,而且更是輕身了少許。 亮點雖然落在愈出愈薄愈靚仔的Gorilla Glass熒幕,但初拿上手時,機背的那一份膠感,我還是有點不敢恭維。 當打開背蓋時,那個感覺脆弱的機殼,真的令我有點誠惶誠恐,怕會把它弄破。 有失必有得,難怪S4的機身,比S3更輕盈。尺碼大iPhone5一吋,卻只略重了18g。 最近的三台Android機皇Galaxy S4、HTC One和Sony Xperia Z,鬥靚仔,S4一定拿季軍,說句安慰人家的話,我唯有講,三叔是實力派。 以上純粹是由一名平民用家的角度出發,更專業的比較, CNET寫了以下這一篇,值得大家參考。 Comparing the Samsung Galaxy S4 and the Galaxy S3 雖然這台S4並非在下主機,但我也嘗試換上我的Sim Card,起勁地用了兩整天。 我是一個社交網絡的重度使用者,再加上三個電郵帳戶,以及週末行山時的連環拍照,基本上,S4和我的iPhone5一樣,續航力一般(但我能怪它們嗎?),捱不過大半天。 S4預載的是 Android 4.2.2系統,可能我平日不打機,所以未能真正領略到其Qualcomm 1.9GHz 4核CPU效能有多強橫,由於我測試的那一台並非3G版,因此,所謂的4+4核到底有多厲害,我亦沒有機會正式體驗,反正人家RingHK有篇寫得很詳盡的評測,我這偽Geek男無謂弄斧班門了。 是 4+4 還是 8 …

Samsung Galaxy S4:銀河造型依舊,規格升呢搭夠? Read More »

This Is Water 這就是水

中學年代,因為參加學校銀樂隊,而銀樂隊又是每年畢業典禮例牌必備的佈景版,所以,即使畢業還是很遙遠,可幾乎每年的畢業典禮,我都成為了座上客。 但很遺憾,有關主禮嘉賓對莘莘學子們的勉勵式致辭,我往往是零印象,除了講者朗讀貓字時毫無感情外,內容,更是空洞派獎門人。 到了我入了大學,參家過的畢業典禮,又是不遑多讓,留意身邊的同學們,除了被迫安排坐了在頭排的優異生外,打著呵欠等收工的,佔了大多數。 多得YouTube,很多外國學校畢業典禮的精彩致辭,近年都成為了網絡瘋傳的內容,Steve Jobs 的那句Stay Hungry. Stay Foolish不用多說,就連一些稍不知名的畢業典禮致辭,也隨時遠遠超越司徒夾帶或Cooking Hay Hay一干網絡紅人的短片。 原因無他,因為這些畢業致辭,發人深省之餘,又的確令不少對前路感到茫然的學生,又或者出來社會大學工作後,同樣對生活感到失去方向的朋友們,找到少許明燈,更甚者,是為少許心靈慰藉。 月亮真的是外國的比較圓,人家的致辭者,可能認為這番對學生所說的話,將會影響深遠,更大有可能,成為一代經典。於是,當中不少都會在文稿中下盡苦功,多番雕琢,達至千錘百鍊,金句中有金句,Soundbite中有Soundbite。 說起Soundbite,最近就看到This Is Water這一支在網絡瘋傳的短片,採用了的,就是文學作家David Foster Wallace向Kenyon College 2005年畢業生致詞的講話錄音。 David Foster Wallace擅長撰寫散文新詩,文筆陰暗偏執,常帶有黑色幽默,他大半生都受憂鬱症纏擾,2008年在家中自縊身亡。 “This Is Water”這篇演講文稿,曾經被編輯成作者詩集的一部份,當中,其內容對人生的苦悶無奈的精闢洞察,言語間卻其實又帶著正面的自省意味,因此,一直頗受大學生及剛出來社會工作的年輕朋友歡迎。 當中,有很多金句都值得再三咀嚼,初讀時,我更有種被五雷轟頂的感覺。 “If you worship money and things — if they are where you tap real meaning in life — then you will never have enough. Never feel you have …

This Is Water 這就是水 Read More »

林二汶【對媽有話兒】

笑中有淚這形容,聽起來好像有點行貨。 但這一晚夜,在壽臣劇院的某個陰暗角落,的而且確,我笑得實在很大聲,暗地裡,我又真的流下過幾滴眼淚。 有關於和媽媽相處的那事兒,這晚夜,林二汶和我們分享的,不單止是屬於她個人的,故事中的人物,是她,也是你和我。 二汶一人分飾多角,由媽媽疼愛的孩子、有著眾人影子的老媽子、以至是,那位離鄉背井,放下自己的孩子,來幫忙撫養人家孩子的異幫女子。 人家說,在媽媽的心目中,我們永遠都是沒長大過的孩子。 十月懷胎,眠乾睡濕的日子還不夠,為我們操心,是她的終生職業。 所以,難怪又有人說,唯有當母親離開後,我等男生,才會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 媽媽離開了,已經是第八個年頭,我敢不肯定,我是否已經成為了一個真正的男人。 但我只知道,老媽子從前所教過我的,由洗澡、擦牙、綁鞋帶、拿筷子,生活上最基本的二三事,當然,還有搭巴士要讓座給老人家和大肚婆朝早見人要講早晨這事兒。 我的一舉一動,待人接物,其實,都甚有母親的影子。 感謝這晚二汶何秉一把靚聲一台鋼琴的精彩演出,勾起了我對媽媽往事的種種思憶,讓我笑得實在太開心,淚水也流得很痛快。 願,大家母親節快樂。 P.S.林二汶在她的粉絲頁說,江湖規矩,看首場的,不能爆響口說rundown,所以,我這篇網誌,只能分享我看後感受的小小心事了。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簡約帶禪的COTE & CIEL電腦背囊

圖片轉載自這裡 從小到大,我都是背囊黨。 是的,因為個子小,卻偏偏喜歡大背囊,所以,經常被人笑我像忍者龜。 但我一於少理,孭著背囊,我才感到自在,把所有個人求生細軟收納在一個背囊出門,我才感到有安全感。  圖片轉載自這裡 去年,因為做Air New Zealand廣告活動,有幸遇上了個子比我更小的林一峰,見面握手,大家都孭著一個大背囊,但說要鬥大,我卻輸了。 見林先生孭著的那個背囊,帆布製造,設計簡約有格,但型狀卻有點不對稱,問他是何方神聖,林先生用好像發音很純正的法文(其實我根本半句法文都不懂),吐出一個名字—–COTE & CIEL。 據說,這原來是他在歐遊時的獵物,「少人用、特別、物料靚」,聽林先生大讚,我這個背囊迷,當然也心動了。 但不想那麼不環保,貪新即忘舊,事隔多月,見我的VAUDE背囊也開始破落,是時候另覓新歡,想也不用想,就鎖定了COTE & CIEL。 話說回來,更早前,其實也留意過COTE & CIEL這品牌,但當時只知他們有出品專為MacBook而設的電腦套,在灣仔腦場也有出售,但背囊這系列,還是因為林先生背著一個,我才知道。 雖然勉強稱得上是電腦配件,但把這個來自法國,兼且充滿時裝設計味的背囊放在灣仔腦場出售,我總是覺得有點格格不入。 我平日最喜歡做mystery shopper,於是詐作無知地向腦場的女店員查詢有關COTE & CIEL的種種,最後,一律答非所問,有點可惜。 其實,我早已自己做足功課,COTE & CIEL這個法國品牌,名字的意思是「海岸和天空」 ,產品強調時裝性及功能性,物料也標榜環保。 COTE & CIEL的每件產品,都採用上回收塑膠瓶製成的CetCCycle環保物料「100%再生聚脂纖維」製作,此外,質料軟硬兼施,使用生態漂染技術ECOYA的純綿帆布及潛水布,令整個生產過程的排污及排碳量,減至最低。 圖片轉載自這裡 COTE & CIEL的品牌創作總監DAMIR DOMA,是位來自巴黎的80後時裝設計師,個人品牌向來以禪味稱著,難怪,他親自操刀下的COTE & CIEL,也隱隱滲透著一點禪意。 先上網站做點功課,最後,我選擇入手的,是為Isar Rucksack Twin Touch Soft,顏色方面,我愛死了這個灰黑配,旁邊再配搭一條”sharp醒”黃色索帶的設計。 當然,實用也十分重要,我的選擇條件,是一定要放得下我的13″ MacBook Pro或13″ MacBook Air(其實此背囊最個可容納15″MacBook Pro),其次是袋身不能太重,這個款式,大致上能取到各方面的平衡。 背囊內膽間隔不多,但見實用,細節位做得很仔細。外邊那個不對稱的牛角包形狀,是為設計神髓,你可以隨意把一件未摺好的外套,又或者是其他不打算多想的雜物放進去,內窿空間還應付得卓卓有餘,只要把右邊的索帶一拉,又再回復原狀。 用了差不多兩個月,平時我用得很粗魯,拉鍊依然非常滑順,袋形依然堅挺。 試過下雨湊巧沒帶雨傘背著它,沒想過這帆布物料的防水功能,居然比一般尼龍物料,出奇地更好。 我唯一擔心的,是炎熱的夏天來到時,我孭著這個背囊行ifc行Landmark還好,但行旺角的話,會不會有點熱?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

心平氣和少口角的智能手機廣告

近年,智能手機界幾大品牌,份外多你吵我鬧,有些透過廣告揶揄對方,有些鬧上法庭,各師各法。 正所謂有愛就有恨,消費者之間,各自的捧場客或超級粉絲,也陸續加入戰團。 愛蘋果的,愛三叔的,各據一方,你彈我,我罵你,已屬平常事。 至於我等旁邊吃花生的,唯有每天等睇戲。 最近,卻看到了以下兩支智能手機的電視廣告,一支看後令人咀角帶笑,另一支則奉行浮誇爆笑,難得大家也心平氣和。 先談iPhone那一支。 根據照片社交網絡Flickr的資料顯示,該網絡群組中,最多人使用的相機三甲,依次正好就是iPhone4S、iPhone5和iPhone4,其次才到Canon的5D MK II和7D。 無論你是否Apple粉絲,毋庸置疑,iPhone的出現,的確對數碼攝影這生活習慣,擔綱了一定的革命性角色。 廣告中,出現了多個大家都可能十分熟悉的生活小插曲,每個人都拿著自己的手機,記錄下生活中的小片段。 真實的環境聲音,配上溫馨的配樂,最後,伴著娓娓道來的畫外音。 “Every day, more photos are taken with the iPhone than any other camera.” 好廣告,就是如此,無需賣弄小聰明,最重要,是讓消費者有所共鳴。 之後,說到Nokia。 曾經一度是手機界的大哥大,好不風光,近年,卻被人一沉百踩,我見尤憐。 Nokia 920是該品牌目前的旗艦機,去年,不動聲色,被Engadget reader’s choice投票選為Smartphone of the year 2012。 廣告中,Nokia未有刻意曬馬,卻以一個婚禮上,出現了蘋果和三叔兩幫擁躉,初而口角繼而互相廝殺這鬧劇,來告訴大家,日日大家鬥咀爭一日之長,實在無謂哦。 這是近期我看過最攪笑的手機廣告,無論你最終會不會捧Nokia場,這個廣告,值得捧場。 想追蹤更多我所分享的廣告情報?歡迎點擊這裡加入我的facebook紛絲頁。